絕食20天后,李在明絕處逢生?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南韓進步陣營領導人中

發起過絕食行動的是

金泳三、金大中和李在明三人

前兩位後來都成為了總統

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首、被視為「文在寅接班人」的李在明,絕食已經20天。9月18日,59歲的李在明因血糖突降、幾乎喪失意識,被緊急送醫。醫療人員請求他停止絕食,表示絕食10至14天后「健康會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李在明拒絕。19日,南韓前總統文在寅親赴醫院探望羸弱的李在明,也勸他結束絕食。李在明依然拒絕。

9月19日下午,南韓首爾,文在寅在醫院探望李在明。圖/視覺中國9月19日下午,南韓首爾,文在寅在醫院探望李在明。圖/視覺中國

8月31日,李在明開始絕食時,提出三大訴求:政府為破壞民主道歉、反對日本核汙染水排海、改組內閣。20天時間過去,這些訴求均未得到現任總統尹錫悅的積極回應。相反,9月19日,尹錫悅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批準了對李在明的逮捕同意書。

南韓檢方批捕李在明的理由,和去年以來檢控文在寅政府高級官員的理由差不多,和過去20年來進步陣營政治人物入獄的理由也差不多:挪用公款,以及「對北輸款」。

檢方稱,李在明擔任京畿道知事期間的一位副手已經承認,他向李在明彙報過向北韓彙款的事宜。歷史上,金大中時期的國情院長林東源曾因南北韓秘密溝通被捕,負責「對北輸款」的現代集團總裁鄭夢憲更因牽涉此案自殺。

不過,考慮到李在明領導的共同民主黨是國會第一大黨,逮捕同意書將很難在國會得到通過。與此同時,為了聲援李在明、反擊尹錫悅,共同民主黨議員以全體黨員的名義提交了對現任總理韓德洙的罷免案。按照南韓國會議事日程,逮捕案和罷免案都可能於9月21日進行表決。國會同時就總理罷免案和最大在野黨領導人逮捕案進行投票,在南韓歷史上尚屬首次。

「我預期,在國會就李在明議員的逮捕案進行表決後,他可能停止絕食。」9月19日,韓中友城協會會長權起植對《中國新聞週刊》說,「他的絕食已經向進步陣營及中間溫和力量傳遞了足夠的信息。絕食只是一種鬥爭方法,我認為是時候停下來,為大選做準備了。」

權起植曾任南韓總統金大中的秘書室國政情況室室長、盧武鉉的總統競選辦公室副室長,與李在明同屬「進步陣營」。2022年總統選舉期間,李在明邀請權起植就中韓關係問題提供諮詢建議,兩人多次會面並共同參與活動,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繫。

9月18日,李在明絕食第19天健康狀況惡化,被送往醫院治療。圖/視覺中國

李在明絕食的第20天,權起植接受了《中國新聞週刊》專訪。他透露,其實去年秋天,當南韓檢方開始對李在明及進步陣營進行針對性的司法檢控時,他就曾建議李在明考慮金大中、金泳三等進步陣營前輩政治家採取過的絕食行動,因為「在南韓政治史上,在野黨領導人絕食,往往是有效果的」。

權起植進一步指出,李在明選擇絕食,也是因為南韓政治生態已到「絕境」:自尹錫悅總統上任以來,總統和在野黨領導人一年半沒有通話。「除了絕食,李在明議員很難找到更有效的和尹錫悅‘對話’的方式。」

南韓政壇素有跨陣營「共商國政」的傳統,但2022年總統選舉期間,李在明、尹錫悅兩大候選人深陷「嶽母騙保門」「簡曆造假門」「算命巫蠱門」等一系列醜聞,被南韓主流媒體評價為「比爛大會」「刷新下限」,進步、保守陣營的全面對立衝突也就此持續至今。

當時,李在明也因時常發表過激言論,被一些媒體稱作「南韓特朗普」。在他以24萬票輸給尹錫悅後,進步陣營內部已出現「反明」團體。不過,權起植透露,在李在明開始絕食後,共同民主黨內對他的支持之聲已呈「壓倒優勢」,預計絕食結束後他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將更加穩固,也有利於他應戰2024年國會選舉。

「現在看來,無論絕食的結果如何,尹錫悅陣營及南韓檢方對李在明議員的攻擊將繼續下去。」權起植說,「不過,南韓進步陣營領導人中,發起過絕食行動的是金泳三、金大中和李在明三人,前兩位後來都成為了總統。我希望李在明議員也能通過這次絕食變得更強大。」

南韓政治史上,在野黨領導人絕食往往「有用」

中國新聞週刊:為什麼李在明要通過絕食的方式對抗尹錫悅政府?

權起植:李在明議員的絕食是一項政治行動,既是為了呼籲人民對時局的關注,也是表達對尹錫悅政府政策的憤怒之情。眾所周知,尹錫悅政府上台一年半以來,南韓政治出現了一些「民主化倒退」的情況。在日本排放核汙染水的問題上,即使民意調查顯示70%的民眾對此感到擔憂,尹錫悅政府也不會採取任何與日本政府產生衝突的行動。

我相信,李在明議員絕食主要是針對這些問題,為了捍衛南韓的民主。此外,絕食也能最大限度地抵抗尹錫悅政府對李議員本人及他身邊的人的政治攻擊。無論如何,利用檢方試圖拘捕作為「國政夥伴」的最大在野黨黨首,是違反政治道義的,是過去軍政府都沒有做過的事。

在南韓政治史上,反對派政治人物經常選擇通過絕食的方式來抗議暴力統治,呼籲民眾抗爭。1983年,時任在野黨議員、後來成為南韓總統的金泳三,曾進行23天的絕食,對全鬥煥政府造成了沉重打擊。1990年,後來成為總統的金大中先生,也進行過13天的絕食,以推動當時的政府實現地方自治。因此,歷史告訴我們,反對派領導人絕食,往往會產生政治影響,帶來具體政策的變化。

去年秋天,當我看到南韓檢方開始針對性地檢控、拘捕李在明議員身邊的人時,我意識到這一切都是針對李議員本人的,而且是一種通過檢控活動走向「軟獨裁」的錯誤方向。所以,當時我就向李議員提出過這樣的想法:像金泳三、金大中那樣開展絕食運動,是他作為在野黨領導人可以考慮的一種選擇。當時,李議員對我的建議並沒有做出太大的反應,我想他當時認為還沒有必要絕食。

中國新聞週刊:李在明在共同民主黨內是一位「爭議領導人」,共同民主黨議員們都支持他的絕食行動嗎?

權起植:確實,並非所有共同民主黨成員都讚同絕食,但他們現在基本保持沉默,因為絕大多數成員都支持李在明議員,這種支持現在是壓倒性的。李議員絕食20多天,是一件令人稱奇的事情,我認為這種危及生命的絕食會增強他在黨內的支持率,鞏固其領導地位。從歷史上看,金泳三、金大中在絕食後,都在進步陣營內獲得了更高的地位。

2021年5月,李在明(中)和權起植(右)等在首爾合照。圖/受訪者提供2021年5月,李在明(中)和權起植(右)等在首爾合照。圖/受訪者提供

除了絕食,李在明和尹錫悅很難「對話」

中國新聞週刊:現在,李在明絕食已達20天,尹錫悅政府並未做出任何政策上的讓步,也沒有放鬆對進步陣營的政治打擊。針對李在明的檢控、拘捕嘗試還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另一方面,李在明領導的共同民主黨是國會多數黨,而且多數民調顯示他們將在2024年國會選舉中再次獲勝。在此背景下,是否真的有必要採用絕食這種損害身體的鬥爭方式?

權起植:是的,絕食對李在明議員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特別是,如果恢復過程不科學,還會產生終生的後遺症。儘管如此,我認為,李議員的判斷是:作為在野黨領導人,他現在別無選擇,必須絕食抗議。這是一種絕境,因為自尹錫悅總統上任以來,總統和在野黨領導人已經一年半沒有通話了。除了絕食,李在明議員很難找到更有效的和尹錫悅「對話」的方式。

如你所言,尹錫悅總統對李在明議員的絕食似乎「不感興趣」,表現冷淡。從尹錫悅領導的人民力量黨及總統室人士對絕食的批評來看,他們總體上持負面看法。我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自2022年總統選舉以來保守、進步陣營的持續衝突對峙狀態;另一方面,保守陣營將李在明議員的絕食,視為他阻止針對他的司法檢控程序的方法,而非一種「對話」。

現在看來,無論絕食的結果如何,尹錫悅陣營及南韓檢方對李在明議員的攻擊將繼續下去。他們並不將李議員視為政治家或第一大在野黨的領導人,而是將其視為犯罪嫌疑人。此外,南韓檢察官曾將全鬥煥、盧泰愚、李明博和樸槿惠等四位前總統送進監獄。他們不會將政治人物視為「對話」的對象。

總的來說,這次事件體現出,尹錫悅總統尚未轉變為一位能進行對話和妥協的政治家。但是,要成為一名成功的總統,必須與反對黨合作。我曾擔任金大中總統的秘書五年,金大中總統非常強調和在野黨的對話合作、共同執政。他在總統任內和在野黨一起克服外彙危機,還專門邀請過去迫害過他的前總統全鬥煥到青瓦台共進晚餐。對此,全鬥煥也稱讚金大中的寬容。

中國新聞週刊:你覺得尹錫悅有可能轉變為更成熟的政治人物嗎?

權起植:尹錫悅並沒有為「成為總統」準備很長時間,他是一位檢察官。雖然他上台是南韓政治不可逆的結果,但他本人尚未完成向政治家的轉型,他身邊也缺乏優秀的謀士。看看最近的內閣改組和其他人事變動,新人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前保守政府的「老面孔」。

因為尹錫悅總統身邊圍繞著這些人,所以脫離民意的政治行為就變得司空見慣。如果他想挽回當前的局面,需要招攬有能力的幕僚以提升行政效率和質量,並和在野黨合作。在所有問題上都出現兩黨對立的局面,是不可取的。不過我不是很期待變化的發生,可能我們只能通過選舉來改變當前的局面了。

中國新聞週刊:既然尹錫悅政府不太可能妥協,你認為李在明是否應當停止絕食、採取其他方式?

權起植:我預期,在國會就李在明議員的逮捕案進行表決後,李議員可能停止絕食。他的絕食已經向進步陣營及中間溫和力量傳遞了足夠的信息。絕食只是一種鬥爭方法,我認為是時候停下來,為大選做準備了。

中國新聞週刊:以你對李在明身體狀況的瞭解,你覺得他還能繼續堅持嗎?

權起植:李在明議員是一個身心都很健康的人。身體上,他從小在貧困的環境中長大,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心理上,他很堅定,雖然絕食很睏難、很痛苦,但我相信他能很好地忍受。不過,考慮到他絕食已經20天了,現在必須對他進行密切的醫學觀察。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絕食不僅僅會帶來饑餓感,也會強化人的思想和信念。南韓進步陣營領導人中,發起過絕食行動的是金泳三、金大中和李在明三人,前兩位後來都成為了總統。我希望李在明議員也能通過這次絕食變得更強大。

記者:曹然(caoran@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