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後,英國又要入歐?

當地時間9月19日,德國和法國表示正在推動一項計劃,邀請英國成為歐盟非正式成員國。此舉可能會重建英國與歐盟的關係。

德法兩國正在商議歐盟實行四級成員製。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將成為一級成員國(inner circle),第三級成員國則是非正式成員國(associate membership)。歐盟計劃邀請英國成為“非正式成員”,這被視為拋出橄欖枝,為英國與歐盟之間更緊密的經濟關係奠定基礎。

英國或成為歐盟“非正式成員國”

根據法國和德國製定的歐盟擴張計劃,英國可以作為“非正式成員國”重新加入歐盟。該擴張計劃已於9月19日由英國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巴黎會面時正式公佈。

根據初步計劃,英國將支付一定的歐盟年度預算(低於正式成員國的支付成本),並受歐洲法院管轄,以“參與”歐盟單一市場。成為“非正式成員國”後,英國將不會受製於“日益緊密的聯盟”和進一步的一體化,但必須遵守歐盟的“共同原則和價值觀”。

19日當天,法國歐洲部長勞倫斯·布恩和德國歐洲部長安娜·呂爾曼提議建立一個歐盟四級成員製,以整合那些“在可預見的未來不願意或沒有能力加入歐盟”的國家。其中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即“在歐元區和申根地區等領域深度一體化”)的國家將成為一級成員國。

第二級成員國將由其餘的歐盟成員國組成。

英國被提名為第三級的潛在候選成員,被稱為“非正式成員國”,該級別針對的是那些希望與歐盟建立密切貿易關係,同時仍留在歐盟之外的國家。

第四級成員國則是專注於氣候政策、安全和能源等領域的“地緣政治趨同和政治合作”的現有歐洲政治共同體。

歐盟擴張計劃是歐盟改革的一部分,核心是在2030年前將烏克蘭納入為正式成員,其中也包括為英國提供一個新的外部成員資格。根據該計劃,到2030年,歐盟決策將被簡化,歐盟將被賦予更多的權力來管理擴張,其中還將包括西巴爾幹地區。

隨著俄烏衝突加速了歐盟擴大的慾望,歐盟領導層已經認識到迫切需要開始考慮歐盟未來的模式,即可能從27個成員國增加到多達36個國家。

呂爾曼表示:“很明顯,歐盟的擴大和改革是相輔相成的,我們現在需要著手進行改革”,“該計劃為歐盟的未來走向提出了雄心勃勃和務實的建議。”

英國政黨間產生極大分歧

不過,英國黨派間對成為歐盟“非正式成員國”這一提議產生了極大分歧。

脫歐派議員憤怒地指責歐盟不顧一切地擴張其規模。斯塔默此前表示若他贏得下屆英國大選,將與歐盟重新談判脫歐協定,達成“更好的”脫歐協議,並希望加強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但拒絕重新加入歐盟成為該組織的“非正式成員國”。

英國保守黨前貿易部長約翰·雷德伍德表示,退出單一市場是“脫歐協議的關鍵部分”,重新加入歐盟將對英國工業造成“巨大損害”。他表示,英國脫歐的“偉大勝利”意味著不再需要為歐盟預算做出貢獻。

一位歐洲外交消息人士稱,儘管斯塔默已經排除了英國重新加入歐盟單一市場的可能性,但該擴大計劃的設計還是考慮到了工黨的利益。該消息人士說:“該擴大計劃在政治上進行了精心平衡,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潛在的位置,而無需重新加入歐盟或舉行全民公決。”

當被問及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是否會支持英國成為歐盟“非正式成員國”時,首相的官方發言人也表示:“不會。”

不過,英國保守黨內部對此構想有不同意見。英國前副首相夏舜霆表示,英國應該緊急研究這一想法,因為大多數英國人都認為脫歐是一個錯誤。

夏舜霆說,公眾輿論無情的壓力正在改變政治的態勢,必須緊急探討法國和德國的這一新計劃,“大壩正在潰堤,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歐洲融合。這是法國和德國提供的一個機會,我們應該抓住。”

當地時間2023年5月3日,英國倫敦,反脫歐人士在大本鍾前手舉橫幅舉行抗議活動。圖/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3年5月3日,英國倫敦,反脫歐人士在大本鍾前手舉橫幅舉行抗議活動。圖/視覺中國

英國保守黨議員托比亞斯·埃爾伍德此前曾呼籲英國重新加入歐盟單一市場,他在回應該擴大計劃時表示,英國需要“務實地與歐洲重新接觸”。埃爾伍德說:“隨著我們的脫歐協議即將進行正式的重新談判,我們需要探索更多的經濟優勢途徑。”

反脫歐活動人士吉娜·米勒(Gina Miller)表示,英國應該將此舉視為啟動重新加入歐盟進程的機會。她說:“這是我們歐洲鄰國伸出的橄欖枝,但我們必須謹慎談判,以確保我們至少重新獲得在英國脫歐中失去的一些影響力。”

致力於與歐盟建立更緊密關係的“Best for Britain”組織表示,這些提議“令人鼓舞”,儘管成為“非正式成員國”還有一段路要走。

此前,英國政府監督機構預算責任辦公室主席理查德·休斯(Richard Hughes)警告稱,英國脫歐對經濟的影響與新冠肺炎疫情和能源價格危機的“嚴重程度”相同。

“英國重回歐盟的主要障礙來自政治層面”

今年早些時候(7月18日),民調機構英國輿觀調查公司發佈的最新調查顯示,認為“脫歐是一個錯誤”的英國人的比例創下新高。

調查結果顯示,由於2016年6月的英國脫歐公投幾乎沒有帶來什麼經濟利益,57%的英國人表示脫歐決定是錯誤的,有32%的人認為這一決定是正確的。超過一半(55%)的英國人表示,如果今天舉行公投,他們將投票重新加入歐盟,而31%的人表示他們不會加入。

據新華社報導,民調結果表明越來越多的英國民眾對脫歐轉變觀念,因為他們仍未看到“疑歐派”所承諾的脫歐紅利,相反麻煩問題一大堆:想去歐洲其他國家渡假要排長隊;因脫歐對外籍工人和供應鏈的限制,食品價格高企;被視作關鍵回報之一的英美自貿協定短期內無望達成……

報導稱,脫歐還給英國留下許多“後遺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績效研究中心推算,從2019年底至今年初,英國三分之一的食物通脹由脫歐引發,過去三年每戶人家的食物開支每年多出250英鎊。如果沒有脫歐,食物價格漲幅可減少8個百分點;脫歐後,英國在製造、建築和物流等多領域還面臨著用工荒。英國人當初支持脫歐,一大原因是不滿大量人口從歐盟國家湧入,如今脫歐後卻出現勞工不足,各行各業都要加薪招聘人手,同時需要加價應對新增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脫歐帶來的經濟成本,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約翰·斯普林福德估計,截至2022年二季度,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比沒有脫歐的情況下低5.5%;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研究員朱利安·傑索普認為,英國GDP比預期水平低1%左右;“變化歐洲中的英國”研究員喬納森·波特斯預計,脫歐成本相當於英國GDP損失2.5%左右。

貝理雅全球變化研究所今年2月分析,英國經濟近些年雖然也受到新冠疫情和全球通脹壓力的衝擊,但退出歐洲單一市場的決定無可辯駁地導致了新的貿易壁壘,推高了消費價格,並降低了英國經濟在全球的開放程度。脫歐暴露並加劇了英國經濟的潛在弱點,即低生產率、低商業投資、全球競爭力下降以及政府缺乏解決這些問題的戰略。

英歐在英國“脫歐”後北愛爾蘭貿易安排上取得突破,雙方關係有所回暖,儘管如此,據英媒報導,英歐之間近期就一些事務顯現漸行漸遠跡象。此前英媒報導稱,英國政府試圖在脫歐後貿易規則上繞過歐盟,直接與個別成員國接觸。歐盟委員會稱這是“重大關切”,一度要求成員國無視英國政府的要求,還警告英方直接與個別成員國聯繫超出了脫歐協議的條款。

米勒認為,英國重回歐盟的主要障礙“來自政治層面,而非法律層面”。

新京報記者 姚遠

編輯 張磊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