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經濟走廊,“大買賣”還是“畫大餅”?

圖片說明: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示意圖。(陳孟喬製圖)圖片說明: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示意圖。(陳孟喬製圖)

本報記者 苑基榮 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新德里峰會9月10日落幕後,國際輿論圍繞美印試圖打造一條“現代香料之路”、並以此擠壓或替代中國“一帶一路”的議論持續不斷。美國、印度、沙特和歐洲多國領導人在峰會期間的一場邊會上籤署諒解備忘錄,宣佈將共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簡稱“印歐經濟走廊”,英文縮寫IMEC)。這項擬議中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將通過鐵路與海運網絡,連接南亞與海灣地區的東部走廊、中東與歐洲的北部走廊。不過,這個意圖改變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跨地區項目,因為規模過於龐大、參與國心態各異而面臨諸多挑戰。這條雄心勃勃的走廊會成為美國總統拜登聲稱的“大買賣”、印度總理莫迪描述的“合作、創新與共同進步的燈塔”嗎?還是會像一些國際媒體擔心和中東學者嘲諷的那樣,只是替代美印之前的設想和“畫餅充饑”,最後草草收場?

美印牽頭的“大買賣”?

印歐經濟走廊正式提出後,《環球時報》記者梳理了國際上的種種議論。一個集中的說法是,該項目是美國全球圍堵中國的戰略組成部分之一。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東與北非項目學者艾哈邁德·阿卜杜認為,這是美國為達到其戰略目的而採取的一個手段。拜登希望通過該走廊項目促進沙特與以色列進一步和解,以此遏製伊朗和中國在中東不斷擴大的影響力。美國除欲借此重塑中東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緩解海灣國家之間的猜忌、減少以色列與海灣國家的緊張關係外,同時想通過該走廊加強印度—阿聯酋—以色列—美國組成的“中東新四方”(I2U2)機制和七國集團領導下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以此來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據美國白宮網站介紹,IMEC項目包括“兩廊一路一網”:連接印度和波斯灣的東部走廊,連接中東與歐洲的北部走廊,“一路”是連接沙特、阿聯酋、約旦、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的鐵路,“一網”是連接印度與中東、中東與歐洲的跨境陸海聯運網。在“印歐經濟走廊”框架內,參建各方還將鋪設電纜和數字光纜。

如果這條“現代香料之路”建成,覆蓋地區經濟規模將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人口占全球的40%。總部設在美國的“中東觀察”網站刊文稱,該走廊表明美國想打造一個“一帶一路”的替代方案,並迫使中東國家和印度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美國的目標是改變海灣地區的發展軌跡,通過將印度納入地緣政治和經濟的新組合,削弱中國的影響力,改變“美國主導安全、中國主導經濟”的雙重結構。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稱,在全球供應鏈隨地緣政治局勢不斷變化和調整之際,IMEC被視為用來遏製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為此,美國極力推動,拜登稱這個由美印牽頭、中東和歐洲國家參與的項目是個“大買賣”,是此前美國提出的中東鐵路網項目的擴展版。從地區層面看,這是I2U2機制首個擬落地的合作項目,而且美國還企圖拉攏更多“盟友”加入,建立跨越南亞、中東和歐洲的小圈子。從戰略層面看,美國企圖效仿中國,通過建設大型經濟走廊,將中國影響力擠出中東。

不少印度媒體關注的是印度積極參與,並想借此實現大國夢想。印度《德干先驅報》近日刊發印度金達爾全球大學副教授甘賈·辛格寫的評論文章,他認為,印度想通過這個已經醞釀了兩年半的走廊項目置身於全球互聯互通的版圖上。印度選擇了在中國10月份舉辦“一帶一路”第三屆高峰論壇之前宣佈該項目,而且想在未來60天內製定出行動計劃,吸引更多國家加入。文章還寫道:印歐經濟走廊不僅將使印度和歐盟間的物流時間縮短40%,從而促進印度製造業發展,而且還是印度巨大的地緣政治勝利。由於美國貿易禁令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印度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可以獲取新的貿易交易和技術支持,而該走廊正是印度努力的方向。在走廊醞釀過程中,印度《商業標準》網站去年曾報導說,在IMEC框架下印度與比利時簽署了獲得芯片製造技術的協議,比利時的尖端技術將轉移到印度,在印度設立半導體工廠。

《印度斯坦時報》評論說,“印歐經濟走廊願景宏偉,是最雄心勃勃的跨國、多區域地緣經濟和地緣戰略項目”。對於印度和美國來說,這是對抗中國的一種方式。這將成為印度未來幾年擴大外交政策、參與全球經濟的核心內容。印度“wion”網站文章也直言不諱地說,印度的這條“新香料之路”可與中國“一帶一路”相抗衡。

“新香料之路”面臨三大挑戰

國際輿論對參與印歐經濟走廊的中東和歐洲國家出於什麼考量,以及該項目面臨的挑戰也有特別的解讀,如“中東國家希望借此在中美競爭中增強獨立性,獲得利益最大化”。“中東觀察”網站近日刊文稱,沙特、阿聯酋加入IMEC後,將與美國、歐洲和印度的關係轉變為“多層面夥伴關係”,其中“能源是核心支柱,但不是唯一支柱”。沙特《阿拉伯新聞》網站援引海灣合作委員會一位官員的話說,“對海灣國家來說,這對中美兩國和中東來說可能是一個三贏局面”。從長遠來看,該走廊有創造就業機會的潛力及促進印度與中東貿易增長的可能。海灣國家還希望該走廊可以緩解該沿線國家的緊張局勢。

總部位於倫敦的歐洲外交關係協會近日在其網站上刊發了該協會中東與北非項目主管朱利安的一篇文章。朱利安認為,儘管西方想為中東國家提供“一帶一路”替代方案,但海灣國家只是將IMEC視為建立全球新秩序的契機,讓它們可以用該走廊最大限度地獲取自身利益。他同時認為,歐洲想借此走廊深入介入中東事務,同時搭乘印度快速發展的順風車。朱利安表示:“該走廊是一個影響力交叉點的項目,可以讓歐洲在多極化的中東發揮作用。”

談及印歐經濟走廊面臨的挑戰,印度《商業在線》刊文列出三大挑戰: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挑戰是融資難,該問題預計將在未來兩個月內有所進展。融資難題還在於過度依賴私營部門的投資,但私人投資者可能會在核算成本後望而卻步。第二個挑戰是建設跨國鐵路、公路和港口需要高水平的協調與規劃。第三個挑戰是該走廊經過約旦和以色列,將面對潛在的地緣政治挑戰,需要經濟和外交策略的微妙平衡。

作為印歐經濟走廊背後主要推動者的美國,預計會主導印歐經濟走廊的規劃與操作,並提供部分融資。相關報導稱,拜登將對IMEC的投資描述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投資”,該計劃目前通過贈款、聯邦融資和私營部門投資籌集了300億美元。不過,美國政府債務狀況嚴峻,此前提出的諸多對外投資項目都難以落實。如果完全依賴海灣國家投資,無疑將引發這些國家的不滿。

還有專家認為,IMEC的參與國同床異夢,政治炒作高於經濟價值。艾哈邁德·阿卜杜分析稱,對印度來說,打造該走廊的目的是尋求經伊朗通往俄羅斯南北運輸走廊的替代路線。對沙特和阿聯酋來說,該走廊吻合兩國更廣泛的經濟多元化計劃和製定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努力。不過,作為該走廊的中心節點,約旦一直保持沉默,以避免內部一些勢力對本國與以色列做生意作出強烈反對,而這會讓走廊前景進一步複雜化。他還表示,儘管據估算通過印歐經濟走廊,貨物從孟買到歐洲的時間要比走蘇伊士運河快40%、成本降低30%,但考慮到沿途每個港口的裝卸成本和時間,及未來過境通行費等,這兩個數據聽起來有些誇張。該走廊基礎設施建設是另一個障礙,如一些中東國家的鐵路系統老舊,需要改造。此外,法規、稅收和海關程序都需要保持一致。最重要的是,該走廊成功與否取決於印度、中東和歐洲的經濟增長和需求,而這又取決於全球經濟複蘇的程度。如果該走廊可行,可能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實現。

IMEC的前景還取決於各國政治意願。《印度斯坦時報》分析稱,美國通過外交手段將歐洲、中東和南亞3個地區整合起來,但明年大選後如果像前總統特朗普那樣的反多邊主義者重返白宮,那麼,美國對該走廊的承諾恐怕就會發生變化。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篇題為《印歐經濟走廊能給中國帶來資金上的競爭嗎?》的文章稱,這個雄心勃勃的走廊項目過於複雜和龐大,以至於無法見到曙光。談到項目可能失敗的原因,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格爾曼表示,這裡面一些已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不想與中國對抗。沒有參與“一帶一路”的印度還與伊朗、俄羅斯推動南北走廊項目,但該項目同樣面臨諸多障礙,特別是美國對相關國家的製裁越來越嚴重。

“如果為了對抗中國,只能是畫餅充饑”

印歐經濟走廊的東線將從印度孟買開始,穿越印度洋到達阿聯酋的杜拜和傑貝阿里。北線將結合陸地和海上航線,一條陸路鐵路將穿越沙特、約旦和以色列,一條海路將連接以色列的海法和希臘的比雷埃夫斯,然後再通過鐵路進入歐洲。

在法國等歐洲國家表示支持該項目的同時,中東地區已經出現不同聲音。“從東方到西方的最合適貿易路線必須經過土耳其。”完全繞過土耳其的印歐經濟走廊項目很快引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不快。《印度斯坦時報》就埃爾多安的表態寫道:“土耳其又回到憎恨印度的時代了嗎?”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土方已拋出替代方案“伊拉克發展之路”,正與伊拉克、卡塔爾、阿聯酋密集談判,有望“未來幾個月”確定這個新項目。該項目計劃打通伊土兩國的石油供給線,擬分3期投入170億美元,第一期於2028年完成,最後一期2050年完成。但美國智庫歐亞集團歐洲部的學者認為,土耳其同樣缺乏資金,而海灣國家會擔心沒有“太好的回報”。

談及國際輿論對印歐經濟走廊的種種議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執行所長樓春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相比其他參與方的經濟動機,美國、印度有更強的地緣政治動機。他認為,該走廊目前仍在“倡議階段”,能否真正落地還有很大變數,包括資金來源、中東地區局勢變化帶來的影響等。比如,印度之前有過很多對衝“一帶一路”的倡議,包括“季風計劃”以及同日本聯手提出的“亞非增長走廊”等,目前看進度都明顯慢於預期。樓春豪表示,對中國而言,如果印歐經濟走廊能推進,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競爭,特別是涉及中東地區港口的項目。但他相信,中國倡導共商共建共享,所以也可以從印歐經濟走廊中找到合作空間。

吉林大學國家發展與安全研究院副院長郭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既要看到印歐經濟走廊操作的難度,也要關注該項目的進展。”他分析說,印度推動南北經濟走廊項目多年,目前還沒有太大進展。同樣,地區國家之間的曆史糾葛和合作意願會製約印歐經濟走廊的有效落實。此外,美歐的鐵路建設能力有限,印度和其他國家缺少完整的工業體系、基礎設施較為落後,難以承擔建設任務。在郭銳看來,印度和中東之間已有較為完善的海運進行貿易往來,再投入資金進行鐵路建設無疑將耗費更多成本。而且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量有限也牽製了印歐經濟走廊的長遠發展。不過,他也提醒說:“不能忽視印度在與中東國家合作時的一些優勢,如印度在中東的僑民多達800萬,與一些中東國家的關係也很密切。”

埃及外事委員會委員、《金字塔報》專欄作家賈巴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歐經濟走廊顯然是衝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其結果很可能是口惠而實不至,最終草草收場。他認為,如果該項目的初衷是為了對抗中國、實現美國的自由繁榮,那麼它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是畫餅充饑。賈巴勒強調說,中國給“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帶來的是希望之路,是人們追求幸福的共同富裕之路,誰都可以參加,而且不設任何政治、外交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