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能合作嗎?

當地時間2023年9月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G20領導人峰會上,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左)、美國總統拜登和印度總理莫迪握手。視覺中國 資料圖

9月9日,美國、印度等國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簽署了關於共同開發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IMEC將包含兩條走廊,一條是連接印度與阿拉伯灣的東部走廊,另一條是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的北部走廊。白宮發佈的簡報聲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IMEC有望加強兩大洲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開啟可持續和包容性的經濟增長。

歐美領導人對這一經濟走廊讚譽有加。美國總統拜登稱之為“一件大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準備的文件將其稱為“跨越大陸和文明的綠色數字橋樑”。那麼,IMEC究竟有著怎樣的內涵和發展空間?站在中國的角度,該問題可簡要分解為三個層面:其目標何在?成功前景如何?對中國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並未全然明示的目標

從備忘錄的內容來看,參與方認為該走廊將確保區域供應鏈的安全、增加貿易準入、改善貿易便利化,並將更加重視環境、社會和政府影響。參與國還希望該走廊能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強經濟團結、創造就業機會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實現亞洲、歐洲與中東的變革性一體化。就此而言,這些期待應該可以視為IMEC的正式目標。

不過,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如果僅僅著眼於此,那麼對IMEC目標的理解很可能是不夠充分的。其原因至少有二:首先,各方在備忘錄之外的種種深層考量雖然沒有明示,但其重要性顯然不容忽視。其次,從性質來看,備忘錄更接近於各方協商之後達成的某種“公約數”,其展現的是各方意向的共同點而不是差異性,儘管後者同樣重要。

除美國、印度之外,簽署IMEC諒解備忘錄的行為體還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歐盟。相對而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以及其他可能與經濟走廊相關的中東國家,對該項目能夠帶來的經濟收益頗為重視。同時,考慮到美國、歐盟及印度的經濟體量,通過該項目加深與這些行為體的經貿紐帶乃至雙邊及多邊關係,對中東各國來說也有其價值和意義。

作為該項目的關鍵參與方,印度所看重的則不僅是經濟利益,更包含著提升本國國際影響力的期待。與之相似,美國、歐盟等參與其中,在相當程度上有著介入重要經濟板塊、維繫自身在地緣政治經濟層面影響力的考量。儘管美歐印三方均不曾明言,但其對中國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忌憚與競爭意向溢於言表。也許正由於覺察到這一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9月1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重要的是要服務於所有人的利益,而不是去排斥誰。”這一表態可謂耐人尋味。

從三個關鍵點展望走勢

IMEC能夠取得成功嗎?或者說,它在何種程度上能夠成事?由於該項目剛剛啟動,諸多細節有待各參與方進一步商議並確定,因此目前尚不具備對其作出詳細評估的相應條件。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從若干關鍵點展望其走勢。作為一項大型國際經貿合作項目,其發展前景至少與如下三方面息息相關。

首先是經濟理性。IMEC的順利進展不僅需要良好的用意,還有必要通過效益與效率方面的檢驗。換言之,至少從廣義與長期的視角來看,項目應當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其在投入產出、成本效益方面的對比應當合乎理性。唯其如此,它才有可能具備堅實的基礎,進而展現出可持續的未來。

其次是政治意向。IMEC的參與各方在項目成效方面的考量各有側重,但項目本身的成功運作,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政治共識與默契。具體地說,如果未來運營中,某些參與方的政治盤算壓倒了理性計算,一味指望IMEC成為地緣對抗的工具,那麼項目本身在經濟層面的合理性基礎很可能產生動搖甚至不複存在,其前景不問可知。

最後是資源基礎。成功打造一條貫通各國的經濟走廊,誠然可以利國利民、功在千秋,但這往往也意味著規模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意味著重金投入、耐心經營。這樣的資源基礎通常很難依靠個別國家獨力支撐,而多國通力合作、共同投入的基本前提,則是此前提及的經濟理性和政治意向。

IMEC會對“一帶一路”構成挑戰嗎?

如果IMEC進展順利,其對中國及“一帶一路”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毋庸諱言,該項目的某些參與方對中國及“一帶一路”抱有競爭性意向。但這種競爭意向的存在,和它會不會真的構成挑戰,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從現有情形來看,只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因地製宜、注重實效,IMEC大概率不會構成挑戰甚至威脅。

首先,就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源投入缺口來看,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供不應求,而不是供過於求。這意味著以經濟合作機遇而論,IMEC與“一帶一路”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這一市場的潛在體量,完全可以同時容納“一帶一路”、IMEC乃至更多的國際合作。

其次,“一帶一路”開展十年來,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合作夥伴關係。這些根基其來有自,不會輕易被外部因素所擾動。俄羅斯衛星通信社9月11日的報導援引專家觀點稱:“IMEC不會減少中國運往中東和歐洲的物流規模”。這一判斷確有道理。

再次,IMEC與“一帶一路”之間存在可能的合作空間。IMEC可以被視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的一部分。根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一帶一路”與“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兩大倡議之間存在著合作的潛在領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早前曾在回應相關提問時表示,中方認為全球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相互抗衡或者是彼此取代的問題。中方歡迎一切有助於彙聚合力,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的倡議。他同時強調,任何打著基礎設施建設旗號,推進地緣政治的算計都不受歡迎,也不會得逞。

從這一視角來看,對於剛剛啟動不久的IMEC,中國可在有利於國際發展合作的基本前提下,以“樂見其成、相機合作”的開放態度,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孫伊然,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