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四問巴以衝突④|“第六次中東戰爭”要來了嗎?

這是10月8日在加沙城拍攝的以色列空襲後的濃煙。 新華社 發

當地時間10月7日早上7點左右,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軍事行動,密集向以色列發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彈。以南部和中部多個地區均響起防空警報。隨後,以軍對加沙地帶展開多輪空襲。目前衝突仍在持續,已致巴以雙方逾千人死亡。9日,以色列國防部長下令“全麵包圍”加沙地區。

巴以衝突升級後,阿拉伯國家紛紛進行表態。根據新華社消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拉娜·紮基·努賽貝表示,巴以最新衝突引發嚴重關注,預計安理會將就此舉行更多會議。她強調,安理會許多成員認為,落實“兩國方案”是徹底解決巴以問題的唯一途徑。

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8日與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通電話,討論巴以衝突。埃及總統府說,雙方對巴以局勢繼續升級以及安全和人道主義狀況嚴重惡化表示關切,認為應在“兩國方案”基礎上實現地區可持續穩定,根據具有國際合法性的決議實現巴勒斯坦問題的公正和全面解決。沙特阿拉伯呼籲巴以雙方保持克製,“立即停止戰鬥”並保護平民。沙特方面同時指出,當前局勢是由以色列“持續占領、剝奪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權利”並不斷“發起挑釁”造成。

哈馬斯發起的這場突襲行動,正值“贖罪日戰爭”50週年之際。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又叫“贖罪日戰爭”)正式打響,埃及和敘利亞的全面攻擊給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上個世紀中下旬,從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第二天,至1982年,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先後進行了五次中東戰爭。此後,雙方雖然在“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基礎上逐步坐到談判桌前,地區迎來和平曙光。然而,數十年來,爭議地區仍舊不斷髮生暴力衝突,“第六次中東戰爭”也始終是學界和國際觀察者們熱議的話題。此次巴以衝突再起,“第六次中東戰爭”是否將要到來?對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多名學者共同探討。

牛新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所長):

爆發第六次中東戰爭的可能性比較小,現在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要介入的跡象。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將評估本國的安全問題和巴勒斯坦問題,做好平衡。當然,黎巴嫩真主黨是否會介入仍然有待關注。一旦真主黨涉入以巴衝突,可能會讓黎巴嫩和伊朗捲入此次衝突。

孫德剛(複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盟友呼籲衝突雙方保持克製,但認為此次衝突的根源是巴勒斯坦問題長期沒有得到公正解決,“兩國方案”沒有被落實,“阿拉伯和平倡議”無人問津。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長期封鎖,以及近年來以色列不斷修建猶太人定居點並在耶路撒冷採取的挑釁政策,是衝突的總根源。

以往埃及常常扮演斡旋者角色,此次巴以衝突是否會升級,取決於以色列在加沙地區採取軍事行動的目標。如果以色列向加沙地區派出地面部隊,試圖一勞永逸解除哈馬斯武裝,軍事占領加沙地區,並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不排除衝突將向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黎巴嫩等地區擴散,阿拉伯國家也會採取反製措施。從目前來看,此次衝突的主體仍然是以色列與哈馬斯,不會升級為以色列與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全面軍事對抗。

佘綱正(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海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的態度比較割裂,雖然阿拉伯世界的普通民眾對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較為不滿,但從政府層面進行分析,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可以帶來一些好處,包括與以色列加強科技、貿易和金融領域的合作,或將這個議題作為加強與美國關係的跳板。

此外,阿拉伯國家近年來極力在大國競爭中扮演左右逢源的新型“中間地帶”,部分阿拉伯國家對此次事件的立場大同小異,無論是沙特、阿聯酋、埃及,甚至是卡塔爾,他們對以色列的譴責措辭可能會有程度上的區別,但態度傾向和行動基本上沒有差異。

第六次中東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極低。阿拉伯國家如埃及、約旦沒有充分的動力跟以色列開戰,而敘利亞和黎巴嫩國內政局不穩,對戰爭並無較大意願。

舒夢(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亞洲中東與伊斯蘭研究》編輯部主任):

阿拉伯國家的態度比較複雜,從利益上來講,一些阿拉伯國家希望能夠先推動對以色列的和解,但從道義上來講,阿拉伯國家不能對巴勒斯坦置之不理。總體而言,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的支持越來越少,越來越流於口頭支持而非實際支持。

此次衝突不會引發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不會參與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而且,以色列和哈馬斯雙方的實力差距非常懸殊,哈馬斯除了能出其不意地對以色列造成打擊外,並沒有多麼強大的抵抗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從最近兩年的衝突來看,巴以之間的緊張態勢可能會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趨勢,且衝突的地點和參與的巴勒斯坦組織開始有分散化的趨勢。這對地區的長期和平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