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舉行高級別戰略對話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 東 ●本報記者 丁雅梔 ●柳玉鵬

“中歐之間沒有地緣政治矛盾,沒有重大利害衝突,有的是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雙方應把工作重心和注意力放在合作上,放在鞏固夥伴關繫上。”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舉行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時表示。這是一場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的對話,涉及中歐關係的方方面面和雙方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並計劃為年底前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作充分準備。“我很高興我期待已久的中國之行終於要開始了!我總是有充分的理由來到中國。我這次來是為了參加戰略對話,希望為歐中領導人會晤做鋪墊。”博雷利13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後,王毅和博雷利向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王毅表示,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達成廣泛共識。雙方一致認為,要加強對話合作,反對陣營對抗。

“中歐首先是夥伴,共識遠大於分歧”

王毅表示,中方高度重視對歐關係,視歐盟為多極世界中重要和獨立的一極,中歐關係有著內在邏輯,不受第三方影響和干擾。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雙方已全面恢復各層級交往,特別是綠色、數字、經貿領域高層會晤成功舉行,形成新的共識和成果,展現了中歐關係的韌性和活力,彰顯了中歐關係的全球影響和世界意義。

“20年曆程表明,中歐之間沒有根本利害衝突,首先是合作夥伴,共識遠大於分歧。中歐關係具有全球戰略意義,不取決於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干擾。”王毅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在對話中強調,中歐要通過戰略對話,樹立正確相互認識,堅持夥伴關係定位,夯實政治互信,避免誤解誤判;要為年底前的領導人會晤作好充分準備,要推進對話合作,堅持相互開放,擴大貿易投資,反對“脫鉤斷鏈”,活躍人文交流;要妥善處理分歧,掃清合作障礙,確保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要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共同應對國際地區熱點,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博雷利表示,歐盟重視對華關係,致力於發展建設性和穩定的歐中關係。歐盟是最開放的經濟體,歐中經貿合作符合雙方利益。歐盟不會對中國關閉大門,不會打貿易戰,無意限制中國發展,樂見中國繁榮穩定。歐方期待同中方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尋求建立更加平衡對等的經貿關係,為歐中領導人會晤積累實實在在的成果,為企業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雙方可以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改革世界貿易組織,避免世界分裂為兩個陣營,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在此次對話中,雙方還就巴以衝突、烏克蘭危機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都認為應尋求政治解決國際熱點,“新冷戰”不得人心,挑起陣營對抗將殃及整個世界。王毅在記者會上表示,本次戰略對話坦誠、深入,富有成效。雙方將繼續維護好中歐關係積極勢頭,籌備好今年中歐領導人會晤,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注入更多穩定性。

“中歐關係發展的障礙是可以清除的”

“中歐關係發展的障礙是可以清除的”,香港《南華早報》13日以此為題發表博雷利的署名文章。他稱,自己這次來中國,是要坦誠地交流歐中關係中存在的障礙,探討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這一關係。“我們並不尋求遏製中國在全球的崛起。相反,我們希望中國更多地參與氣候變化、健康和發展中國家債務減免等全球問題。我們希望與中國在所有重大全球挑戰上進行合作,這就是為什麼任何形式的脫鉤不僅是不可取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博雷利稱。

博雷利的文章重點關注歐中貿易問題。他稱:“在經濟方面,我們的關係目前遠未令人滿意。我們(歐盟)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但多年來這種關係一直不平衡,且在繼續惡化。”他將中歐貿易的不平衡歸咎於“很大程度上是歐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持續遇到困難造成的”。13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時,博雷利重複了這一表態,稱“歐中貿易不平衡持續擴大,歐盟對華貿易逆差在一年內擴大了60%,增幅相當大,我們相信問題的根源並非簡單的生產力差異”。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貿易失衡的問題由很多因素決定,但主要原因是歐洲自身的產業競爭力下降。一方面,中國產品不論是性價比,還是價值鏈地位都在攀升,歐洲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另一方面,俄烏衝突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上漲,工業成本上升,以至於其工業產品不論是與中國相比,還是與美國、日本或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比較優勢都在持續下降。

一些歐洲媒體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歐盟早前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引發爭議。“德國之聲”13日報導稱,從本月12日開始,歐盟開始實施新的申報規定,在歐盟經營的外國公司,年經營額超過5億歐元、過去3年得到第三國的補貼累計超過5000萬歐元時必須上報。如果競標歐盟2.5億歐元以上的公開招標項目,其得到的第三國補貼不能超過400萬歐元。違者將不得在歐盟內進行收購,不允許參加公共招標項目。報導稱,對於這項新措施,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道,“歐盟自己就喜歡用補貼政策,且數額很大,最常用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和氣候政策。然而,如果第三國在該項目上有更突出的表現,在歐盟眼裡就是‘不公正的競爭’”。報導評論說,歐盟的政策針對所有第三國,也包括瑞士,“但顯然房間里的大像是中國”。

“歐盟無法向中國強加條件”

“歐盟與中國之間的共同信任已被侵蝕,必須努力重建信任。”博雷利13日在《南華早報》的文章中和北大演講時都提到俄烏衝突問題。他稱,自俄烏衝突爆發後,中國的“矛盾立場”在歐洲一直難以被理解。“歐洲人感到,中國雖然沒有公開支持俄羅斯,但也沒有利用其獨特的影響力說服俄羅斯停止侵略。”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博雷利等歐盟官員以二元對立的觀點劃分陣營,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分出“對和錯”,並要求提供支持或是發出譴責。這與中方的立場顯然有所區別。歐盟似乎是把俄烏衝突變成中歐之間的分歧,以自己的立場評判中國和中歐關係。歐方不妨客觀一點,從不同角度出發,推動這場衝突盡快朝著大家都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

俄方也對博雷利一再要求中國改變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表示不滿。據俄羅斯《消息報》報導,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切帕稱,目前美歐對烏克蘭局勢陷入絕望,歐盟不知道該怎麼辦,許多政客開始尋找出路,讓他人為自己的失敗負責。歐盟無法向中國強加條件,中國將繼續維持自己的利益。

“中歐求同存異的新嚐試”,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以此為題發文稱,博雷利訪華表明中歐保持高層交往的健康趨勢。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波波夫稱,雖然美國想孤立中國,但近幾個月來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接觸在加強。經濟壓力迫使歐盟不得不這麼做,而中國一直對接觸和合作持開放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