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以黎邊境探訪“第二戰場”

本報赴以色列特約記者 曹 劼

以色列北部地區在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持續遭到鄰近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襲擊,導致人員傷亡。然而,媒體口中的“第二戰場”,在以色列軍方的實際部署中,又是怎樣?我在16日新一輪襲擊發生後趕到當地。

從耶路撒冷驅車前往以色列最北端的28個城鎮,需要3個多小時。由於戰事再起,我們一路向北,路上完全不堵車。

北部小城什圖拉有3萬多人口,同時也是以色列軍營駐地。在我到達當地的兩天前,什圖拉遭遇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造成5人死亡。在附近小鎮謝莫納長大的教育工作者諾金告訴我,15日,一群從黎巴嫩的越境突襲者闖入她生活的村莊,迫使大多數人撤離,但她要給當地停課的學生安排網課,暫時還未離開。

眼前40多歲的諾金,其實來自黎巴嫩的移民家庭,她告訴我:“我開車回家,就在村口的檢查站被攔住了,我被告知裡面出事了。他們(黎巴嫩突襲者)來到我們的城鎮前還發射了火箭彈,試圖佔據我們的村莊。在這個城鎮,已有3人遇害,周邊地區昨天死了兩個人,前天死了4個。”

在以色列北部的走訪中,我直觀地看到了這裏和以色列南部與加沙對峙局勢的不同。在以色列北部與黎巴嫩、敘利亞接壤地帶生活的居民,有著多種族的背景,邊境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帶來複雜的連鎖效應。

以色列政府不斷對黎巴嫩境內的真主黨發出警告,目前並沒有正式將北部接壤地帶視作戰區。不過,北部地區的安全問題,的確令當地經濟尤其是旅遊業受挫。在我入住的酒店裡,沒有多少外國遊客,很多都是從北部城鎮外遷暫避的居民。和他們擦肩而過時,我看到他們疲憊的神情。

正如諾金對我所說的,加沙的停火、以巴的和談以及在自己成長的村莊里享受寧靜生活,雖然都是很多當地居民想看到的,卻是近些年求而不得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