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伊斯堡證明:歐洲受益中歐班列

圖片說明:德國杜伊斯堡港的海港碼頭。 (視覺中國)圖片說明:德國杜伊斯堡港的海港碼頭。 (視覺中國)

德國《柏林報》10月19日文章,原題:“新絲綢之路”的受益者只有中國嗎?杜伊斯堡港正在發聲 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德國被稱為“新絲綢之路”。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吸引了不少貿易新秩序支持者。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國也是該倡議共建國家。

那麼德國呢?德國雖然不是共建國家,但通過歐洲最大內陸港口杜伊斯堡港與“新絲綢之路”相連。10年前,當杜伊斯堡作為中國對德國出口的樞紐變得更加重要時,大約有幾十列火車從中國大都市重慶抵達魯爾區。據報導,只有一半的貨物流向了相反的方向。現在還是這樣嗎?

“儘管歐洲從(中國)進口的比例略高,但進出口比例基本平衡。”杜伊斯堡港發言人安德烈亞斯表示。去年約有1900列火車往返於杜伊斯堡和中國各個目的地之間,平均每週約有37列火車往返杜伊斯堡和中國之間。

疫情期間航空貨運能力的缺乏導致了鐵路運輸需求的增加。高峰時期,每週往返中國與杜伊斯堡港之間有60至70列火車。據港口稱,在2021年疫情期間,總共約有2800列火車,即每週約54列。2022年,杜伊斯堡港處理了約400萬個集裝箱。

安德烈亞斯表示,總體而言,中歐班列取得了積極發展。他表示,“一帶一路”雖然是中國提出的,但歐洲企業也從中受益。雙向出口的產品主要來自電子和製藥行業,也來自機械工程、服裝、傢俱、汽車和其他娛樂領域,“我們在平等的基礎上與中國合作夥伴接觸”。(作者柳德米拉·科特利亞羅娃,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