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持續一月 美以越發陷入孤立

11月7日,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人們在遭到以色列襲擊的建築廢墟上實施救援。新華社發(亞西爾·庫迪 攝)

11月6日,一名男子在加沙地帶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一處廢墟中搜救。新華社發(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 攝)

截至當地時間11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已持續一個月。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的數據顯示,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迄今已造成超過1萬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其中包括超過4000名兒童,另外還有至少24000人受傷。以色列衛生部的數據顯示,超過1400名以色列人在衝突中喪生。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所所長牛新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和以往的巴以衝突相比,這一輪巴以衝突的傷亡尤為慘重。同時,國際社會對於停火休戰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色列和美國在國際社會越發陷入孤立。

衝突規模和烈度預計會進一步增加

新京報:這一輪巴以衝突最突出的特徵是什麼?

牛新春:和以往的巴以衝突相比,這一輪巴以衝突的傷亡尤為慘重。到現在為止,這一輪巴以衝突已經是20年來死傷最嚴重的一輪巴以衝突。巴勒斯坦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以色列死亡人數超過1400人。衝突雙方都受到了特別沉重的打擊。這一輪衝突大概率會徹底改變加沙地帶的局勢、以色列的內政外交方向以及巴以關係。

新京報:以軍部隊已經包圍加沙城,接下來的衝突可能更加激烈嗎?

牛新春:預計接下來的衝突會更加激烈。到目前為止,衝突雙方沒有爆發真正的大規模地面衝突。以軍從10月27日開始地面進攻以來,基本上還沒有和哈馬斯武裝力量正面交鋒。現在,哈馬斯的主要力量可能還在加沙城內,也可能到了加沙南部。未來如果衝突雙方正面交鋒,無論戰爭的規模還是烈度,肯定會進一步增加。

新京報:人質問題將如何影響此輪巴以衝突的發展?

牛新春:人質問題是這一輪巴以衝突很重要的特點,目前據估計哈馬斯扣押了240多名人質,此前釋放了4人。在以往的衝突中,哈馬斯沒有扣押過這麼多人質。

人質問題影響了此輪巴以衝突的進程,以色列部隊到目前為止打得比較謹慎,一直沒有展開大規模地面進攻,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質。

圍繞人質問題的談判會伴隨此輪衝突的始終,對哈馬斯來說,“這張牌”是一定會打下去的。以色列希望哈馬斯一次性把人質都放了,但這種可能性很小。未來很大概率是通過談判釋放一些人質,再談判,再釋放部分人質。

新京報:這一輪巴以衝突可能還將持續多久?

牛新春:以色列的戰爭目標是要徹底消滅哈馬斯,一個月以來,以色列方面的目標沒有變。但到底以色列能在多大程度上消滅哈馬斯,現在是個未知數。

如果以色列要徹底實現自己的戰爭目標,那意味著在加沙地帶將進行逐門逐戶的戰鬥,再加上加沙地帶有著錯綜複雜的地道網絡,這樣一來戰爭的時間肯定會比較長,至少是幾個月。但是,以色列有沒有能力進行這樣的戰爭,以及是否願意把戰爭拖這麼長,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

仍然存在衝突外溢的可能性

新京報:這一輪巴以衝突對中東和平進程有何影響?

牛新春: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和平進程暫時中斷了,沙特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談判已經暫停。只要加沙地帶還在打仗,沙特是不可能和以色列談判建交的。同時,巴以問題又回到了中東政治舞台的中心。

這反映了以色列方面此前的幾個判斷錯誤,一是以色列方面認為,把巴勒斯坦問題擱在一邊,不談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不談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領土問題,以色列也可以推動和平進程,這個判斷現在被證明是錯誤的。

另外,以色列方面還認為,不解決巴以問題,以色列也可以和區域阿拉伯國家建交或緩和關係,但現在證明這一判斷也存在問題。

新京報:國際社會對於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停火的呼聲強烈,目前來看,以色列是否有可能在國際壓力下停火?

牛新春:對於停火,現在有好幾層含義。國際社會要求的停火,是持久、全面的停火。但是,從以色列方面的表態來看,以方很難答應這樣的停火,以軍正在圍攻加沙城。另一種含義的停火是為瞭解救人質或者開展人道主義救援的短暫、局部停火。這種短暫停火是有可能的。比如在輸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拉法口岸短暫停火,讓物資進入加沙,以方有可能答應。

新京報:這一輪巴以衝突對整個國際社會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牛新春:此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人道主義災難嚴重,國際社會要求停火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以色列和美國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陷入孤立。在此前的聯合國緊急特別會議上,120個國家投票讚成立即實施人道主義休戰的決議,只有美國、以色列等14個國家投票反對。同時,歐洲和美國內部要求停火的呼聲也很高。

過去兩週,先是多個拉美國家從以色列召回大使或與以色列斷交,近日,土耳其、約旦、巴林也從以色列召回大使。若未來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惡化,更多國家可能從以色列召回大使。

新京報:在這一輪巴以衝突初期,外界就擔心衝突可能外溢。目前如何評判衝突外溢風險和戰事擴大的可能性?

牛新春:目前,此輪巴以衝突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外溢跡象,但衝突外溢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

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國防軍交火,也門胡塞武裝向以色列發射導彈,伊拉克和敘利亞民兵組織襲擊美軍基地,這些事件基本在過往的“遊戲規則”框架之內。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一方有意突破規則,把戰爭擴大的跡象。

但是,外溢風險是存在的。周邊力量和以軍、美軍的衝突儘管規模較小,但是每天都在發生,有失控和擴大的可能性。

新京報記者 陳奕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