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的思想遺產:超越大國平衡

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歲。他給世界留下的最為人樂道的遺產可能是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這從根本上改變了當時的冷戰格局。在當前這樣一個地緣政治形勢空前複雜的背景下,最值得紀念的其實不是基辛格的外交實踐,而是貫穿其外交實踐與研究一生的思想遺產。作為一位研究地緣政治的大師,基辛格的思想一再提醒我們以下方面至關重要。

一是平衡仍然是大國關係穩定的核心因素。基辛格受近代歐洲國際關係史進程的深刻影響,對通過大國平衡也就是所謂的均勢實現本國利益與國際和平,有著深刻的執念,這也是他當年為什麼大力推動改善對華關係的深層原因。毋須諱言,基辛格當時的首要目的是美國利益,但確實也反映他對地緣格局的深刻認識,即世界主要力量的平衡對世界和平至關重要,美國無法僅依靠其超級大國實力優勢以及北約同盟體系解決根本性的安全問題。當時已經有了聯合國這一現代國際關係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機構,但在兩極格局下顯然也無法發揮作用。以中美關係正常化為主要突破口的大國平衡是當時最有效的地緣政治戰略。

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堅持大國平衡仍應是國際地緣政治的基本規律。特別是在全球治理體系仍然薄弱、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之下,主要大國之間的合作尤為關鍵。中國一直倡導建立多極化格局,其內在追求與大國平衡異曲同工。目前對大國平衡的最大挑戰就是美國的一超獨霸,以及一些國家在美國印太戰略、價值觀外交蠱惑下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從而有把世界推入危險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再次重溫基辛格的大國平衡思想有著重要的實踐啟示。

二是務實始終是國家外交的可貴品質。作為一個現實主義政治家與外交家,堅持國家利益而不囿於意識形態,始終是基辛格實踐與思想的重要特徵,這在自詡為「山巔之城」的美國尤為難得。國際關係中必然會有也應有一定的價值追求,這也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但在國際關係中,基於一個國家、一種文明的價值的普世化實踐常常是錯誤甚至危險的。在以意識形態對抗為重要特徵的冷戰背景下,基辛格主張打開與美意識形態不同的中國的大門,這種基於現實主義的務實外交難能可貴,反映了難得的外交勇氣。

在國際形勢複雜的今天,意識形態再次構成了對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幹擾。當前美國既沒有了尼克遜,也沒有了基辛格。美國的政治家與外交家們忙於把中美矛盾打扮成兩種國際體系的競爭,人為加劇而不是阻遏意識形態的影響。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美國外交越來越難以走在一條理性、務實的軌道上。這對產生了一位現實主義的地緣政治大師基辛格的美國自身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三是中美對世界和平承擔首要責任。如果基辛格僅僅執著於大國平衡,他顯然不會博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樣一個稱號。基辛格顯然還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即中美兩國作為不但在實力上而且在地緣、文明等層次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力量,其關係不但要基於大國平衡,也要超越大國平衡,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要對世界的安全與和平承擔責任,而這種責任要求兩個國家負責任地管控彼此關係、協調分歧。基於這一認識,基辛格在其退而不休的幾十年中,頻繁來往於中美之間,並與曆代中國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盡一己之力促進中美關係的和平穩定。

可惜的是,基辛格的聲音在中國遠比在美國要更受重視。美國現在頭腦里主要想的不是如何與中國一起共同承擔對世界的責任,而是時刻警惕中國在綜合實力上超越自己成為頭號世界大國。在這種情況下,最應該紀念剛剛逝去的基辛格的,恰恰是美國自己。(作者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