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觀點大對決:歐佩克秘書長親自回擊IEA「石油過剩論」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6月14日訊(編輯 趙昊)當地時間週四(6月13日),歐佩克秘書長海賽姆·蓋斯(Haitham Al Ghais)發佈聲明駁斥了國際能源署(IEA)「石油供應將嚴重過剩」的預測。

他還指出,為了防止能源短缺,世界仍將需要在未來幾十年投資化石燃料。

來源:歐佩克官網來源:歐佩克官網

本週早些時候,國際能源署在2024年中期石油市場報告中預計,受美國等產油國產能擴張推動,到2030年,全球石油總供應能力將接近日均1.14億桶,比需求高出800萬桶,可能對石油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IEA認為,亞洲強勁的石油需求會被電動汽車、燃效升級等因素抵消。國際能源署署長費爾夫·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隨著清潔能源轉型推進,以及一些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轉變,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正在放緩,並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

對此,蓋斯表示,到2045年,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將每天增加2500萬桶,因為數十億人需要獲得電力、燃氣、交通等基本服務,「否認這一事實的人正為未來的能源短缺和波動埋下禍根,也為擴大‘能源富國’和‘能源負國’之間的差距打開了大門。」

蓋斯的這篇聲明名為「石油需求的高峰還不在地平線上(尚未到來)」,他指出,「OPEC歡迎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領域取得的所有進展,但還遠遠不足以取代(化石燃料)80%的能源結構。」

「我們還應該記住,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發展也需要一些石油相關產品,它們未來的擴張將增加石油需求,」蓋斯呼籲「在今天、明天以及未來幾十年繼續對石油行業進行投資。」

「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的自由,但重要的是這必須基於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現實,」蓋斯稱,「我們需要優先考慮能源安全,利用一切可用能源,實現能源可負擔性,增強可持續性,減少排放,並且在需求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不限制我們的能源選擇。」

諮詢公司Rapidan Energy總裁Robert McNally也認為,如果不建造更多的煉油廠,到2028年,運輸燃料將出現短缺,「我沒看到有任何證據表明需求峰值即將到來。汽車能效提升的速度不夠快,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也不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