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第二日,「中國是首要議題」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一年一度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13日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亞大區開幕,為期三天,具體會議預計於14日結束。

據路透社報導,第一天的會談討論完俄烏這個重點議題後,中國將成為14日上午的關鍵議題。預計各國領導人將就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支持俄羅斯」提出關切。

自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頻頻向中俄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潑髒水。在美國總統拜登總統動身前往意大利參加會議前,美國還不忘扯上中國。

12日,美政府宣佈擴大對俄羅斯的二級製裁,以限制向俄羅斯出售半導體芯片和其他商品,製裁目標包括中國等第三方賣家。1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拿在記者會上聲稱,正在考慮對向俄國防工業部門供貨中企採取進一步措施。同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紐約宣稱,她擔心中國中小銀行違反美國製裁令與俄羅斯做生意。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在會前提出了新的製裁措施,希望能在此次會議上,再次推動削弱俄羅斯經濟。

對於美國宣佈對俄新製裁卻牽扯中企一事,我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3日回應稱,中俄兩國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雙方開展互利合作有自身內在邏輯和強大韌性,符合兩國利益。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製裁和「長臂管轄」。中俄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不應受到干擾和破壞,更不應成為抹黑、遏製中國的工具。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3日,意大利G7峰會首場會議(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4年6月13日,意大利G7峰會首場會議(視覺中國)

據報導,14日上午的另一個涉華焦點問題是所謂的「產能過剩」。一位政府消息人士告訴半島電視台,美國正強烈敦促西方盟友在最終聲明中納入該組織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

路透社稱,預計各國會考慮是否採取額外措施,以建立所謂的「公平競爭」環境。然而,美國對此事的關切高於其他國家,一些歐洲國家更希望避免同中國發生貿易戰,預計G7領導人無法在這一問題上達成共同陣線。

意大利國際社會科學自由大學教授馬捷迪(Raffaele Marchetti)表示,一些歐洲國家與中國有著非常緊密的商業關係,因此我們預計,相比於其他議題,在涉華問題上的團結度將更低。

目前,G7各國首腦面前都擺著不少難題,除了意大利總理美路尼外,與會領導人都是身陷囹圄、麻煩纏身或瀕臨險境。美國總統拜登因兒子亨特,成為首個在任期間子女被判有罪的美國總統;英國保守黨首相蘇納剋日前突然宣佈提前大選,但各項民調預計執政黨將在三週後的選舉中被「掃地出門」;法國總統馬克龍面對執政的複興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慘敗極右翼政黨,決定「賭上政治前途」宣佈解散國民議會,「閃電」舉行新選舉;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僅贏得了14%的選票,是自1887年德國議會選舉以來社民黨在全國性選舉中的最差成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上任八年多之際民調結果不容樂觀,被認為可能輸掉下次大選;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面臨著自民黨內部日益加劇的動盪,可能會在今秋下台。

《紐約時報》稱,在分析人士看來,這場會議的成果或許不容樂觀。考慮到G7成員國在上述議題上都面臨分歧,有專家認為,不論是從其敘事還是具體成果來看,這似乎都將是一場「非常不幸的峰會」。

當地時間2024年6月13日,與會領導人合照留念(視覺中國)當地時間2024年6月13日,與會領導人合照留念(視覺中國)

近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政客和媒體聯手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並多次揮舞「關稅大棒」。

今年5月,美政府宣佈宣佈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光伏電池等產品的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的關稅就從25%提高至100%。在G7峰會召開前一天(6月12日),歐盟也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征38.1%的額外關稅。

不過,目前看來,其他G7國家是否會追隨美國的腳步,應該還是要打個問號。

可以說,涉華問題已成為G7繞不開的議題。2022年,德國G7峰會公報「史無前例」提到中國14次,而在2023年的聯合公報內,這一數字上升至20次。

根據官方介紹,本次峰會將有六場工作會議,主題分別為非洲、氣候變化和發展;中東;烏克蘭;移民;印度-太平洋和經濟安全,以及地中海、人工智能(AI)和能源。羅馬教宗方濟各也將參加聚焦AI的會議,屬曆來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