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資控股港口即將竣工,”令美國後背發涼”

來源|觀察者網

► 文 觀察者網 齊倩

秘魯錢凱港是天然深水港,為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控股,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預計於今年年底竣工。隨著錢凱港竣工時間臨近,一直將拉美視作自家後院的美國愈發焦慮。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6月13日報導,竣工後,錢凱港將成為「南美通向亞洲的門戶」,促進中國與秘魯、巴西等地區國家的貿易;與此同時,這也將可能挑戰美國在這個資源豐富地區的影響力。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官員曾試圖炒作「中國威脅」「軍事安全」加以阻撓,但被秘魯方面無視。

這個旨在促進雙邊貿易的項目,自建設之初就被美國盯上。《華爾街日報》稱,中資控股的錢凱港一旦建成,可能成為南美洲「第一個真正的全球商業中心」,因此美國擔憂中國將加大對「美國後院」的影響力。

「這改變了遊戲規則,」前美國國務院高級外交官、現美國智庫「美洲理事會」華盛頓辦事處負責人的艾力·法恩斯沃思表示,「這確實以一種重要的新方式令中國在南美成為通往全球市場的門戶。在這一點上,這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問題,而是一個戰略問題。」

法恩斯沃思認為,這凸顯了美國在拉美留下的外交空白,因為美國正將資源集中在其他地方。

報導稱,美國曾多次干預,試圖阻撓項目的建成。今年5月,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勞拉·李察遜曾渲染「中國威脅論」,妄稱中國可能將港口用於「軍事用途」。還有美國學者藉機重提所謂「經濟脅迫」論調。此外,有知情的前美國官員和前秘魯官員透露,美國已經與秘魯官員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然而,秘魯方面無視了美國的擔憂。秘魯外交部長干沙利斯—奧萊切亞此前回應表示,如果美國真的擔心中國在秘魯日益增長的存在,那麼就應該加大自身投資,並補充說,秘魯「歡迎所有人」來投資。他在接受採訪時形容說,美國就像那種「非常重要,但卻很少花時間陪伴我們的朋友」。

「美國人(在拉美地區)似乎一直處於沉睡狀態,」秘魯著名商人、前美國外交官約翰·烏爾(John Youle)同樣認為,看到中國開始在該地區投資,「他們就突然醒了」。

報導提及,美國的焦慮不僅在秘魯,還在整個拉美地區。例如,巴西曾拒絕美國提出的排除華為的要求,希望與中國合作開發半導體;中企正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修建地鐵;洪都拉斯與台灣當局「斷交」,有望獲得大量中企投資;阿根廷正與中企就鋰礦開採達成合作……

錢凱港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約80公里處,竣工後將大幅提高運力(《華爾街日報》製圖)錢凱港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約80公里處,竣工後將大幅提高運力(《華爾街日報》製圖)

錢凱港位於秘魯首都利馬以北約80公里處,於2011年開工,初始投資13億美元,第一階段預計於2024年底完工。2019年,中遠海運集團所屬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收購錢凱碼頭60%股權。

去年8月,中遠海運集團公共事務負責人曾介紹說,竣工後,錢凱港將成為「南美通向亞洲的門戶」,為南美國家提供一條直達中國的航線,船舶航行時間將減少10天。現在,從南美到中國的船隻中途會在中美洲、墨西哥或美國停靠,通常需航行45天以上。

據介紹,秘魯錢凱港屬天然深水港,最大水深17.8米,可處理超大型集裝箱船舶。中遠海運秘魯錢凱碼頭包括多用途碼頭、集裝箱碼頭及相關的基建設施。建設規劃一期建4個泊位,包括2個多用途泊位、2個集裝箱泊位。近期年設計總吞吐量100萬標準箱,件雜貨600萬噸,車輛16萬輛。

按照規劃,錢凱港將發展成為拉美地區重要的樞紐港和太平洋門戶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併成為中秘友好經貿往來新的連接點和溝通橋樑。

中遠海運秘魯錢凱碼頭項目三維效果圖中遠海運秘魯錢凱碼頭項目三維效果圖

「這是一個促進發展的商業項目,這裏沒什麼可隱瞞的,」中遠秘魯副總經理貢薩洛·里奧斯表示。《華爾街日報》也坦承,錢凱港有望加速亞洲與南美洲之間的貿易,最終使遠至巴西的客戶受益,縮短從藍莓到銅等各種貨物橫跨太平洋的航行時間。

當地商人丹尼爾·布斯塔曼特預計,該港口將為他在秘魯海岸種植的藍莓和鱷梨打開新的亞洲市場。對於水果來說,目前秘魯和中國之間航線太長了,因此他將主要市場放在了歐洲和美國。他說:「這將是我們進入亞洲的窗口。我們期望能夠在這個市場實現大幅增長。」

報導還認為,巴西可以從中受益,令錢凱港變得更加誘人。自2009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以來,一個主要障礙仍然存在:巴西雖然有多個港口,但「朝向不對」。巴西三分之二的鐵礦石和大豆都由中國購買,但海運出口到中國需要向東經大西洋或向北經巴拿馬運河到達太平洋。

秘魯太平洋大學經濟學家奧馬爾·納雷亞說,有了錢凱港,巴西出口商可以將其到中國的運輸時間縮短一半。《華爾街日報》稱,目前,巴西正在規劃通往錢凱港的新高速公路和鐵路。

談及錢凱港時,巴西交通部長菲略表示:「雖然有些部分挺複雜,但這是一個雙贏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