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結束後,意大利總理:計劃在未來幾週內訪問中國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美國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15日,意大利總理美路尼在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閉幕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意大利政府已經開始籌備訪華事宜,她計劃在未來幾週內訪問中國。

美路尼表示,意大利希望與中國保持溝通,但雙方需要平等地進行競爭,「在G7,我們希望把‘印太地區’和經濟安全問題置於重要位置,同時向中國發出一個信息:我們對於對話持開放態度,但我們的企業必須能夠在平等的條件下競爭。」

她透露,意大利政府正在籌備訪華事宜,具體日期尚未確定,預計會在未來幾週內進行。

當地時間6月15日,意大利總理美路尼舉行新聞發佈會(澎湃影像)當地時間6月15日,意大利總理美路尼舉行新聞發佈會(澎湃影像)

當地時間6月13日至15日,G7領導人峰會在意大利舉行。在第一天的會談討論完俄烏衝突這個重點議題後,中國成為峰會第二天的關鍵議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稱,G7在會議期間重點討論了中國的經貿問題,關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所謂「不正當競爭」問題。

當地時間14日,G7發佈聯合公報,稱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穩定」關係,繼續在氣候變化、國際安全等領域開展合作,並認識到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但與此同時,公報抹黑中國「產能過剩」、「不公平競爭」、「經濟脅迫」,試圖為保護主義行為作辯護。

英國路透社指出,預計G7國家會考慮是否採取額外措施,以建立所謂的「公平競爭」環境。然而,美國對此事的關切高於其他國家,一些歐洲國家更希望避免同中國發生貿易戰,預計G7領導人無法在這一問題上達成共同陣線。

意大利國際社會科學自由大學教授馬捷迪(Raffaele Marchetti)表示,一些歐洲國家與中國有著非常緊密的商業關係,因此相比於其他議題,G7在涉華問題上的團結度將更低。

目前,除美路尼之外,G7領導人大多麻煩纏身。美國總統拜登成為首個在任期間子女被判有罪的總統;英國首相蘇納克宣佈7月提前議會選舉,但民調預計其領導的保守黨將落敗;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複興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敗給極右翼政黨,決定「賭上政治前途」提前舉行選舉;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僅獲得14%選票,是該黨自1887年以來在全國性選舉中的最差成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上任八年多之際民調結果不容樂觀,被認為可能輸掉下次大選;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面臨著自民黨內部日益加劇的動盪,可能會在今秋下台。

《紐約時報》稱,在分析人士看來,本次G7峰會的成果或許不容樂觀。考慮到G7成員國在諸多議題上存在分歧,有專家認為,不論是從其敘事還是具體成果來看,這似乎都將是一場「非常不幸的峰會」。

當地時間6月13日,G7領導人出席活動(視覺中國)當地時間6月13日,G7領導人出席活動(視覺中國)

2024年是中國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今年3月,意大利駐華大使安博思曾對香港《南華早報》表示,意大利總統馬達雷拉和總理美路尼計劃年內訪華,「這是對意中積極關係的肯定,否則這些訪問不會出現在我們領導人的議程上。雙方都有將意中關係保持在戰略高度的政治意願。」

安博思指出,兩國的夥伴關係涵蓋汽車製造、農業、醫藥、文化、教育、體育等諸多領域。意大利政府也一再強調,該國熱衷於發展2004年起與中國建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24年對中意兩國關係是極為重要的一年,既是中國與意大利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也是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逝世700週年。據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消息,5月22日,駐意大利大使賈桂德與意大利安莎通訊社進行了對話。

對於歐洲領導人擔憂的所謂「不正當競爭」問題,賈大使指出,中國針對新能源產業的各項政策均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根本不存在所謂「不正當競爭」。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等市場廣受青睞,得益於比較優勢和市場規律的共同作用,而非中國政府的「強買強賣」,更和所謂的「補貼」無關。

他表示,期待意方能積極敦促歐盟在綠色新能源領域對華合作中保持理性開放態度,並在中國企業赴意投資方面給予便利和政策保障,共同努力使「中意製造」的電動汽車成為兩國務實合作的又一亮點。

關於中國與意大利及其他歐洲國家的關係,賈大使說,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對歐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作為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製於第三方。中國願同包括意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國一道,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為中歐各自發展和世界和平作出積極貢獻。

賈大使還表示,進一步加強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落實兩國領導人G20峇里島會晤共識,共同反對陣營對抗、加強對話合作,符合兩國、地區乃至世界的安全和發展利益。中方願與意方一道,繼續用好年內系列高層互動契機,增進在事關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為雙邊關係乃至地區和全球發展提供更多穩定動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