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平峰會在瑞士舉行,成效幾何?

來源:上觀新聞

據瑞士外交部網站消息,當地時間6月15日至16日,烏克蘭和平峰會在瑞士布爾根施托克舉行。峰會旨在啟動和平進程,並確定實現這一進程的要素和步驟。

儘管峰會目標雄心勃勃,但是外界認為,鑒於峰會由烏克蘭推動並推銷其和平方案、受西方支持且缺乏代表性——當事方俄羅斯被排除,峰會成效存疑,恐難取得實質性成果。

三個現實背景

據主辦方介紹,約100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出席此次峰會,其中有5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包括法國總統、德國總理、英國首相、加拿大總理、日本首相等。

瑞士方面稱,本次峰會的目的是就烏克蘭實現公正持久和平的路徑達成共識,為未來的和平進程奠定基礎。核安全、航行自由、糧食安全、人道主義以及製定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下一步行動願景等是重點議題。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與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崔洪建教授認為,可從三個角度解讀此次峰會的現實背景。

從烏克蘭方面說,近兩年來,烏方有意不斷提升其和平方案的能見度、接受度,並針對俄發動外交攻勢。

過去兩週,烏總統澤連斯基展開「旋風式」外交,飛往菲律賓、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卡塔爾和意大利等國,力圖加緊對俄施壓,按照他的條件停戰。

從國際社會看,當前要求停火、實現和平的聲音和力量逐漸增長。

「俄烏在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道路上正在走向死胡同,再往前走,衝突升級風險將上升,一些國家參會也是因為擔心受到衝突升級的影響。」

從瑞士角度說,主辦峰會的原因在於,烏克蘭危機升級後,瑞士中立地位受到一定質疑,瑞士希望通過辦會強調其中立地位以及未來仍可以為政治解決俄烏衝突發揮作用。

離和平峰會尚遠

不過,引發關注的是,作為當事方的俄羅斯未獲邀請,中國、巴西等具有影響力的大國領導人也缺席此次峰會。

俄羅斯方面,崔洪建指出,烏克蘭力推瑞士和平峰會意在針對俄羅斯發動外交攻勢,兜售自己的和平方案。

輿論認為,烏總統澤連斯基有意利用瑞士和平峰會為他在2022年底首次提出的十點和平計劃爭取支持。該計劃內容包括要求俄方撤軍、停止敵對行動、恢復烏克蘭領土完整等等。

對此,普京在峰會前夕拋出最新停火條件作為反擊,包括烏克蘭把軍隊撤出薩克達、盧甘斯克、赫爾鬆以及紮波羅熱四地,並放棄加入北約。

據參考消息網援引德國輿論指出,西方的想法是,在瑞士聚集儘可能多的國家支持一項明確支持烏克蘭的聲明。該計劃是為了在政治上將俄羅斯逼入絕境,這就是莫斯科沒有被邀請的原因。

中國方面,對於為何缺席會議,中國外交部明確闡釋立場:中方重視瑞士舉辦首屆烏克蘭和平峰會,今年年初以來一直同瑞方以及有關各方就此保持密切溝通。中方始終堅持國際和會應具備「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這三個重要要素,否則難以為恢復和平發揮實質作用。

「根據各方反饋以及公佈的會議安排,中方提出的這三個要素看來都難以實現。會議安排同中方要求及國際社會普遍期待還有明顯差距,中方難以參會,已向有關方通報了中方考慮和關切。」中國外交部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4日重申,中方歡迎和支持一切有利於實現和平的努力,在瑞士和會問題上的立場公平、公正、公開。

林劍還指出,中巴「六點共識」已經得到超過100個國家的積極回應,反映了國際社會普遍期待,是當今世界「最大公約數」。我們歡迎更多國家支持並加入「六點共識」。

崔洪建表示,中國列出的三個要素顯示了中方理想中的和平峰會樣式,不是那種單方面推動的和平峰會。

「中方立場主要基於三個優先訴求,」崔洪建說,盡快實現停火止戰、降低衝突升級風險、控制衝突外溢風險。但是,這次峰會更多納入烏方政治目標,包括對烏方十點和平計劃的討論以及對衝突性質的認定。

因此,「在中方看來,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雖有和平之名,但是距離舉行真正意義的和平峰會,條件還不成熟,也未就實現和平做好準備。」崔洪建說。

此外,輿論還擔心,這次峰會受到西方大力追捧,恐將淪為製造陣營對抗的平台和工具。

峰會成效存疑

在澤連斯基眼中,瑞士和平峰會取得了成功,正在創造歷史。

俄方卻指出,在沒有俄羅斯參與的情況下尋求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方案是完全不合邏輯和沒有前景的。

對於峰會成效,輿論並不樂觀。

鑒於俄羅斯被排除在外、中國缺席峰會、一些「全球南方」國家僅派低級別代表出席,加之近期軍事受挫使基輔處於劣勢,加沙衝突又轉移了世界對烏克蘭危機的注意力,外界對此次烏克蘭和平峰會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持懷疑態度。

包括土耳其、沙特和堅尼亞在內的國家認為俄羅斯未參會是一個障礙,要取得有意義的進展必須有俄方參與。

就連奧地利也將峰會形容為「西方回音室」。

事實上,作為烏克蘭背後的最大支持者,美國對於這次瑞士和平峰會也顯得三心二意,似乎透露出其對峰會成果不抱太高期待。

由於與國內籌款活動衝突,總統拜登未參會,而是改由副總統哈利斯與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出席。

儘管美方辯稱,在諾曼底登陸80週年紀念活動與七國集團峰會期間,拜登與澤連斯基有過兩次實質性會晤,但是拜登跳過瑞士峰會被視為將大選的優先級置於烏克蘭危機之上。

澤連斯基也對此感到失望,抱怨拜登缺席峰會如同「起立給普京鼓掌」。

代拜登參會的哈利斯似乎也只是「禮節性」到場,被曝在瑞士只待幾個小時就走,不參加16日的正式峰會,而由沙利文出席。

在崔洪建看來,這次峰會由烏克蘭推動、受西方支持且缺乏足夠代表性——當事方俄羅斯以及中國等國缺席,這無疑將限制峰會的成效。

與此同時,會場態勢也是觀察峰會效果的一個窗口。

「到底是呈現一邊倒還是多元化討論局面,甚至形成交集。」崔洪建說,如果只是烏方和西方單方面推銷和平方案、袒護烏克蘭的政治目標,而忽視其他非西方國家的關切,那麼,會議效果勢必大減價扣,峰會不會成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拐點。

據德國方面稱,和平峰會並未討論普京在峰會前提出的最新停火提議。

另據被曝光的峰會聲明草案顯示,除對俄羅斯指責有加,並敦促尊重烏克蘭領土完整,但也強調烏克蘭實現和平需要衝突各方參與並對話。

拐點尚未出現

目前,俄烏就停火和談的目標和立場相去甚遠,烏克蘭危機和平解決的前景究竟如何?

對此,崔洪建並不全然悲觀。

「烏克蘭之所以推動舉行和平峰會,不管動機如何,至少表明烏方意識到單純靠軍事手段很難解決烏俄之間的所有問題。」崔洪建說,當前正處於關鍵節點,即從一味追求軍事手段轉向尋求軍事與政治解決的平衡,只是目前出現拐點的條件尚不具備。

一則,俄烏儘管開始考慮政治解決方向,但仍未放棄把軍事手段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

二則,包括西方在內的其他挺烏國家與勢力都摻入私心考慮,使俄烏衝突的性質變得越來越複雜。

三則,美國和北約國家不僅僅把俄烏衝突視為俄烏問題,更視為俄歐之間難以調和的安全矛盾。

「這些外部因素一定程度會削弱俄烏雙方通過直接談判來解決問題的意願。」

正如中方所說,不參會並不代表不支持和平,個別國家即使參會,也未必真心希望停火止戰,關鍵還是要看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