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卸任的荷蘭首相,找好了下一份工作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張磊 校對 張彥君

當地時間6月20日,由於唯一的競爭對手、羅馬尼亞總統強尼斯正式宣佈退出北約秘書長競選,現年57歲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基本鎖定了新一屆北約秘書長的職位。

呂特出任荷蘭首相14年,是該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去年夏天,由於聯合政府垮台,呂特宣佈將退出政壇,隨後他繼續擔任荷蘭看守首相。今年5月底,荷蘭新聯合政府提名了他的繼任者迪克·紹夫,這為呂特的卸任鋪平了道路。

不出意外的話,呂特將在未來幾天內被正式確認為北約下一任秘書長,並於今年10月正式接任現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比格。但外界分析認為,呂特搬進布魯塞爾的北約大樓後,基本上無法享受任何蜜月期。

━━━━━

曾遭多國反對

呂特競選北約秘書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北約的所有決定都需要獲得所有32個成員國的支持,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票否決權。也由此,任何人競選北約秘書長一職,都需要得到北約32個國家的支持。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有著豐富從政經驗的呂特雖然一開始就得到了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北約核心國家的支持,但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等多個成員國此前曾對呂特的競選表示反對。

對此,呂特做了許多工作。今年4月,呂特前往土耳其,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舉行了會談。隨後,土耳其方面表示,雖然仍有保留意見,但其決定支持呂特的競選。

▲資料圖: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圖/IC photo▲資料圖:荷蘭首相馬克·呂特。圖/IC photo

匈牙利的反對更為棘手。呂特此前曾多次公開批評匈牙利總理歐爾班領導的政府,兩位領導人在匈牙利的民主問題以及歐盟支出等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呂特甚至曾經說過,由於匈牙利的反LGBTQ立法,匈牙利「在歐盟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但為了獲得匈牙利的支持,呂特在一些問題上作出了讓步。據《衛報》報導,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上,呂特向歐爾班承諾,將遵守歐爾班和斯托爾滕比格達成的協議,不強製要求匈牙利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

匈牙利一直被認為是北約和歐盟的「反骨」。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爾班曾堅持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也對北約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表示反對。不過,今年6月12日,歐爾班和斯托爾滕比格達成協議,匈牙利承諾不會否決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但也不會為任何援助提供資金或人員。

6月18日,歐爾班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由於呂特承諾「全面支持」他和斯托爾滕比格達成的協議,匈牙利將支持呂特競選北約秘書長。

「搞掂」匈牙利後,呂特唯一的阻力只有羅馬尼亞。據《衛報》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羅馬尼亞總統強尼斯在羅馬尼亞最高國防委員會會議上宣佈,將退出北約秘書長的競選。他表示,他已於上週末將這一決定告知北約盟國。羅馬尼亞最高國防委員會通報稱,羅馬尼亞將支持呂特。通報同時表示,羅馬尼亞將向烏克蘭提供一套「愛國者」防空系統。

強尼斯退出後,呂特成為下一任北約秘書長再無阻礙。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北約預計將於下週正式確認呂特的當選。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徐若傑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呂特能夠當選北約下一任秘書長,首先是因為他在荷蘭政壇有著長期的任職經歷,這為他在歐盟內部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聲望和人脈資源。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政治立場比較容易被歐盟國家和美國接受。

徐若傑指出,「一方面,呂特高度重視歐洲戰略自主,這與法國、德國政府的訴求基本一致,也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沙加度等歐盟高層的立場基本一致。另一方面,與以往歐陸國家的政客強調歐洲一體化,對美國、英國主導下的跨大西洋戰略合作持保留甚至疑慮態度不同,呂特對跨大西洋戰略合作的態度較為積極,由此受到了北約‘指揮棒’美國的首肯和青睞。」

在歐洲,許多人擔心對北約持懷疑態度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由此影響到北約和美國的關係。但呂特被認為是能夠較好地處理和特朗普的關係的歐洲政客之一。據《衛報》報導,在2018年的北約峰會期間,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公開發難,譴責其他成員國國防開支太低,這對美國不公平。當時,正是呂特說服了特朗普,才拯救了這場峰會。

另據法新社報導,今年稍早,呂特曾明確表示,歐洲應該「與舞池中的任何人」合作。他說,無論特朗普是否重新成為美國總統,歐洲對此都不應過度關心,這是美國自己的問題,歐洲需要的是做好與任何一任美國總統打交道的準備。

━━━━━

關鍵時刻「換帥」

呂特鎖定下一任北約秘書長之位,結束了北約在俄烏衝突持續的關鍵時期「換帥」引發的動盪。

北約現任秘書長斯托爾滕比格2014年10月開始出任這一職位,此後於2022年、2023年分別延期一年。到今年10月,斯托爾滕比格的秘書長任期將滿10年,這將讓他成為北約歷史上任期第二長的秘書長——任期最長的是來自荷蘭的約瑟夫·倫斯,他於1971年至1984年出任北約秘書長,任期接近13年。

北約秘書長負責主持會議,並協調32個成員國之間的磋商,以確保任何決定都需要所有成員國達成共識的北約能夠正常運轉。選擇下一任秘書長並非易事。去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就曾和北約其他國家領導人舉行磋商,但未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據美聯社報導,拜登6月17日在白宮對到訪的斯托爾滕比格表示,他其實希望斯托爾滕比格能繼續出任北約秘書長一職。「我是認真的,你很棒。我希望你能再延長10年任期。」拜登說。但斯托爾滕比格已明確表示,他將在今年10月1日正式離職。

而對於斯托爾滕比格的「接班人」呂特而言,他的北約任期註定不會輕鬆。徐若傑指出,呂特出任北約秘書長後,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烏克蘭問題。「他既要維持北約對烏克蘭的高成本援助投入,對俄羅斯施加更大的地緣政治壓力,又要防止俄烏衝突態勢升級,從而導致北約與俄羅斯直接衝突。」

呂特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據統計,在呂特的領導下,荷蘭政府向烏克蘭提供了26.3億歐元的軍事支持,2024年還將提供20億歐元。呂特還帶頭推動北約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去年年底荷蘭已向烏克蘭交付了一批戰機。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3日,烏克蘭敖德薩,荷蘭首相呂特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圖/IC photo▲資料圖: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3日,烏克蘭敖德薩,荷蘭首相呂特會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圖/IC photo▲

然而,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報導指出,過去幾個月來,俄羅斯加大了對烏克蘭的打擊力度,外界認為俄羅斯還可能在冬季進一步加強進攻,而北約的軍事援助對於烏克蘭非常關鍵。

徐若傑表示,呂特的另一個棘手難題,是如何調和北約內部的歐美矛盾,以避免其再次影響北約的運轉。「呂特當選的基礎是美國和北約內部重要歐洲成員國的支持,未來主政勢必要同時回應雙方的利益訴求。」徐若傑稱,在當前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歐美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戰時團結」,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能否平衡美國和北約歐洲成員國利益訴求,或將再次對北約的運轉甚至生存形成巨大挑戰。

除此之外,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也將是呂特的一大挑戰。徐若傑表示,呂特首先要統一內部對華政策分歧,其次還要在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的情況下,有效應對所謂中國崛起帶來的「系統性挑戰」。

而在北約內部,呂特面臨的挑戰也不少。Politico指出,北約目前仍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成員國沒有達到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2%這一目標,呂特需要推動更多成員國增加國防支出。與此同時,北約內部的分歧在加劇,尤其是部分中東歐國家對呂特並不滿意,未來可能會在具體事宜上給呂特施壓。而隨著歐洲極右翼勢力的擴大,北約懷疑論者、疑歐主義者都在增加,這些無疑會給呂特未來的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