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未遂政變是一場秀?迷霧中的真相與四分五裂的政壇

當地時間2024年6月26日,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梅里路廣場,玻利維亞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坐在一輛裝甲車里。   視覺中國 圖當地時間2024年6月26日,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梅里路廣場,玻利維亞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坐在一輛裝甲車里。   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6月26日,玻利維亞陸軍前總司令蘇尼加以「重塑民主」為由,率軍闖入玻總統府企圖發動軍事政變。玻總統艾斯迅速任命新陸軍總司令,軍隊隨後撤離總統府邸。蘇尼加則因參與未遂政變被逮捕。

儘管此次政變潦草收場,蘇尼加被捕前還曾對媒體稱此系艾斯為提高支持率自導自演的「苦情戲」,但軍方的異動依舊表明,誘發玻利維亞2019年軍事政變的現實矛盾仍未解決,該國歷史中長期存在的軍人幹政傳統依然在發揮「餘熱」,並將在未來對玻利維亞2025年選情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將塑造玻未來政治發展走向。

目前玻首都及國家局勢整體可控,智利、墨西哥、秘魯及洪都拉斯等拉美左翼政府以及美洲國家組織均譴責未遂政變的始作俑者。放眼拉美整體地區政治形勢,無論是秘魯因府院之爭頻繁更換總統,還是阿根廷極右翼總統米萊手持「電鋸」推行極端政策,抑或是厄瓜多爾宣佈同墨西哥斷交等突發性政治事件的爆發,均表明在地區形勢整體穩定的表象下,極端政治事件接連不斷的拉美仍難擺脫動盪的陰影。

政壇矛盾日漸白熱化

近20年來,伴隨玻利維亞左翼執政黨——爭取社會主義運動黨(MAS)長期執政,反對派軍方力量也逐步壯大。玻執政黨與反對派的對峙劍拔弩張。作為實力雄厚的軍方代表,蘇尼加長期以MAS的反對派形象出現在國內政壇上,並旗幟鮮明地反對前總統摩華利斯任滿三屆後追求連任。在2019年10月舉行的玻利維亞大選中,謀求再度連任的摩華利斯雖然獲勝,但隨即被指責涉嫌選舉舞弊而辭職,此後流亡墨西哥和阿根廷。右翼反對派力量在美國支持下組建過渡政府短暫掌權。蘇尼加此次發動政變的目的之一也包含要求當局釋放當年捲入此事的一眾政治犯。

2022年,MAS出身的總統艾斯任命蘇尼加為陸軍總司令,但此舉顯然未能緩和政府與反對派矛盾。今年3月玻國會辯論中,執政黨與反對黨因政見分歧當場大打出手。2020年11月,在海外流亡近一年的摩華利斯從陸路自阿根廷返回玻利維亞。2023年9月,摩華利斯宣佈將參加2025年總統大選。本週早些時候,蘇尼加公開嚴詞批評摩華利斯,威脅稱若其執意參選將實施逮捕並攻陷總統府,預示雙方衝突即將升級。在此次未遂政變前一天,也就是6月25日,蘇尼加被解除了陸軍司令一職。

除了執政黨與反對派之間的矛盾,導致玻利維亞局勢動盪的因素還有MAS黨內分裂影響的外溢。玻利維亞大多數人口為印第安人,MAS在該群體中支持率十分可觀。面對2025年大選的總統大位之爭,現總統艾斯及前總統摩華利斯均當仁不讓。

雖同屬一黨,但阿塞爾執政以來與摩華利斯分歧不斷,黨內現已分裂成親阿、親莫兩大政治派別。2023年10月MAS的親馬奧比召開大會,選舉摩華利斯為黨主席並宣佈其為2025年大選的黨內候選人。今年玻利維亞最高選舉法院判決該結果無效,MAS的親阿派也重新選舉了黨主席。阿塞爾對最高選舉法院的判決表示支持,親馬奧比不承認新的黨主席選舉結果。日前,玻總統府部長譴責摩華利斯與反對派領導人梅薩、甘馬曹在議會中相互勾結,蓄意製造衝突,意圖縮短艾斯任期。

莫、阿急切「相煎」逐漸危及MAS黨內團結,不僅在政治上給反對勢力以可乘之機,也導致國家疲於甚至無力應對不斷深化的經濟危機,燃料短缺危機以及高通脹、少美元等問題疊加,導致玻陷入25年來最緩慢的經濟增長期,陷入絕望的民眾走上街頭,加大社會動盪事件爆發的風險。

軍事政變傳統陰魂不散

軍人幹政可謂拉美政治發展進程中最為普遍且突出的特徵之一。即便拉美民主化進程發展到現如今的水平,軍隊仍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國家政局「守夜人」的角色,體現了拉美政治文化中對威權的特殊偏好。1955年阿根廷軍隊領導者試圖武力推翻庇隆政權以及2017年委內瑞拉朝野紛爭引發軍方介入均是例證。

此次玻利維亞未遂政變中,軍方同樣再度以重塑民主、還政於民等旗號起事。玻利維亞素有軍人幹政傳統,1825年獨立以來曾發生190次軍事政變及革命。究其原因,從內部分析大多是由於政治精英階層和分裂的地方勢力長期處於衝突的惡性循環中;從外部角度分析,歷史上拉美軍事政變難逃美國干預的傳統。在2019年玻利維亞非常規政權更迭事件中,摩華利斯雖然在當年的大選中勝選,但由於美國及美洲國家組織以計票「非法」為由要求重計、重選,加之美政府極力扶植玻親美的右翼政客阿涅茲擔任臨時總統,最終該政治事件以摩華利斯辭職並流亡海外告一段落。

值得注意的是,蘇尼加此次發動政變與2019年摩華利斯最終在軍警壓力下辭職存在些許不同。蘇尼加此次衝擊總統府看似師出有名,但缺乏實際政治支持,聲勢浩大,但並未明確伸張訴求。儘管各方將美國視為此次未遂政變的幕後黑手,但從當前事態發展及美方對蘇尼加的批評來看,這次失敗的政變似乎不像是有外部勢力在背後干預。蘇尼加發動政變的政治邏輯更大程度上是出於對執政黨的敵意,以及對其近期遭到罷職的憤懣。

客觀來看,摩華利斯雖看似與艾斯難以握手言和,但反對派的激烈攻勢或將強化MAS在外界眼中的團結形象,進一步提升執政黨支持率。然而,此次事件毫無疑問將繼續成為MAS內鬥的新焦點。目前艾斯的反對者支持的媒體已開始炮製並傳播大量陰謀論,稱此次未遂政變實為艾斯為實現支持率「自保」而策劃的「自我政變」。

無論事實真相如何,玻利維亞政府面臨政治動盪、經濟下滑等一系列嚴峻挑戰,亟須重新將國家引回發展正軌,全力補齊政府在經濟發展層面的短板,而非將心血耗費在無盡的政治鬥爭中,貽誤寶貴的發展窗口期。

(付麗媛,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