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在歐洲需求銳減,零部件供應商先感寒意

德國7月電動汽車銷量大幅下滑,延續了自去年年底補貼取消以來的全面下滑趨勢,並破壞了汽車製造商向電動汽車轉型的計劃。

德國聯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KBA當地8月5日表示,在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汽車註冊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至30762輛。這是自去年12月德國政府突然取消電動汽車補貼以來的最大降幅。

歐洲各地取消激勵措施後,電動汽車銷售普遍放緩,導致大眾集團等汽車製造商在生產計劃上陷入困境,而整體轉型也遭遇挫折。

富裕且環保意識較強的買家基本上已被榨乾,而行業缺乏價格實惠的純電車型正在將大眾主流消費者拒之門外。

「到目前為止,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還不可持續,市場已經失去了所有動力,許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前景表示懷疑。」安永顧問康史丹丁·加爾 (Constantin Gall) 在談到德國的純電汽車銷量時表示。

安永的數據顯示,7月德國電動汽車銷量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0%下滑至不到13%,而此時正值汽車製造商預計電動汽車將迅速普及之時。

在電動汽車領先的瑞典,7月的電動汽車註冊量也出現下降,加劇了今年以來的低迷。根據瑞典汽車協會(Mobility Sweden)的數據,與去年相比,7月新電動汽車註冊量下降了15%。瑞士的電動汽車銷量下降了19%。

這一放緩讓汽車行業在對純電技術投入數十億美元後面臨風險。

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上週表示,已削減德國高成本工廠的產能,並可能改變其電池生產擴張的進度。

根據一項調查,電動汽車需求的下滑也讓包括Mercedes-平治和寶馬在內的汽車製造商的商業前景蒙上了陰影。

安永的加爾表示,未來幾個月德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仍將保持低迷,這將對汽車製造商提高銷量和遵守明年起歐盟更嚴格的車輛排放目標的計劃構成挑戰。

瑞銀分析師帕泰利克·胡梅爾(Patrick Hummel)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大眾汽車面臨的風險尤其大,明年的盈利可能會因此受到20億歐元(22億美元)的負面影響。

該地區經濟惡化帶來的拖累正在蔓延,電池項目已被擱置。法國供應商法雷奧(Valeo)正在為其兩家業績不佳的工廠尋找買家。其中一家工廠已經改造為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另一家法國零部件製造商OPmobility表示,電動汽車產量大約只有製造商預期的一半。

電氣化計劃的快速轉變可能會使許多供應商面臨財務風險,特別是那些依靠提高電動汽車產量來證明在新建或改造工廠上的高資本支出是合理的供應商。AutoForecast Solutions負責全球汽車預測的副總裁山姆・菲奧拉尼(Sam Fiorani)表示,雖然大型一級供應商應該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但較低級別的小型公司面臨風險。

「這些公司在短期內進行投資。」他說,「如果短期計劃包括電動汽車,而現在卻不再包括,那麼這些小公司的成本將非常高昂,甚至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

英飛淩將裁員1400人

英飛淩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約亨·哈內貝克(Jochen Hanebeck)表示,電動汽車需求的全面復甦「還看不到」,他計劃裁員1400人。

這家德國芯片製造商公佈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令人失望,粉碎了投資者期待已久的市場反彈的希望。

該公司本季度收入同比下降9.5%,至37億歐元(40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37.9億歐元。該公司還預計全年銷售額略低於預期。

英飛淩是專門生產汽車用芯片的歐洲芯片製造商之一,該供應商在銷售方面尤其依賴汽車製造商。

該公司與意法半導體和恩智浦半導體等同行一樣,一直受到汽車行業退出電動汽車的衝擊——利率上升、經濟增長弱於預期和充電站持續短缺反過來推動了電動汽車的退出。

「我對結構性增長動力非常有信心,但就所有不同市場的週期而言,目前的可見度很低。」哈內貝克在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這就是我們謹慎的原因。」

該芯片製造商最大的業務是汽車業務,第三季度的銷售額為21.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的 21.3億歐元相比,這一數字比上一季度有所改善,該公司將此歸功於軟件定義的汽車。

這些汽車使用英飛淩的芯片來幫助運行連接車內傳感器和計算機的系統。「中國消費者需求強勁,這對我們有幫助,尤其是考慮到我們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龍頭地位。」哈內貝克在電話會議中稱。

該公司預計,連接和控制物聯網設備的部門以及專注於能源效率的電源和傳感器部門的表現將超過集團。哈內貝克說,第一個部門的庫存過剩已經減少,而對人工智能系統的需求激增正在推動第二個部門的增長。

5月,英飛淩宣佈了一項「結構性改進」計劃,重點提高製造生產率。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英飛淩關閉了亞洲的兩個小型製造工廠,並計劃裁員。首席財務官史芬·舒妮達 (Sven Schneider) 表示,該計劃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啟動。

他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認為這是一項更為後期的工作」,並表示它將在2027年上半年帶來「高達數億歐元的利潤率提升」。

下調對未來的預期

一些全球最大的供應商表示,汽車製造商快速轉變的電氣化計劃將拖累未來的盈利,因為他們生產的電動汽車零部件數量低於預期。

「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麥格納首席執行官斯瓦米·科塔吉里(Swamy Kotagiri)表示。

由於銷量低於預期,尤其是在北美,汽車製造商正在調整他們的電動汽車計劃。調整包括推遲電動汽車產品的推出,削減生產目標,以及將重點轉向更小、更實惠的電動車型或混合動力車。

在科塔吉里發表上述言論之際,北美最大的汽車供應商麥格納於8月2日公佈了其第二季度財務業績,並下調了對2026年前景的預期。

該公司目前預計,2026年的營收將比此前的預期減少10%左右。對於麥格納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該公司通常不會在年中更新其多年的指導方針,但考慮到電動汽車格局的變化速度之快,它感到不得不這樣做。其他供應商也在降低財務指導目標。

麥格納表示,預計2026年電動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將比最初預期減少約20億美元,其中包括8億至9億美元的額外內燃機相關業務。

其他供應商也指出,電動汽車業務放緩是前進的障礙,並提出瞭解決這一問題的詳細計劃。

例如,波格華納公司(BorgWarner Inc。)表示,作為6月開始的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該公司希望通過裁員和削減電子產品部門的開支,在未來幾年節省1億美元。由於產量下降和電池電動汽車銷售增長緩慢,該公司將全年銷售額預期下調了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該公司第三季度淨利潤增長逾40%,至3.17億美元。

在7月31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首席執行官費特·利沙亞德(Fred Lissalde)表示:「我們的許多內燃機產品都用於混合動力汽車,這是使混合動力汽車的內燃機變得更精簡、更高效的關鍵因素。當你想到波格華納時,我認為你不應該試圖將內燃機、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分開。」

同樣,李爾公司(Lear Corp。)將下調預期的部分原因歸咎於電動汽車銷售增長放緩和客戶電動汽車計劃的變化。Lear公佈第二季淨利和營收小幅增長,目前預計調整後淨利潤在6.3億- 7.6億美元之間,低於此前預估的7.3億- 8.4億美元。

後視鏡供應商Gentex將全年收入預期下調至24億美元至25億美元之間,較之前下降約 5000萬美元。首席執行官史提芬·唐寧(Steve Downing)將公司第二季度淨收入同比下降 21%歸咎於北美、歐洲、日本和南韓產量下降。

唐寧在7月26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本季度開始時,4月和5月的銷售額接近預測,但6月份出現重大變化,導致我們本季度的銷售額遠低於預期。」

主機廠調整策略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以驚人速度放緩,德國的豪華品牌不得不重新調整其電動汽車的推出節奏。

奧迪、寶馬、平治和MINI表示,他們目前仍在投資內燃機,同時計劃未來推出電動汽車。

Mercedes-平治曾承諾,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到2030年實現全電動化。但由於其電動汽車在主要市場的銷量低迷,該品牌計劃在更長時間內同時開發內燃機和電動汽車。

2025款AMG GT 63 SE Performance將輸出805馬力,並在2.7秒內加速至60 英里/小時2025款AMG GT 63 SE Performance將輸出805馬力,並在2.7秒內加速至60 英里/小時

Mercedes-平治首席執行官康林鬆(Ola Källenius)7月26日表示,「轉型的速度——幾乎無法預測需要多長時間,我們很有可能將靈活性這張牌打到2030年代。」

相比之下,競爭對手寶馬的長期戰略是將投資分散到內燃機、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甚至氫燃料汽車上,這一戰略已被證明是明智之舉。寶馬將在未來幾年更新主要的汽油動力跨界車型,同時在電氣化方面取得進展。

寶馬北美首席執行官施巴斯坦·馬肯森 (Sebastian Mackensen) 1月接受《汽車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確保能夠滿足所有這些客戶群體的需求。我們認為,保持靈活性和在一款車上配備不同動力系統的做法非常好。」

該品牌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佔其全球銷量的一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寶馬將首先推出六款基於全電動 Neue Klasse 平台的電池供電車型,包括主力車型 X3 和暢銷的 X5 SUV的電動版本。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奧迪品牌仍計劃在2033年前推出全電動汽車系列。隨著其高級平台電動架構的推出,這家德國豪華品牌將朝著這一目標邁出一大步,該架構將在近期推出兩款新車型:Q6 E-tron SUV和 A6 E-tron 運動型轎車。

(原標題為《電動車賣不上量,零部件供應商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