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英美簽署轉讓核材料協議,給核擴散拉開了口子

澳州在「歐庫斯」框架下,亦步亦趨地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最終恐無助於自身安全。

▲資料圖:澳州總理艾巴尼斯。圖/新華社▲資料圖:澳州總理艾巴尼斯。圖/新華社

文 | 陶短房

據參考消息網8月12日援引外媒報導,澳州表示,它已經簽署協議,允許與美國和英國交換核機密和核材料,這是為澳州海軍裝備核動力潛艇的關鍵一步。

報導稱,三國曾在2021年達成澳英美聯盟安全協議。根據新簽署的協議,美國和英國將轉讓敏感的核材料以及相關技術給澳州。

澳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李察·馬爾斯說:「這項協議是朝著澳州為澳州皇家海軍採購常規武裝核動力潛艇邁出的重要一步。」

「歐庫斯」2.0版

2021年9月,澳英美宣佈建立歐庫斯(AUKUS)安全聯盟——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澳英美三國達成了核潛艇合作的協議,宣稱會保證核潛艇合作計劃的透明度。

2023年3月,美國總統拜登、時任英國首相蘇納克和澳州總理艾巴尼斯在美國加州聖迪亞高美國海軍基地會晤,並宣佈了被稱作「澳州歷史上最大官方投資項目」的三國核潛艇合作項目。

該項目規定,自2027年起, 在澳州西岸港口柏斯部署四艘美國「維珍尼亞」級和一艘英國「機敏」級核攻擊潛艇;在獲得美國國會批準前提下,澳州向美國購買3+2(確定購買3艘保留增購兩艘選擇權)「維珍尼亞」級核潛艇,自2030年起(後確定為2032年)陸續交付。

在前兩步實現的基礎上,由澳州出資、英國為主並「吸收美國技術」,自2040年左右(後確定為2038年)起建造5艘全新的SSN-AUKUS核攻擊潛艇。項目規定將在澳州艾迪拿迪新建一座造船廠,以實現在澳州本土組裝核潛艇的目標。

馬爾斯表示,最新的三國核合作協議,將使美國和英國向澳州提供其未來核動力潛艇所需的「技術、材料和設備」成為可能。澳州國防部宣稱,這些技術對於「建造、操作和維護」核動力潛艇是必要的。

美國總統拜登用信函形式向美國參議院宣佈批準該協議,稱該批準允許交換信息,包括某些「限制」訪問的數據,並規定該協議涵蓋密封核反應堆的銷售。

觀察家評論認為,最新的「歐庫斯」相關協議同樣具有鮮明的針對中國色彩。8月6日,美澳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普利斯舉行外長與防長(2+2)會談,其聯合聲明全文只有不到兩頁,卻提及中國多達16次。

▲英國核潛艇資料圖。圖/新華社▲英國核潛艇資料圖。圖/新華社

火中取栗還價格不菲

「歐庫斯」不僅帶有幾不掩飾的配合美國「印太戰略」的色彩,而且其第一項真正具體合作內容,促使澳州單方面撕毀了與法國海軍集團業已簽署的常規潛艇訂購合約,引發了與法國的利益衝突。

在宣佈簽署最新協議時,馬爾斯強調,未來的澳州核潛艇部隊將符合「防核擴散的最高標準」,稱澳州「並不尋求獲得核武器」。這番辯解顯然意在應對周邊國家乃至澳州國內「涉嫌違反核不擴散條約」的指責。

「歐庫斯」有意識在核不擴散條約中摳字眼、鑽空子,強調「核不擴散」的概念專指「核武器不擴散」,而攻擊性核潛艇僅僅是核動力但仍使用常規武器的潛艇,因此「核不擴散條約管不著」。

但許多軍備控制問題專家均指出,核動力潛艇較常規動力潛艇隱蔽性高、續航時間長,其在一個原本不擁有這類艦艇的國家部署,就是對該地區穩定、和平和軍備平衡的巨大破壞、威脅和挑戰。

其實,美英兩國在這種「鑽空子打擦邊球」的「涉核」問題上早已屢屢「踩線」。英國當前唯一實用性的核威懾能力,系安裝在英國戰略核潛艇上的美製「三叉戟-II」潛射彈道導彈核彈頭,美英以「核國家間的核擴散不算核擴散」為由規避限制。而美國向英國轉讓核潛艇相關技術,則同樣以上述藉口卸責。

馬爾斯宣稱「潛艇構成了澳州海軍能力的關鍵一環,在監視和保護我們的海上通道方面提供了戰略優勢」。

然而,該國國內外許多戰略分析家指出,澳州獨佔一個大陸,四面環海,周邊並無擁有強大海軍、尤其擁有強大水下艦隊的國家,自二戰結束以來也從無被敵國切斷海上通道的實例發生和威脅出現。

如果真如「歐庫斯」所強調的,讓澳州裝備核潛艇是「維護澳州的利益與安全」,實在有「高射炮打蚊子」之嫌。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此舉的真實目的,是以「保衛澳州」為名,與英國攜手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是讓澳州為美英的霸權戰略火中取栗。

更讓許多澳州人難以接受的,是澳州還要支付一筆數額不菲的資金。儘管「歐庫斯」至今未明確報賬,但可靠消息指出,澳州將在未來5年內發放30億美元補貼,幫助美國海軍工業擴大生產能力,另撥款30億美元資助SSN-AUKUS計劃的概念研究。

考慮到整個「歐庫斯」核潛艇訂購計劃將為美英造船業和配套產業提供「保底八艘」的巨大訂單,此舉等於澳州出錢為美英江河日下的造船和軍工產業「續命」。

更有甚者,在單方面撕毀與法國常規潛艇訂單之際,曾傳出消息,稱澳州承諾在「歐庫斯」框架內,未來30年間至少花費3680億澳元(約合2443.52億美元)購買核潛艇等武器。正因如此,澳州這種「花巨款自費為他人火中取栗」的「大手筆」,在其國內也遭到不小阻力。

其國內的一大阻力來自環保界。澳州不僅沒有核武器,甚者沒有民用核電站,缺乏放射性廢料管理基礎設施。因此綠黨等環保團體反應強烈,指責現政府在「歐庫斯」框架下不斷推進核潛艇項目,意在「將來自美國和英國的核廢料傾倒在澳州」。

對此,澳州國防部似乎意在敷衍拖延。馬爾斯一方面含糊其辭「核廢料問題我們將自己解決」,另一方面又模棱保證「核廢料不可能運抵澳州、美國或英國」。

8月9日,在媒體逼問下他似乎透露了一句大實話——「這個問題要到2050年之後才會出現,我們有的是時間。」言下之意是,這事壓根就還沒想好怎麼辦。

▲澳州現役柯林斯潛艇資料圖。圖/新華社▲澳州現役柯林斯潛艇資料圖。圖/新華社

配合「印太戰略」無助自身安全

迄今澳州國內對「歐庫斯」框架下這份有關核潛艇合作的最新協議最尖銳的批評,來自澳州前總理基廷。

日前在接受澳州廣播公司採訪時,基廷指出,這種不平等的合作「正在讓澳州完全失去戰略自主權,如果我們不得不對美國及其軍事行動亦步亦趨,澳州、澳州政府和澳州人民決定在世界上何處以及如何應對的權利就會被剝奪,我們的防務和外交政策也註定成為他國的附庸」。

事實上即便從純軍事角度看,「歐庫斯核潛艇項目」也有「跑馬圈地」之嫌。和本身有強烈外銷屬性、可以較短速度提供並更新澳州常規潛艇編隊的「法國常規潛艇方案」相比,「歐庫斯」核潛艇計劃的第二步,「維珍尼亞」級正面臨美國造船廠工業產能不足、供應鏈不足、缺乏合格勞動力等一系列製約瓶頸和美國海軍自身訂單壓力。

目前美國每年只能建造1艘「維珍尼亞」級,這足以令澳州的訂單面臨不斷被拖延推後的風險。至於最後一步SSN-AUKUS級,不但要先看前一步的情形和臉色,還同樣要受到「和本國訂單搶船台」的製約。雖然和美國海軍相比,英國海軍的核潛艇訂單要少得多,但相應的,其造船能力的萎縮也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此,一些「鷹派」機構提出了更激進的「B方案」。如澳州公共事務研究所(IPA)就建議該國購買美國的新型戰略轟炸機B-21「突襲者」,這實際上是2022年8月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的試探內容。

但這一想法立即遭到廣泛批駁和反對。批評者指出,戰略轟炸機不僅比攻擊性核潛艇更貴,且更敏感、更容易激化和周邊國家的矛盾。因為現代隱身戰略轟炸機的主要配套武器是空射戰略核武器,主要用途是實行空中戰略打擊,是不折不扣的進攻性武器。

如果說核動力潛艇的出動,還可因「雖是核動力但沒有核武器」而避免一些衝突升級的危險和麻煩,一架設計用途就是進行戰略核打擊的B-21升空,會引發別國怎樣的應對不言而喻。

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澳州在「歐庫斯」框架下不斷加強與美英的軍事合作,亦步亦趨地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最終恐無助於澳州自身安全,徒然為一個代價高昂的長線「肥皂泡」買單。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