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這次會報復以色列嗎?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作為一名中東特別是伊朗事務的觀察者,在前總統萊希5月19日突遭空難逝世後,很想現場觀察伊朗隨之而來的一次特別的總統選舉。

 當地時間7月5日,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正式開始,佩澤希齊揚(中)和紮里夫(左一)在投票站。圖/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7月5日,伊朗第14屆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正式開始,佩澤希齊揚(中)和紮里夫(左一)在投票站。圖/視覺中國

上一次伊朗總統選舉因為肆虐全球的疫情,筆者沒能到現場觀摩。如今旅行條件已經具備,筆者不想再錯過這個觀察伊朗政治及社會狀況的良好機會。當然,籌劃本次伊朗之行時,怎麼也沒想到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會被暗殺於德黑蘭。筆者在伊朗的停留,也因此延長了數週。

紮里夫為什麼辭職?

在6月份伊朗總統選舉前夕,筆者在德黑蘭,目睹了兩輪選舉投票及其之前的選舉政治動員。坦率地講,直到現在,筆者也不認為當前伊朗具有真正改革派總統上台的環境,儘管在7月5日的第二輪選舉中所謂的改革派候選人佩澤希齊揚贏得勝利,並且已經正式宣誓就職。

如今,筆者仍然堅持當初的觀點,那就是佩澤希齊揚贏得大選不是改革派的勝利,而是強硬派的失敗。此次總統選舉中,出於喜愛佩澤希齊揚而投票支持他的人其實並不多,在伊朗所有6000多萬選民中不會超過25%。大量深深擔憂或恐懼於強硬派候選人賈利利的選民,把票投給了佩澤希齊揚。

雖然佩澤希齊揚曾經給一些伊朗人帶來希望,但是迄今伊朗的政治發展已經證明,伊朗新總統的「改革成分」嚴重不足。前任外長紮里夫是佩澤希齊揚在大選時的左膀右臂,也是伊朗最著名和最積極的改革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被佩澤希齊揚總統任命為副總統僅僅幾天之後,就已經提出了辭呈。紮里夫的辭職帶有明顯的伊朗政治分歧色彩,而且他隸屬於這輪鬥爭的失敗陣營。

紮里夫為什麼辭職?伊朗內部大致有三種說法:

一是他領導的專門委員會所推薦的新內閣部分人選,絕大部分並沒有出現在提交給議會審查的名單中,紮里夫因此深感失望和憤怒。

二是其孩子的國籍問題。儘管紮里夫明確申明其全家都是伊朗人,而且強調他本人也還在遭受著美國的製裁,但是因為他的孩子在美國出生,按美國法律擁有美國國籍,這與伊朗擔任要職的相關法律相違背。但是一些有影響力的伊朗人對此並不認同,認為不能因為美國的法律而剝奪有才幹的紮里夫對國家的服務機會。

三是紮里夫日前關於伊朗的巴勒史丹政策的表述,他直言伊朗的巴勒史丹政策是有問題的,在巴勒史丹問題上伊朗不能表現得比巴勒史丹人還巴勒史丹人。顯然,在哈馬斯領導人剛剛被暗殺於德黑蘭的當下,紮里夫的如此廣泛傳播的言論會給他帶來災難。

儘管紮里夫容易發怒的性格在伊朗是出了名的,但是被任命為副總統僅僅幾天的他憤而辭職,足可看出改革派在當下伊朗政治中的角色,以及他們對當下伊朗政治的態度。

雖然改革派的主張在目前的伊朗更受歡迎,即使是在保守陣營中,不滿現狀的人也是日益增多,但是坦率地講,不管是國內還是周邊及世界之複雜的政治現實,都使得伊朗真正的改革派現在很難出人頭地。

這也是紮里夫為首的工作團隊提議的內閣部長被大幅度漠視的根本原因。舉著改革派旗號在大選中獲勝的佩澤希齊揚,在擬定內閣成員時不得不接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必須做出妥協。

關鍵要看加沙停火談判進展

「改革派總統」佩澤希齊揚面臨的執政壓力顯而易見。就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次日淩晨,被邀請來參加該儀式的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被暗殺於德黑蘭。這一突發事件大大增加了佩澤希齊揚的執政難度,其總統生涯可謂迎來了「開門黑」。他在大選時緩和與西方關係、改革內部政治的口號,在實踐時阻力重重,成功機會渺茫,至少當前是如此。

暗殺哈尼亞理應被譴責,伊朗也有足夠的理由對以色列進行報復。更何況,哈尼亞恰恰被暗殺於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控制的地方。因此,伊朗最高領袖哈文尼斯伊很快就發出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的警告,在伊朗非常強勢的革命衛隊也不可能對此無動於衷。

佩澤希齊揚在是否報復以色列一事上的態度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儘量避免採取可能會使得事態嚴重升級的舉措。事實上,他的這一主張在伊朗政治圈內部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哈尼亞被暗殺後,伊朗民眾也普遍不支持因此而把國家推到嚴重對外對抗的境地。這是伊朗遲遲沒有採取報復行動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伊朗不能獲得來自以色列和美國足以讓自己滿意的外交收穫的話,伊朗對以色列的報復仍然是在所難免,這是伊朗最高領袖的意志,也是革命衛隊的主張。

因此,近幾日美國、埃及、卡塔爾推動的有關加沙戰事停火的談判,就成為事關伊朗是否報復以色列的關鍵點之一。如果沒有理想結果,那麼伊朗報復以色列的日子就將更加臨近。

但另一方面,去年10月7日又一輪巴以衝突升級以來,以色列一直聲稱是伊朗支持的哈馬斯發動了對以色列的突然襲擊,是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和也門胡塞武裝不斷攻擊以色列。因此,逐個絞殺伊朗在中東的各個代理人已經成為以色列的既定政策,這已經涉及與伊朗的正面對抗。

事實上,今年4月1日以色列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外交機構並非偶然,7月31日把哈尼亞暗殺於德黑蘭也是以色列處心積慮之作。以色列正在用多種手段打擊伊朗在中東的各個代理人,終極目標當然是削弱伊朗。

接下來中東局勢如何發展?在筆者看來並不取決於伊朗是否會報復以色列,而取決於以色列是否仍然執行其打擊伊朗各個代理人的政策。令人遺憾的是,直到現在,以色列仍然沒有找到使國家更加安全的有效途徑,其絕對安全觀,本身就很容易導致自己的不安全。

作者:範鴻達(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