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地遭遇「米荒」,當地華僑:買到大米像中獎

來源:瀟湘晨報

當前,日本正遭遇自1999年以來的首次大米供應危機,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相繼陷入「米荒」困境,且此嚴峻形勢仍在不斷加劇。

米飯是日本民眾的主食,其供應短缺無疑引發了他們對糧食安全的深切憂慮。在這場持續數月的「米荒」中,部分華人、華僑群體也深受影響,他們目睹了商超貨架上的大米頻頻售罄,只剩下「每家庭限購一袋」的一紙告示。這一場景令人難以置信地發生在了2024年的日本。

 日本東京一超市內,大米已售罄。受訪者供圖 日本東京一超市內,大米已售罄。受訪者供圖

針對本輪跨時長,民眾怨聲載道的「米荒」問題,日本中央政府卻未能採取積極有效的緩解措施。據新華社報導,日本中央政府稱,新米即將上市,農林水產省不會投放儲備米,以免影響大米流通。

進入9月,雖然少量新米開始陸續登陸市場,但一些受訪者反饋,即便是這些新鮮到貨的大米,依然實行嚴格的限購政策,且價格較去年同期漲了兩倍之多,令人望而卻步。

顯然,即便新米上市,高價大米問題仍將成為日本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困擾,持續考驗著社會的承受力與民眾的耐性。

日本多地一米難求

「買到大米像中獎」

近日,定居在日本東京的浙江溫州人陳天愛,在帶女兒去家附近的數家超市購買大米時,驚訝地發現超市的大米貨架均已空空如也。隨後幾天,她又幾乎轉遍了大阪西岸的所有商超「碰運氣」,卻發現約八成超市都遭遇了大米斷貨。

「一些人索性囤方便麵,或是速食米飯。」陳天愛告訴潮新聞記者,早在今年7月,她就已察覺到東京地區對大米實施了限購措施,「但沒想到‘米荒’真的來了。」

日本東京一超市貨架上,所有大米已售罄。受訪者供圖日本東京一超市貨架上,所有大米已售罄。受訪者供圖

同樣身處大阪的華僑小幕,也對「米荒」深有體會。小幕說,她剛從福岡搬家到大阪,本來對網上流傳的「大阪買不到大米」傳言半信半疑,但在這幾天經歷到處奔波找米後,她已從懷疑轉變為接受現實。

據瞭解,此次「米荒」波及範圍廣泛,已在日本多地出現,包括日本大米的知名產區,如北海道、新潟等部分地區。此外,多名生活在東京、名古屋、橫濱、神戶、埼玉等城市的華僑反映,他們同樣「一米難求」。

以關東地區為例,自7月15日起,知名商超「OK株式會社」即實施了大米限購政策,部分門店甚至連續三週出現缺貨,數有貨的門店供應也極少,僅能滿足清晨首批顧客的購買需求。

多名受訪者表示,面對線下購米的重重困難,他們轉而嘗試通過日本亞馬遜等線上平台購買,但同樣面臨著大米供應緊張的困境。小幕便遭遇了這樣的經歷,她於9月2日在亞馬遜預定的大米,原定於9月中旬發貨,不料次日一早查看訂單時,發現發貨日期已被推遲至11月初,整整延後了兩個月。

隨著「米荒」的持續發酵,「哪裡可以買到大米」已成為日本多地民眾熱議的話題。潮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在日的華人、華僑紛紛在社交平台上發帖求助,有的甚至建立了買米互助群,實時分享各地的大米供應信息。有些著急找米的華僑笑稱,「每天跑超市碰運氣,買到米像中彩票。」

日本拒絕開糧倉:

大米普漲,價格創20年新高

時至今日,日本多地的「米荒」還在持續。日本米穀商聯合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聯合會會員中約85%的大米銷售商表示進貨困難,甚至進不到貨。

一些受訪者向潮新聞記者反映,當他們面對空蕩蕩的商超大米貨架拍照時,甚至還遭到了商超員工的阻止,試圖掩蓋「米荒」,極力消除由缺米帶來的社會輿情擴延。

 日本一超市內大米限購通知。受訪者供圖 日本一超市內大米限購通知。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緊俏的需求推動著日本大米價格的不斷攀升。上週,日本公佈的7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日本米價在過去一年上漲17.2%,為20年來最大漲幅。

居住在東京的陳磊,在日本平均兩三個月採購一次大米。至今他還慶幸,8月底的時候他曾搶購到一袋30公斤的大米,儘管當時價格較上次購買上漲了約五千日元/袋(折合人民幣約243元)。「原本一袋30公斤的大米售價14000日元,現在這個價格標在了同款20公斤包裝的大米上,還斷貨。」陳磊說。

也有一些受訪者向潮新聞記者反饋,9月初,少數商超有了限量新米供應,需要早起搶購,但價格讓人望而卻步。他們看到5千克新米價格上漲2000多日元,價格整整翻了一倍。

由於「米荒」的持續,一些日本家庭的米桶開始見底,進入應急狀態。居住在埼玉縣的王瑞希告訴潮新聞記者,這些天仍舊買不到大米,家裡大米快沒了,他們一家人已經吃麵半個月。為了防止再次遭遇「米荒」,他在網上為明年下單了12包大米,而今年迄今為止他只定了6包。

缺米情況較為嚴重的日本大阪,地方政府危機感不斷加劇,並多次呼籲日本中央政府盡快投放儲備米。據新華社9月3日報導,大阪府官員2日再次發出呼籲,投放儲備米以緩解供應緊張、平抑大幅上漲的米價,但仍遭到中央政府官員拒絕。

日本中央政府認為,「這可能會對以民間流通為基礎的大米供需和價格帶來負面影響,應該慎重對待」。對此,日本民眾普遍表示,「無法理解日本政府不願意開倉放糧」。

專家解讀:

「米荒」折射日本社會治理問題

潮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大多數日本民眾將當前的「米荒」歸咎為天災,還特別將矛頭指向了8月底那次糟糕的氣象、地質災害預警。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祥在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連續的自然災害是日本多地出現「米荒」的導火索。8月底,日本在9.1級大地震預警後,又遭受1960年以來最強颱風「珊珊」的襲擊,雙重自然災害疊加之下,引發日本多地民眾恐慌性搶購大米。

不少在日的華人、華僑也向潮新聞記者表達了無奈之情,他們表示,日本民眾普遍將「米荒」的「解藥」寄託於9月中下旬新米的大批量上市,期待秋收能夠緩解當前的供需緊張,讓大米再次回歸大眾視線。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日本一直宣稱從來不缺大米,國產大米實現百分百自給自足,但日本農林水產省公佈的一份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糧食自給率只有38%左右,而單品大米自給率卻是100%。

「與其他國家普遍糧食自給率70%以上相比,日本糧食自給率明顯偏低。」陳祥表示,另外,儘管日本大米自給率達到100%,這其實在日本年青人越來越不愛吃米飯,大米消費持續減少的背景下測算的,並不足以為保障日本民眾糧食安全。

另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最新公開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末,該國大米民間庫存量為15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1萬噸,創1999年以來新低。這也表明,日本大米確特存確實「底氣不足」。

事實上,日本「米荒」不僅僅是糧食供應的問題,同樣也折射出日本社會治理的困境。陳祥認為,大米作為日本主糧,是民眾生存安全最後一道保障,也是一種重要戰略物資,由於日本政府對大米保障缺乏賽前分析性,「米荒」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加劇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巨大沖擊。

「近年來,日本也開始重視提高糧食自給率問題,但是單純靠種糧補貼以及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本稻米種植的意願在降低。」陳祥表示,這些綜合因素都已導致日本大米供應量並不寬裕,多地「米荒」現象正是這一困境的直接體現,揭示了日本糧倉「供應不足」的嚴峻現實。

來源: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