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突然傳來一個好消息,但也很傷感

來源:牛彈琴

士兵與家人團聚畫面

戰鬥還在繼續,每天都有人倒在血泊中。但10月18日,俄烏戰場突然傳來一個好消息,只是也很傷感。

好消息是:俄烏又互換戰俘了,各自95名戰俘,終於回到了親人身邊。

傷感的是:雙方還互換了士兵遺體,俄羅斯向烏克蘭歸還了501具,烏克蘭歸還了89具,這也是俄烏衝突爆發後最大規模的戰爭死者遣返

看影片,獲釋的烏克蘭士兵,披著烏克蘭國旗,他們一走下汽車,等候的親人立刻上前,年輕的妻子緊緊抱住歸來的丈夫,年邁的媽媽抱著兒子眼淚流過雙頰,現場是哭聲、笑聲、歡呼聲交雜在一起。

俄羅斯那邊,士兵相對比較年輕,默默走上大巴,大巴在夜色中駛離,很安靜,但士兵喜悅的神色,還是無法掩飾。

在戰俘互換宣傳上面,實事求是地說,俄羅斯差了烏克蘭至少一整條街。

獲釋的烏克蘭士兵與家人團聚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第一時間發推說:我們有95人回家了。他們是保衛馬里烏法烏和亞速營,以及薩克達、盧甘斯克、哈爾科夫、基輔、切爾尼戈夫和赫爾鬆地區的戰士。

「每當烏克蘭從俄羅斯的囚禁中解救出自己的人民,我們就距離所有仍被俄羅斯囚禁的人民重獲自由的那一天更近了一步。」澤連斯基說,「我感謝參與尋找和釋放囚犯的團隊。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將所有被俄羅斯關押的我們的人帶回來。我感謝補充外彙基金的戰士們,以及所有幫助我們的合作夥伴。」

他所謂「外彙基金」,其實就是指抓獲俄羅斯士兵,只有抓得越多,才能換回更多烏克蘭戰俘。

他說的「合作夥伴」,這裏主要指阿聯酋。

中東國家的阿聯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都不錯,因此,很多次戰俘互換,都是在阿聯酋斡旋下進行。算起來,阿聯酋已促成俄烏互換了2000多戰俘,也真是功德無量。

看了一下通報,俄羅斯釋放的95名烏軍戰俘中,34人屬於亞速營,他們很多已被俄方判處徒刑,但現在也釋放了回來。

對雙方士兵和家屬來說,這肯定是好消息,但好消息同時,也確實很傷感。

俄烏交換了士兵的遺體

這一次,不僅僅互換了戰俘,也交換了士兵的遺體。

按照烏克蘭方面的通報,這次俄羅斯交還的501名士兵遺體,他們很多生前在薩克達地區、阿夫迪伊夫卡市附近作戰,那裡的戰鬥格外激烈,俄軍發動激烈攻勢後,今年2月佔領了阿夫迪伊夫卡市。

烏克蘭當局表示,執法機構和法醫專家將對這些戰死士兵進行身份鑒定,然後將遺體歸還給家屬安葬。

他們終於回到了親人身邊,卻是以這樣的一種傷感方式。

身披國旗的烏軍士兵激動到哭了

印象中,最深刻的俄烏換俘事件,此前至少有兩次。

一次發生在2022年9月。俄羅斯當時很大度,釋放了215名戰俘,其中5名還是亞速營高級指揮官,另外還釋放了10名外國僱傭軍。

僱傭軍被專機送到了沙特,亞速營軍官另外送到了土耳其。

烏克蘭方面,釋放了55名俄羅斯戰俘,還有親俄的烏克蘭議會領導人梅德韋丘克。

225人換56人,看似很不對等的背後,按照外界的普遍看法,顯示了普京對被俘俄軍的重視,以及對梅德韋丘克的格外看重。另外,這也給居中斡旋的土耳其和沙特,一個大大的面子。

只是,後來意想不到的是,澤連斯基去年7月去土耳其訪問,竟帶走了這些亞速營的高級指揮官。而按照協議,他們絕對不能回到烏克蘭。

俄羅斯勃然大怒,隨後幾個月,給很多人帶來希望的換俘活動戛然而止。

火勢的士兵與家人影片時哭了

另一次我印象最深刻的換俘事件,則是前年10月。當時,烏克蘭方面釋放了110名俄羅斯戰俘,俄羅斯則釋放了108名烏克蘭女兵。

你真沒看錯,清一色的烏克蘭女兵。

看報導,俄羅斯本來也要釋放110名,但臨走時,兩名烏軍女戰俘不願意回去,於是就變成了108名。

這些獲釋的女戰俘,總體都還很年輕,雖然蓬頭垢面,但不少人,要身材有身材,要相貌有相貌。

如果沒有戰爭,她們可能就是父母身邊的乖女兒,或者孩子身邊的年輕媽媽。

但戰爭並沒有讓女人走開,很多烏克蘭女性不得不拿起槍,走上戰場。戰爭埋葬的,不僅僅有男人,也有很多被遺忘的女人。

圖為烏克蘭女兵

他們都還是幸運的,但更多不幸的,則是那些永遠回不去的戰士。

他們最後回去時,卻已是冰冷的屍體,是親人無盡的失望、是他們哭幹的眼淚。

在戰場上,俄烏軍隊仍在廝殺;在外交上,雙方依然在博弈。

為爭取西方援助,澤連斯基不斷向西方領導人遊說。據報他還曾對特朗普說:烏克蘭要麼擁有核武器自衛,要麼就必須加入北約,而烏方更傾向於選擇後者。

普京當即回應,俄羅斯絕不會允許烏克蘭獲得核武器,「這是又一次挑釁。這是一次危險的挑釁,因為很明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任何一步都會遭到適當的反應。」

一邊激烈戰鬥,一邊交換戰俘,這也構成俄烏戰場相當詭譎的現實。

這表明俄烏雙方雖然殺紅了眼,但還遵守起碼的戰爭規則。對於獲釋的戰俘,雙方肯定會有甄別,但至少在鏡頭前,他們仍舊被視作英雄。從雙方數量差別上,或許你也可能看出戰場上的傷亡比率。

戰火還在燃燒。一次次的殺戮,已經讓數百萬人淪為難民,讓肥沃的土地成了戰場,讓無數的家庭在絕望和希望中崩潰,苦難還在繼續。

若干年後回看,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死了那麼多人,到底是為了什麼?又真正得到了什麼?後人又會怎麼評說普京和澤連斯基,還有美英等國的角色?

唉,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烏克蘭大地讓人心碎。珍惜和平吧,和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