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背後的故事】我想把敦煌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史瀚文(右)接受記者採訪。

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 雷雅妮)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11月7日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73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75件、二等獎109件、三等獎185件。其中,新甘肅客戶端與甘肅國際傳播中心的新聞作品《我在敦煌做研究》獲國際傳播類二等獎。

郭菡璋在植樹現場採訪小朋友。

《我在敦煌做研究》是通過外國學者史瀚文的第三視角,沉浸式走訪觀察記錄敦煌莫高窟的十年變遷、文化內涵,全片始終貫穿著敦煌莫高窟與外國學者史瀚文的溫暖觸碰,跨越了民族和語言,以人文視角從共情處發力,在海內外引發強烈反響,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跨越國界、引發共鳴的魅力。

「何其有幸,我們的家鄉甘肅有敦煌。也何其有幸,我們關於敦煌的新聞報導能獲中國新聞獎。」作為《我在敦煌做研究》主創人員之一,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菡璋告訴記者,2023年,他們將鏡頭對準敦煌研究院全職外國研究員史瀚文,通過講述他與敦煌之間的故事,展現了敦煌文化的傳承、交流、發展。

郭菡璋與同事李靜探討新聞採訪工作。

「關於這個影片的主角——史瀚文,他是在2018年成為敦煌研究院歷史上第一位全職外國研究員。」對於為什麼採訪對像是史瀚文,郭菡璋說,「在此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是唯一長居敦煌的外國人。所以我們覺得史瀚文是特別的,是鮮活的,而我們的敦煌是人類的,是厚重的。所以,我們的作品通過外國學者史瀚文的第三視角,沉浸式走訪觀察記錄敦煌莫高窟的十年變遷、文化內涵,全片始終貫穿著敦煌莫高窟與外國學者史瀚文溫暖觸碰,希望可以為我們厚重的中華文化不斷注入新鮮活力。」

劉彥辰(左一)與被採訪對象合照留念。

  「國際傳播,就要向世界展現全面、立體的中國,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講好中華文化故事,所以敦煌成為我經常觸達的地方。」甘肅國際傳播中心記者劉彥辰說,「從公元366年開始,莫高窟的開鑿跨越1650多年。735個洞窟、4.5萬平方米壁畫、2000多身彩塑,成為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經濟往來、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印證,也展示著中華文化博采眾長的包容與自信。史瀚文告訴我,瀏覽這些洞窟,也彷彿在穿越時空,有璀璨的東方文明,也有絢麗的西方文明。所以敦煌,值得用一生來探究。」

劉彥辰(左)與國際友人共同講述大美甘肅故事。

新聞作品的創新在於採訪角度的創新,也在於報導機制的創新。劉彥辰說,「我們採取內外聯動、融合矩陣式傳播,和敦煌研究院、敦煌市融媒體中心協同策劃,精細配合,讓新聞報導呈現更精準、更獨家也更快速,通過跟拍和交流,該篇新聞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外國學者史瀚文對敦煌與敦煌文化的嚮往和敬仰,詮釋了敦煌及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該篇新聞報導在Facebook、新甘肅客戶端、HiGansu影片號等海內外平台推出後,在敦煌文博會期間獲得良好傳播效果,同時,也被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國日報新媒體等海外帳號選用推送,實現全球傳播,觸達用戶上百萬。」

我在敦煌做研究

00:00/00:00

設為列表圖

甘肅3件作品獲獎!第3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

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4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11月7日揭曉。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