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1000天:槍炮聲中,距離和談還有多遠?

截至2024年11月19日,俄烏戰火已持續燃燒1000天。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莫斯科,俄總統普京簽署宣佈承認「薩克達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總統令,宣佈承認烏東民間武裝自稱的「薩克達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  本文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2021年11月,多家外媒相繼披露美國情報部門消息,稱俄在邊境部署大量兵力,或對烏髮起軍事行動,但遭俄方否認。與此同時,在俄與西方國家的談判過程中,俄希望北約保證不再東擴等關鍵要求遭到西方拒絕。2022年2月21日,俄總統普京宣佈承認「薩克達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2月24日,俄宣佈在烏開展「特別軍事行動」。烏總統澤連斯基隨即頒布戒嚴令並關閉烏領空,下令在烏開展全面軍事動員,俄烏衝突爆發。

在衝突爆發1000天之際,有關「美國拜登政府解禁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縱深目標的限制」的傳言,為俄烏局勢再添一層不確定性。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此梳理了俄烏兩國戰場及政治局勢、西方援烏措施、俄烏社會民意及和談情況,與讀者共同回顧俄烏衝突下的過去1000天。

戰場動態

2022年衝突爆發初期,俄軍兵分四路由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進入烏克蘭,一度突入基輔州及哈爾科夫州等烏主要地區,但推進速度很快放緩,雙方陷入僵持。3月底,俄宣稱第一階段軍事行動基本完成,將專注「解放」烏東頓巴斯地區。此後,俄軍分別在4月及7月宣佈控制亞速海北岸軍事要塞馬里烏法烏市及烏東盧甘斯克,但在6月宣佈自蛇島撤軍。

當地時間2022年4月19日,薩克達地區馬里烏法烏,俄羅斯部隊在當地持續進行特別軍事行動。 當地時間2022年4月19日,薩克達地區馬里烏法烏,俄羅斯部隊在當地持續進行特別軍事行動。 

8月底至9月,烏軍在哈爾科夫方向發起反攻,收複該州多個城鎮及定居點,並逐步在南部赫爾鬆方向掌握主動權,11月奪回對該州首府等迪尼普河右岸地區的控制權。俄則在9月宣佈進行二戰後首次「局部軍事動員」,徵召30萬預備役人員,同時在薩克達、盧甘斯克、赫爾鬆、紮波羅熱舉行「入俄公投」。10月,普京簽令將上述四地納入俄領土範圍。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5日,烏克蘭哈爾科夫,黎明時分,俄羅斯火箭從別爾哥羅德地區發射升空。 當地時間2022年8月15日,烏克蘭哈爾科夫,黎明時分,俄羅斯火箭從別爾哥羅德地區發射升空。 

雙方此後在前線陷入數月僵持,最激烈交戰集中在烏東巴赫穆特,辛度華拿集團僱傭兵成為俄在當地主力。至2022年年底,巴赫穆特幾成「廢城」,俄烏均稱對方傷亡慘重。同時,俄烏遠程襲擊力度日益增強,俄克里米亞大橋於10月發生嚴重爆炸,冬季能源基礎設施遭襲則使得烏供電、供暖等受到嚴重影響。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4日,烏克蘭基輔,在俄烏衝突一週年之際,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聖索菲亞廣場舉行儀式。當地時間2023年2月24日,烏克蘭基輔,在俄烏衝突一週年之際,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在聖索菲亞廣場舉行儀式。

進入2023年,俄軍繼續加大對烏東攻勢,5月20日宣佈奪取巴赫穆特,結束了這場持續超200天的血腥戰役。同時,地面戰鬥開始小範圍蔓延至俄邊境,俄布良斯克州、別爾哥羅德州自3月起相繼遭到反俄武裝「俄羅斯自由兵團」「俄羅斯誌願軍」襲擊。無人機襲擊也一度蔓延至莫斯科乃至克里姆林宮,烏軍逐步由守轉攻。

6月,澤連斯基正式宣佈烏軍開啟夏季大反攻,但在此後數月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在陸地戰場仍陷僵局。自10月起,俄軍向烏東重鎮阿夫傑耶夫卡發起猛攻。時任烏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內11月警告稱,俄軍仍在人力、裝備及技術領域佔優,雙方陣地戰的僵持趨勢如長期持續,將對烏極為不利。但在黑海,烏軍日益佔據主動。到2023年年底,在烏軍頻繁的無人機、無人艇襲擊下,俄黑海艦隊開始自塞華斯托法烏疏散,多艘艦船遭到破壞。

當地時間2024年2月19日,薩克達阿夫傑耶夫卡,從空中俯瞰被摧毀的居民樓。當地時間2024年2月19日,薩克達阿夫傑耶夫卡,從空中俯瞰被摧毀的居民樓。

2024年2月,在俄數月進攻下,烏軍宣佈自阿夫傑耶夫卡撤退。5月,烏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戰火重燃 ,俄軍利用西方軍援抵烏前的「窗口期」向哈爾科夫、禾爾昌斯克地區推進,但攻勢於6月基本陷入停滯。

8月,戰場形勢急劇變化,烏軍對俄邊境庫爾斯克州發起越境突襲,將戰火帶至俄本土,欲以此緩解東區戰線壓力、為和談爭取籌碼。至8月中旬,烏稱控制該地區超1000平方公里領土。但在2個月的拉鋸戰後,俄方稱已收複該地區近一半領土,並在烏東控制多個戰略城鎮。據《紐約時報》評估,俄軍10月控制了烏東約414平方公里的土地,為2022年夏季以來最大戰果。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4日,薩克達地區,俄烏衝突持續,中央軍區的俄羅斯軍人用BM-27 9K57 Uragan多管火箭炮向前線阿夫傑耶夫卡地區的烏克蘭陣地開火。

10月至今,俄烏戰場出現新動態。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18日晚,南韓情報機構國情院消息稱,北韓已決定向俄羅斯派出4個旅團規模的特戰部隊士兵參戰,規模為12000人。烏方隨後於11月5日表示,烏武裝部隊與北韓士兵之間發生了「小規模衝突」,預計未來幾週會發生更多衝突。11月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後,俄烏前線交戰持續出現升級跡象,無人機、導彈等遠程攻擊的規模及力度日益增大。

政局波瀾

衝突爆發以來,俄烏國內政局均曾出現波瀾,軍事領域官員任免尤為頻繁。

·俄羅斯

2022年4月,在俄軍未能實現以「閃擊」快速結束戰爭的目標後,曾在敘利亞戰場擔任指揮、時任俄南部軍區指揮官德沃尼科夫被曝出任俄在烏軍事行動最高指揮官。同年10月,在烏軍反攻取得進展後不久,俄國防部宣佈俄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由俄空天軍總司令蘇羅維金擔任。三個月後,俄軍再度換帥,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開始負責前線行動。

與此同時,俄僱傭兵組織辛度華拿集團創始人普里戈任自2022年底多次公開批評格拉西莫夫、紹伊古等國防部官員,稱軍方腐敗無能且拒絕提供彈藥,並拒絕接受所有誌願軍需與國防部簽約的要求。2023年6月,普里戈任發起「武裝叛亂」,一度行軍至莫斯科附近,但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調解下終止前進。8月,普里戈任及多名辛度華拿高層在墜機事故中身亡。

2024年開年,俄著名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2月在獄中死亡,監獄方面稱其在「放風後身體不適,隨後失去知覺」,最終搶救無效死亡。美情報機構4月稱,納瓦利內之死「或與普京無關」。

當地時間2024年5月7日,俄羅斯當選總統普京的就職典禮在莫斯科舉行。當地時間2024年5月7日,俄羅斯當選總統普京的就職典禮在莫斯科舉行。

3月,普京以創紀錄的支持率贏得自己的第五個總統任期。就在大選剛剛結束之際,莫斯科發生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45人死亡、超過550人受傷,引發對俄國內安全漏洞的討論。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有關聯的社交平台帳號宣佈對此負責,俄方則指責此次行動與烏克蘭有關。

與此同時,普里戈任「兵諫」的餘波也延續至2024年。5月普京正式就職總統後,曾長期在經濟領域工作的別洛烏索夫接任紹伊古成為俄新任防長,國防部多名官員相繼因腐敗落馬。外界分析認為,此番人事調整意在解決軍隊腐敗問題、幫助俄節約國內資源,為俄烏衝突長期化做準備。

·烏克蘭

2023年,隨著烏國防部屢次捲入腐敗醜聞、烏軍夏季反攻失利,烏對軍方官員的任命也出現多次變化。當年1月起,烏媒體披露稱烏國防部以高出市價數倍的價格購買軍糧及軍裝,一名國防部副部長在此期間引咎辭職。儘管時任防長列茲尼科夫本人否認涉及相關採購,但澤連斯基仍於9月宣佈將其解職,防長由國有資產基金主管烏梅羅夫擔任。

此外,烏「將帥失和」的危機也日益公開化。時任烏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內11月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稱俄烏在前線已轉入陣地戰的僵局,同時強調烏方需要「新策略」,但遭到澤連斯基批評。此後,軍方和政府在徵兵及複員等政策上再現紛爭。在戰場策略分歧不斷、紮盧日內民意支持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2024年2月,包括紮盧日內在內的多名烏軍方將領被解職,烏陸軍司令瑟爾斯基出任烏武裝部隊總司令。

今年5月20日,澤連斯基五年總統任期屆滿。烏在戒嚴令下無法舉行大選,有關澤連斯基合法性問題的討論不絕於耳。與此同時,烏人事變動也並未止步於軍事領域。自3月起,澤連斯基內部圈子中人員出現多次變動,隨後於9月正式啟動政府「大洗牌」,包括前外長庫列巴在內的多名高級官員辭職或被調任。有分析認為,烏高層變動旨在為戰爭及外交新階段做準備,也將幫助澤連斯基鞏固權力。

9月下旬起至今,關於烏軍方高級官員或再遭解職的消息再次流傳。烏克蘭「RBC.UA」新聞網10月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烏美路夫、瑟爾斯基被解職的可能性不大。其中,烏總統辦公室曾在初夏因戰事僵持考慮將瑟爾斯基解職,但在庫爾斯克行動後,「這個想法就消失了」。

對烏援助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迅速宣佈對俄實施金融、科技、能源、貿易、運輸等領域實施全面製裁,同時不斷「加碼」,將部分第三國企業列入製裁清單。與此同時,西方向烏提供大量經濟、軍事援助,多國大幅提升國防預算,瑞典、芬蘭放棄長期不結盟政策攜手加入北約。烏克蘭、摩亞多瓦、格魯吉亞也快速申請加入歐盟。其中,歐盟2023年6月宣佈授予烏候選國地位,一年後開啟「入歐」談判。

然而,美歐多次被指援烏「緩慢」,延誤烏軍戰機。2022年起,美國對烏援助多次因國會兩黨分歧被「擱置」,歐盟對烏援助也曾屢次因成員國內部分歧而難產。此外,儘管西方陸續同意向烏提供防空系統、遠程導彈及F-16戰機等關鍵武器裝備,但其批準及交付進展遲緩,且對其使用範圍多有約束。外界分析認為,西方國家既擔憂與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被直接捲入衝突,也因自身生產能力有限而無力快速提供更多武器。

2023年夏季烏軍反攻失利、10月中東戰火重燃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在當年年底發佈的報告中稱,西方國家大幅縮減了對烏克蘭的援助承諾,已經降至俄烏衝突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

2024年,隨著美國大選帶來的壓力日益迫近,加之俄在烏東取得進展、烏軍對庫爾斯克越境突襲未引發俄猛烈報復,西方在援烏問題上表態日益頻繁,多國與烏簽署雙邊安全保障協議,各方此前所設「紅線」逐漸模糊。7月,北約宣佈將繼續支持烏在「不可逆轉的道路上全面融入歐洲-大西洋安全體系,包括加入北約」。

當地時間2024年8月14日,烏克蘭蘇梅州,一輛烏克蘭軍車駛過一個被摧毀的與俄羅斯的過境點。當地時間2024年8月14日,烏克蘭蘇梅州,一輛烏克蘭軍車駛過一個被摧毀的與俄羅斯的過境點。

而在戰場上,是否允許對烏使用西方援助的遠程武器深入打擊俄領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5-6月,歐洲多國逐漸取消相關禁令,白宮也宣佈「部分」放寬烏使用美援遠程武器限制,但僅限出於防衛哈爾科夫地區的目的,且拒絕允許烏使用遠程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打擊俄境內目標。俄方隨後警告此舉將改變衝突性質,並多次提及俄計劃修改核學說。

相關討論此後持續數月,澤連斯基也多次出訪推動盟友「解禁」。9月,在伊朗被控向俄提供短程彈道導彈後不久,英美一度強烈暗示或解除烏武器使用限制,但最終並未做出相關聲明。曾有美官員9月透露稱,白宮一直擔憂此舉可能引發俄在烏境內使用更具破壞性的武器、對美歐進行破壞性襲擊或加強對伊朗及也門胡塞組織的支持。

在10月北韓被曝派軍赴俄、誓言快速結束衝突的特朗普11月勝選之際,11月17日,拜登被多家美媒曝出同意「解禁」。另有報導稱,英法也已允許烏使用其提供的「風暴之影」及SCALP導彈深入打擊俄領土。

目前,有關國家均未明確證實此事,也尚不清楚美國此次許可的範圍。有消息人士向《紐約時報》、路透社等媒體透露,烏軍可能首先利用ATACMS打擊庫爾斯克,但拜登的許可範圍也可能包括俄其他地區。此舉被認為是美國政策的「重大轉變」,但也有分析認為,解禁「來得太遲」,俄軍目標多數已撤出ATACMS打擊範圍,加之烏導彈儲備不足、特朗普此後是否將延續此政策仍存疑,因此難以使戰局出現根本性變化。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8日警告稱,烏軍使用ATACMS導彈襲擊俄領土將意味著新一輪緊張局勢。他同時表示,普京此前已表明,如西方放寬限制將被俄視為「質變」,意味著北約直接介入衝突,俄方將視情況做出適當回應。

和談與民意

2022年2-4月,俄烏曾在戰火之中開啟和談。在4月的伊斯坦堡談判中,雙方甚至一度「非常接近和平」,但由於在領土、安全保障等問題上分歧巨大,談判最終破裂。此後,俄烏和談陷入停滯,國際社會提出的和平方案也未能讓雙方重回談判桌前。

同年11月,澤連斯基正式提出十點「和平公式」,包括核安全、食品和能源安全,要求俄軍撤軍並停止作戰、釋放所有被俘人員、恢復烏領土完整等。此後,烏方和談相關討論基本以此為基礎,並曾召開多次烏克蘭問題國際會議,但俄方均未參加。

俄方則多次強調,談判必須「基於現實」而非烏方條件,同時稱美國對這場衝突如何結束擁有「決定性的一票」。2023年12月底,普京在年度講話中再度提及衝突初期俄提出的對烏「去納粹化」「非軍事化」及「維持中立地位」等目標。

2024年後,俄烏雙方愈發頻繁提及和談。普京6月表示,烏應承諾不加入北約,保持中立、不結盟、無核地位,自盧甘斯克、薩克達、赫爾鬆和紮波羅熱全面撤軍,上述四地以及克里米亞、塞華斯托法烏作為俄聯邦地區的地位應在國際條約中加以確定,西方還需取消所有對俄製裁。

庫爾斯克遭襲後,普京曾一度拒絕和談,但隨後又於9月表示準備好在2022年於伊斯坦堡達成的協議基礎上與烏談判。俄外長拉夫羅夫今年4月透露,俄烏曾在伊斯坦堡商定烏領土上不得建立任何軍事基地,《北大西洋公約》集體防禦條款適用於烏克蘭,但如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遭襲,則雙方協議將立即取消。

10月,澤連斯基公佈醞釀許久的「勝利計劃」,包括要求向烏髮出「無條件入約邀請」、加強烏防禦力量、對俄實施「全面的非核戰略威懾」等,並稱如盟友遵循該計劃,衝突或可在2025年結束,但該計劃未在西方獲得大範圍支持。

不過,據英國《金融時報》11月披露,烏方在該計劃中為特朗普提出的「針對性」條款,尤其是戰後用烏軍取代部分駐紮在歐洲的美軍、與西方分享重要的自然資源這兩個條件,「引發了特朗普的興趣」。

11月勝選後,特朗普再度強調將快速結束俄烏衝突,但尚不清楚他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此前其被曝光的「和平計劃」的可能方案也被外界認為並不現實。同時,歐洲國家日前被曝出開始更加頻繁地討論「以烏領土換安全」的話題。然而,俄烏近期雖均表示對和談持開放態度,但尚無跡象表明其將放棄自身和談立場。澤連斯基稱,有可能與俄羅斯進行談判的條件是第三國支持和增強烏力量。普京則再次強調烏應實現中立,雙方和談應「基於現實」。

目前,俄烏仍在通過戰場軍事行動爭取更有利的和談地位。而在民間,儘管近三年來對於和談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兩國民眾均不希望政府做出重大讓步。

根據俄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9月的調查,超半數民眾支持和談,但對俄軍事行動的支持率仍然保持在76%的較高水平,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支持向烏歸還領土。另據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11月調查,同意做出領土讓步的民眾比例自2023年春末開始增長後於今年5月停止變化,反對者比例則在過去5個月中由55%升至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