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打嗝」影像或揭開宇宙之謎
#恒星打嗝影像或揭開宇宙之謎#【恒星「打嗝」影像或揭開宇宙之謎】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18日報導,一顆巨大的恒星首次被記錄下「打嗝」時的影像,當時它正處於爆炸前的生命最後階段。
這種罕見的宇宙事件只發生在質量為太陽的60到150倍的超大恒星上,此前在理論上已有預測,但人們從未見到過。
研究人員表示,確認恒星「打嗝」的現像是理解體型異常大的恒星如何運行以及它們曾如何塑造宇宙的重要一步。
研究小組記錄下了一個被稱為「脈動式對不穩定機制」(PPI)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質量恒星發展出非常熱的內核,在它們生命的最後幾年或幾天里迅速收縮和膨脹。
每當恒星脈動時,它都會噴射出殼層物質,從而令恒星內核暴露。這些殼層物質可以相互碰撞,爆發出強光。
來自巴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天體物理學研究中心的第一作者夏洛特·安格斯說,殼層碰撞比最終的超新星爆發要微弱得多,這意味著以前不可能證實這一理論。
她補充說:「2020年12月,我們在附近一個名為NGC 2981的螺旋星系中發現了現在被命名為SN2020acct的新的、明亮的超新星。SN2020acct發出的光很快就消失了。但在2021年2月,我們又看到了來自銀河系同一區域的光。這是非常不尋常的,因為超新星通常不會再次出現。」
研究小組利用世界各地的望遠鏡——位於夏威夷、智利、南非和美國其他地方的望遠鏡——來追蹤這次超新星爆發。
他們發現,它第一次出現時,它的光是由恒星附近發生碰撞的、緩慢移動的殼層物質產生的。
當這一現象第二次出現時,它的膨脹速度要快得多,這表明恒星的核心已經爆炸,標誌著它生命的結束。
這些天體物理學家隨後使用模型來證實第一次發亮是PPI的一個例子。
他們說,這顆恒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50倍,在爆炸前的最後50天里經歷了一系列極端脈衝。
安格斯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殼層碰撞過程中觀測到PPI候選者,這使我們第一次確認這確實正在發生。數據與模型預測相符,這令人非常興奮。」
參與該項目的還有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辛達告魯斯分校以及最近的三個項目——早期超新星實驗項目、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後警報系統(ATLAS)和泛星計劃(Pan-STARRS)——的天文學家。(編譯/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