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大餐,這些食物勿「混搭」

#夜讀#【新年大餐,這些食物勿「混搭」】#新年大餐這些食物勿混搭#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2月10日報導,臨近年末,許多家庭開始琢磨節日晚餐的菜單。節日宴會和公司聚會也紛紛啟動。餐桌上通常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物,但應注意有些食物彼此「不友好」,搭配在一起吃會妨礙消化。

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的胃腸病學家斯韋特蘭娜·葉爾馬科娃說:「當然,偶爾將某些食物搭配在一起吃,不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最好別總是這樣做。如果您瞭解一些食物搭配禁忌,就能避免很多麻煩。」

以下列舉幾種最常見的不適宜食物搭配方式:

1.乳酪和肉

這是一個經典組合。人們認為,融化的乳酪能讓肉類更加美味多汁。

葉爾馬科娃說:「沒錯,這種搭配確實令人食慾滿滿,但幾乎對身體沒什麼好處,還會增加消化它們的難度。」

她表示,一個重要問題在於脂肪和蛋白質的組合不合適,最好別將它們搭配在一起。脂肪進入人體後會減緩胃液分泌等進程。為了消化蛋白質,人體需要大量的消化酶和胃酸,而裝了脂肪的胃很難產生足夠的消化酶和胃酸。

「另外要關注的是微量元素的含量。乳酪含有磷,肉類含有鋅,由於磷的存在,鋅的吸收率變低。這可算不上好搭配,不是嗎?」葉爾馬科娃說。

2.黃瓜和西紅柿

這是沙拉利常見的經典組合。

「但問題在於,黃瓜的堿性與西紅柿的酸性並不匹配。首先,它們的消化方式完全不同——黃瓜還在分解,而西紅柿開始發酵,導致腹脹。此外,黃瓜中含有一種會分解維生素C的酶,影響人體吸收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葉爾馬科娃解釋說。

3.土豆和肉類

富含澱粉的土豆會減少胃液分泌。專家解釋說,消化肉類,即動物蛋白質,本身就是消化道的一項艱苦工作。胃液分泌減少會使消化系統超負荷運作。

葉爾馬科娃表示,這對於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來說可能更難受。如果他們習慣於同時吃炸土豆和肉類,尤其是在消化道處於休息狀態的夜間,食物消化的時間更長,那他們就會經常遭遇胃部不適、燒心和脹氣。

「問題甚至會嚴重到這樣的程度:部分人誤以為自己的身體無法承受動物蛋白而完全放棄肉類,被迫成為素食主義者。這樣一來,他們就失去了攝取更全面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機會。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應儘量避免在吃肉的同時吃土豆、意大利麵等澱粉類食物。」她補充道。

4.西紅柿和土豆

西紅柿和土豆是難以和解的「夙敵」,同時吃它們可能導致消化不良。除土豆外,其他澱粉類食物最好也別與西紅柿一起吃。

5.米飯和魚

這是壽司愛好者的壞消息:米飯和魚並不像他們設想的那樣是「天生一對」。

葉爾馬科娃解釋說:「這都是澱粉的問題,米飯中澱粉含量很高,含糖量可以高達78%。米飯配魚吃,阻礙了Omega-3脂肪酸(在鮭魚中含量豐富)的正常吸收,進而又對最重要的維生素D的生物利用率產生負面影響。」

不過對這種搭配的愛好者來說也有好消息:如果把精白米換成糙米與魚類搭配食用,則對身體有更多益處。

6.伏特加和鯡魚

鯡魚是脂肪含量高的魚之一,人們普遍認為,攝入脂肪有助於解酒。

葉爾馬科娃說:「最好還是別同時吃它們,因為胰腺可能無法承受酒精和脂肪的同時侵襲。即使我們相信脂肪類食物對胃腸道的包裹作用,那麼鯡魚中含有的鹽分也會將積極作用降為零。鹽分過多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而烈酒對腎臟造成嚴重負擔。盛宴過後的清晨,鏡子裡的您也許不如平時好看:臉部浮腫,眼袋明顯。」

7.甜食配紅酒

這似乎是浪漫之夜或慶祝活動的理想搭配,但消化系統可不會因為這種美食享受而「開心」。

葉爾馬科娃說:「事實上,這樣的食物搭配無法同時被消化——甜食會先被消化,而酒精只能‘等一等’。這意味著,在這種搭配之下,酒精的副作用會比單獨喝酒時更大。如果您忍不住必須來杯紅酒,那麼比甜食更好的下酒菜是新鮮蔬菜或者些許乳酪。」

8.肉類和紅酒

這是對經典搭配的又一次打擊!

葉爾馬科娃說:「在一邊吃肉一邊喝紅酒時,紅酒中含有的單寧酸會抵消肉類作為含鐵食品的益處。而鐵對於血液健康極為重要。」

9.酒精和可樂

這確實是一個危險組合。這樣的搭配最起碼會更容易讓人醉酒,然後是更難受的宿醉。這一點不僅適用於可樂,也適用於其他含氣飲料。再說,這些飲料含糖量也太高了。

10.飽餐後立即吃水果

葉爾馬科娃解釋說:「水果在人體內不會與其他食物結合,因為它們會‘飛’過胃,主要在腸道中被吸收。如果把水果當甜點吃,那麼它們在途中可能被在胃里停留時間更長的肉類和意大利麵殘渣阻擋住。這樣一來,水果就註定要和這些殘渣一起發酵,更容易引發脹氣。因此,蘋果、橘子、梨、桃和其他水果最好在飯前半小時食用。」

還有什麼要注意的?

葉爾馬科娃說:「我們的飲食越多樣化,腸道微生物菌群就越多樣化,這有助於我們保持年輕和健康。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微生物菌群就會變得貧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重要的是保持多樣化飲食,包括選擇大量新鮮食材。同時,儘量避免一些不適宜的食物搭配。」(編譯/朱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