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企市值排名「巨變」:21家中國車企入圍TOP50 小米、比亞迪分列三四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1月3日訊(記者 張屹鵬)全球車企市值在2025新年伊始的更新,既是全球範圍內汽車產業深度變革的結果,亦為中國車企在2024年「內卷」競爭、市場重塑後的重要體現。

去年6月,比亞迪全球市值曾反超大眾集團,首次成為全球車企市值的季軍。半年後,這一格局再次被改寫。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盤,在全球車企TOP 10中,新勢力車企與傳統車企、海外車企與中國車企之間的市值排名競爭十分激烈。特斯拉、豐田依舊排名第一、第二。此前穩坐全球第三大車企寶座的比亞迪市值為1078.4億美元,被2024年才正式入局汽車市場、是年年中仍位列10名開外的小米反超,後者市值增至1120.0億美元。至此,全球十大市值車企中已有兩家中國車企的身影。

去年11月,小米集團發佈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小米集團的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總收入為人民幣97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人民幣95億元,其他相關業務收入人民幣2億元。本季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毛利率為17.1%;比亞迪發佈的三季報顯示,營業收入為2011億元,同比增長24%。季度營收首次超過特斯拉。

與華為深度綁定的賽力斯,是除小米、比亞迪、上汽集團外排名第四的中國車企。去年6月,賽力斯市值約1500億元,全球車企中排名22位。至2023年結束,賽力斯的市值已增至275.9億美元(約合2014億元人民幣),排名超過長城、理想等,位列全球第19位。

「企業盈利能力是決定市值表現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盈利水平則取決於多方面,包括銷售收入、成本管理、運營效率等。」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就單一汽車業務而言,現階段小米的營收能力遠不及身為傳統車企的比亞迪,但小米的市值增長主要由其增長預期、創新潛力等方面決定,而非業績數字。「這一市值表現與業務規模不匹配的現象,可被看作是資本市場對於創新型企業的一種特殊認定。」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有21家中國車企進入全球車企市值前五十名,包括上汽、賽力斯、長城、吉利、長安、廣汽等傳統車企,以及理想、小鵬、蔚來、零跑等新勢力車企。

經歷2024年「先抑後揚」的車市表現後,前述上榜中國車企相繼於近期公佈了各自2025年或中期銷量目標,其被視作資本市場評估企業市值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

1月2日,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明確了2025年目標,即,問界錨定豪華車陣營,M9錨定豪華車銷量持續第一,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實現倍增計劃。張興海同時在信中表示,三年內,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將實現百萬量級銷售目標。

2024年12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修訂後的《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連繳一年社保或個稅可拍牌,這一新規被業界視為上海購車政策放寬的重要方式。

「除企業自身表現外,政策變動也是對車企市值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雙新‘補貼及諸多擴大內需政策、放寬購車資格等措施的推動下,國內車企市值普遍提升或將持續下去。」前述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