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回來了?

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多次表達對格陵蘭島「志在必得」後,丹麥似乎開始「服軟」了。近日,丹麥外交大臣拉斯姆臣表示,如果格陵蘭島居民願意,該島可能會獨立,但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隨著任期臨近,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特朗普,對於自己的第二任期逐漸信心爆棚。當地時間1月7日,特朗普在其豪宅中召開了一場狂熱的新聞發佈會,拋出了「收回」巴拿馬,「購買」格陵蘭島,「吞併」加拿大,「改名」墨西哥灣等一系列驚人言論,並直言為了達到目的「不排除武力奪取和經濟脅迫」。

自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獲得對菲律賓、關島和波多黎各的控制權以來,美國當選總統從未公然威脅使用武力擴大領土。但地產商出身的特朗普,似乎把別國領土當成了房地產生意,直接就要「地圖開疆」和「強買強賣」,看不到一點現代外交政治的樣子,著實令世界震驚。

「二進宮」的特朗普已不是「政治素人」,其在競選時也反復表態「美國應停止干預外國」,如今突然拋出一系列「雷語」意欲何為?‍

首先從現實層面來看,儘管在美國歷史上曾有720萬美元買下阿拉斯加等「金錢換領土」的先例,但那畢竟是200多年前的世界,當下整個國際社會的運行邏輯今非昔比,領土價值已不可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而如果對格陵蘭島或丹麥採取軍事行動,那便如同攻擊北約,這對於今天的美國似乎也並無好處。

基於此,許多西方輿論認為,特朗普種種有關美國領土擴張的驚人言論,仍然是其「極限施壓」作風的延續,目的就是通過強硬表態作為談判工具,以便在軍費、貿易等一系列議題中處於有利地位。

特朗普究竟是信口開河還是藉機施壓,都需要時間觀察,但這一系列言論背後所包含的意識形態傾向,再度充分暴露了美國霸權霸道霸淩的本質。事實上,特朗普擴張主義或殖民主義的想法,也可被視為19世紀美國「天定命運論」的現代迴響——該學說認為美國擁有在整個(北美)大陸擴張的神聖權利。怎麼想誰都攔不住,但公開發言卻必須有邊界,尤其是國家領導人的每一句公開言論,皆會被解讀為國家立場與策略的直接投射,又焉能信口雌黃?

眾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種秩序,就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在政治與安全領域,自決、主權及和平解決爭端等概念是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每一個聯合國成員國都應當遵守。同時,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是嚴肅的國際政治話題,是每一個國家不容侵犯的核心利益,這也是基本的國際共識。

美國天天以「國際警察」自居,張口閉口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卻永遠幹著以「民主」之名行干涉之實、以「人權」旗號製造人道災難、以「自由」幌子進行顏色革命等霸權主義勾當。某種程度上,漠視他國國家利益底線的言論,歸根結底是在表達「美國優先」「美國獨尊」的強權邏輯。

面對特朗普無所顧忌的言論,有美國專家驚呼,「美帝國主義又回來了」。但事實上,「美帝國主義」恐怕從未離去。世界各國幻想「與狼共舞」乞和平求生存者,還是趁早醒醒吧。

編輯 趙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