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山火波及美國知名博物館,梵高莫奈作品目前「暫時安全」

目之所及一片火海、房屋付之一炬、腳下是焚燒後的焦土……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山火引發全球關注。山火在大風助推下迅速蔓延,洛杉磯縣成為重災區,所到之處一片火海,上演著「末日般場景」。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當地時間1月10日,洛杉磯山火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

大火所至之處,人類的家園變為廢墟,珍藏歷史和文化瑰寶的博物館,也正在面臨嚴重的威脅。從網絡中流傳的影片里,能看到山火已經蔓延到了美國保羅·蓋蒂博物館。作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私人博物館之一,保羅·蓋蒂博物館分為蓋蒂中心和蓋蒂別墅兩處館址,館藏展品包括梵高、莫奈、馬奈等作品。

莫奈、梵高等藝術家的作品是否安全?山火是否已經傷害到了博物館中的展品?香港時間1月11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了美國保羅·蓋蒂博物館高級研究員、國際文物保護學會名譽主席傑瑞·波丹尼(Jerry Podany),他透露到了蓋蒂博物館的最新情況。「目前,蓋蒂別墅的情況很好。」同時據博物館官方在當地時間1月9日發佈的聲明,館藏的展品暫未受到損害,但山火仍在燃燒。

蓋蒂別墅博物館 圖據蓋蒂博物館官網蓋蒂別墅博物館 圖據蓋蒂博物館官網

山火蔓延到蓋蒂博物館

高級研究員透露:蓋蒂別墅無恙

自1月7日燃起的美國加州山火至今仍在肆虐,山火災情最嚴重的是洛杉磯西岸的帕利塞德地區,而蓋蒂別墅博物館,就位於這裏。據悉,美國保羅·蓋蒂博物館分為蓋蒂中心和蓋蒂別墅兩處館址,蓋蒂別墅位於太平洋附近的帕利塞德,鄰近洛杉磯,這是一座致力於研究古希臘、羅馬和伊杜利亞藝術和文化的教育中心和博物館,收集有44000件從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400年的希臘、羅馬和伊特魯里亞文物。

香港時間1月11日,封面新聞記者通過郵件輾轉聯繫到了傑瑞·波丹尼(Jerry Podany)。波丹尼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已經有45年,在採訪中,他介紹了蓋蒂別墅的相關情況。

「在蓋蒂別墅附近的太平洋帕利塞德,大火燒燬了3平方英里(約7.8平方公里)。我有很多朋友失去了一切。這是一場悲劇。」波丹尼這樣說道,但同時他也表示,蓋蒂別墅的情況很好。「多年來,我們製定了將火災風險降至最低的措施,並製定了一種稱為‘事故指揮結構(Incident Command Structure)’的方法,可以快速組織響應。但大部分的成功和複原都歸功於正選製人的措施和先進的規劃。」

採訪中,波丹尼也感慨到大火的可怕和所帶來的災害。「今天,風已經平靜了一些,但南加州不同地區仍有六場大火在燃燒。」波丹尼提到,其中的一場「日落大火」(Sunset Fire)始於荷李活山,離他的家很近,但他們並沒有疏散,因為直升機能夠灑水並控制火勢。「兩天前,沿海地區時速90英里的風阻止了這種灑水,有幾個社區遭到破壞。」而據央廣網報導,「日落大火」在荷李活露天劇場附近,大火肆意燃燒,距離荷李活知名景點星光大道僅有1公里。

其實,在此次洛杉磯的山火災害蔓延到蓋蒂別墅附近之後,博物館反應迅速,成功自救,並及時發佈了官方聲明。據博物館發佈的聲明表示,截至當地時間1月9日,館藏文物和工作人員仍然很安全。但在當地時間1月13日之前,蓋蒂別墅將暫停開放。

蓋蒂博物館表示,一直以來,他們為防火工作做出了大量努力,所以儘管現場的一些植被遭到了破壞,但是沒有建築物著火。此前,他們大量清理了別墅周圍地區的灌木,同時儲存了足夠的水源,阻止了火勢的蔓延。與此同時,館內先進的空氣處理系統及時封鎖了火災煙霧,雙層牆體的建築結構也為藏品提供了重要的保護。

蓋蒂博物館於當地時間1月9日發佈的聲明蓋蒂博物館於當地時間1月9日發佈的聲明

山火肆虐之下

梵高、莫奈等作品暫未受到損害

截至目前,蓋蒂別墅博物館倖免於難,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但與其相距不過十多公里的蓋蒂中心,又能否逃離山火的威脅呢?

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陳履生曾經在洛杉磯參觀過蓋蒂博物館。他向封面新聞記者介紹,蓋蒂博物館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博物館之一,由蓋蒂別墅和蓋蒂中心組成。蓋蒂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著名收藏家,藏品非常豐富。他在生前捐資給蓋蒂基金會,把自己居住過的莊園改成了蓋蒂別墅博物館。後來又另外修建了一個現代化的博物館,即蓋蒂中心。

據陳履生介紹,蓋蒂博物館是美國第一座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在蓋蒂看來,每一個非赤腳的人都有權利進入博物館。所以這座博物館對於美國其他免費的博物館來說,有一定的引導意義,也進一步詮釋了私人博物館的公共性問題。

「我去過全世界370多家博物館,蓋蒂博物館是唯一一個用有軌電車從山下進入山上的博物館,這個運維成本是非常高的。同時,因為別墅的建築特性,蓋蒂別墅博物館顯得非常特別。」陳履生這樣說道。

蓋蒂中心博物館 圖據蓋蒂博物館官網蓋蒂中心博物館 圖據蓋蒂博物館官網

蓋蒂別墅的館藏以蓋蒂早期的收藏為主,大部分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大理石雕塑。而蓋蒂中心的館藏則更為珍貴,其中包括梵高的《鳶尾花》和莫奈的《日出》等著名畫作,這也是蓋蒂博物館聞名世界的原因之一。

根據博物館官方在當地時間1月9日發佈的聲明,截至發稿前,這些名作在此次火災中並未受到損害。但在風力蔓延下,山火還在燃燒,導致周邊更多社區被強製撤離,其中包括蓋蒂中心。

1月9日,消防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東區的阿爾塔迪納地區工作。圖據新華社1月9日,消防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東區的阿爾塔迪納地區工作。圖據新華社

自然災害襲來之時

博物館如何「自救」仍需關注

其實,放眼全世界,如何有效規避自然災害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已成為全球文物保護工作者關注的重大問題。

此前在2024年10月,波丹尼出席了在成都博物館舉行的「2024文物防震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他表示,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蓋蒂博物館就在應對地震災害方面進行了探索。他展示了一種三層的隔震器,可以減少93%的震動,並被美國的多家博物館採用。這也足見,蓋蒂博物館面對自然災害有著充足的經驗和先進的保護措施。

蓋蒂博物館在這次火災中成功自救,這給各大博物館的防火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可在這場大火中,也有其他一些博物館遭遇了不幸。據都市快報報導,洛杉磯兔子博物館的創始人含淚講述火災摧毀了他和妻子40年來積累的兔子收藏品,令人痛心。

此前,也有一些其他因火災而遭到破壞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例如,巴西國家博物館在2018年發生火災,2000餘萬件藏品被付之一炬,僅有10%左右的館藏得以保存下來。巴黎聖母院於2019年遭遇火災,經過漫長的修復過程,直到2024年12月才重新對外開放。對此,陳履生也談到,「這種損失不是某個博物館或者某個國家的損失,而是全球性的文化災難。」

在談及博物館的災後重建工作時,陳履生認為,博物館修復過程的許多方面也反映了博物館的價值觀。「比如柏林新國家美術館,在二戰中遭到了破壞,但是他們在後來修復時,選擇保留當時留下的槍眼。這其實也是在提醒人們,遠離戰爭,珍惜和平。」

此次大火也提醒人們注意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安全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建築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永康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許多技術手段來對博物館的防火問題進行預防。「比如在國內我們佈置電線時都會套金屬管,而不用易燃的PVC的套管。而且能用低壓供電的部分,就儘量不用高壓供電。」

同時,曹永康也表示,儘管現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許多文物建築和館藏品都已做過數字化掃瞄記錄,但文物本體的價值是永遠不可替代的,因此,對於博物館等場地的安全應急預案也應該做得更加全面、更加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