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美元共識或過於自鳴得意
【#強勢美元共識或過於自鳴得意#】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20日發表題為《關於強勢美元的共識可能過於自鳴得意》的文章,作者是鄧肯·韋爾登,編譯如下:
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對2025年未來前景的共同看法是,它們幾乎一致認為美元將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進一步走強。與特朗普政府的其他許多議程一樣,圍繞美元價值的討論有時也是矛盾的。
唐納德·特朗普本人及其許多重要貿易政策顧問長期以來一直主張,強勢美元使得出口產品價格昂貴、鼓勵了進口並且導致美國製造業崗位流失。不過,其他被任命擔任要職的人士——比如被提名擔任財政部長的史葛·貝森特——公開採取了較為傳統的立場,即支持強勢美元。
無論美國新政府想要怎樣,市場似乎都相當肯定,其結果將是美元走強而不是走弱。自從投資者於2024年9月底開始因為特朗普在11月獲勝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調整投資行為以來,美元已經上漲了約8%。美元走強是2024年支配華爾街的特朗普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體上說,特朗普貿易是一種假設,認為這位新總統將會執行其議程當中所有得到市場認可的內容,同時受到他的更廣泛政黨的約束,不做任何他們不太熱衷的事情。
減稅和放鬆監管將提高利潤和股市收益,而由此產生的高赤字對美國國債來說是壞事,但不是災難性的。市場預計,相對於特朗普敗選的反事實,美國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將會上升,但暗中認為這種上升不足以擾亂股市。不過,按照特朗普貿易的邏輯,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不斷擴大的利率差將足以推高美元。提高關稅的威脅會導致離開美國的美元減少,自2024年11月以來增加了美元的光彩。
因此,人們一致認為,即便新總統偶爾會在社交媒體上大聲抱怨,但美元仍將保持強勢。不過,至少有三個理由讓人擔心這種共識過於自鳴得意。
首先是關稅。經濟理論認為,短期的新關稅確實可能促使貨幣升值。受到新限制的貿易夥伴的貨幣通常會貶值,以抵消(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關稅的價值。但從長遠來看,關稅會導致進出口減少和整體經濟疲軟。這種疲軟最終會引發利率下降,從而造成貨幣貶值。關稅可能會在短期內刺激美元,但會在中長期內削弱美元。
其次,值得認真對待的觀點是,當特朗普說希望美元貶值時,他確實是這個意思。事實很可能會證明,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大幅加征關稅的威脅僅僅是開局策略,目的是迫使這些貿易夥伴加入某種形式的多邊協議,以降低美元幣值。毫無疑問,《交易的藝術》的作者不會樂意在海湖莊園舉辦一次峰會來主持談判。當然,事實會證明,達成這樣一項協議的機制很棘手。1985年簽署的《廣場協議》有時被視為典範。當時,美國、英國、西德、法國和日本的財長舉行會晤,討論國際彙率問題。但是,如今的世界經濟格局截然不同。以購買力平價計算,40年前這五家參與者約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5%,如今是25%左右。
最後,美元價值的另一個重大威脅存在於傳統經濟政策領域之外。經濟學家巴利·艾肯格連、阿諾特·梅爾和利維婭·基楚2017年的研究檢視了國際貨幣價值的地緣政治基礎。總的來說,哪個國家向各國提供安全保障,其貨幣在這些國家持有的外彙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就更大。按照這種論點,美國向盟友提供安全保障,有助於支撐美元價值,並使美國的借貸成本保持在低於其他情況的水平。如果開始解除這些安全保障,那麼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可能就會開始下降,從而構成進一步的不利因素。
自2024年9月以來,美元一直走強,但支撐這漲勢的許多觀點可能只是一廂情願而已。(編譯/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