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成立新機構推動武器出口,但軍火出口大國不是想當就當

印度計劃成立「國防出口委員會」(EPC),旨在全方位促進印國防出口。

據媒體近期報導,印度計劃到2029年將國防出口額從目前的2108.3億盧比(約合25億美元,數據截至2024年3月底)增至5000億盧比(約合57.7億美元)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將為國防部門成立專門的EPC,該機構將專注尋找和利用出口機會,解決出口商關切,改進吸引國際買家的策略。

菲律賓已經採購「布拉莫斯」導彈,印度認為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軍火出口。菲律賓已經採購「布拉莫斯」導彈,印度認為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軍火出口。

「印度製造」與印度武器出口

長期以來,印度是國際軍火市場上重要的武器進口國,大約60%的國防需求通過進口來滿足。然而,隨著國內軍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印度也逐漸開始積極尋求軍火出口的機會。

目前印度的國防工業基地包括9家國防公共部門企業 (DPSU)、41家軍械廠(國防部下屬的工業組織)、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DRDO)下的研發實驗室和機構、私營部門參與者和全國近6000家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為DPSU、軍械廠、DRDO和私營企業提供組件和子組件。比較有實力的國防企業包括:印度史丹航空有限公司 (HAL)、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 (BEL)、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 (BDL)、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 (BDL)和果阿造船廠有限公司 (GSL)和軍械廠委員會 (OFB)等。

據統計,目前印度共向全球85個國家(地區)出口各類國防產品,包括直升機、海軍艦艇、導彈和裝甲車。此外,還有武器備件、化學品和爆炸物、降落傘、皮革和服裝等。導彈方面,印度主推的是「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阿卡殊」防空導彈和「毒蛇」反坦克導彈以及「普拉雷」戰術彈道導彈。地面武器方面,印度主推「賓拿卡」多管火箭炮、TC-20卡車炮和輪式步兵戰車。航空武器方面,印度一直尋求向國外出口LCA戰鬥機和「北極星」系列直升機。

「布拉莫斯」導彈堪稱印度國防出口的「當家花旦」。「布拉莫斯」導彈是一款超音速巡航導彈,由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發。該導彈具有高速、高精度、高機動性等特點,能夠執行多種打擊任務,包括反艦、反陸地目標等,其出口型射程可達290公里。該導彈不但是印度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逐漸走向了國際市場。現在印度首批「布拉莫斯」導彈已經成功出口至菲律賓,合約總價值達3.75億美元,標誌著印度國防工業在高端武器裝備出口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菲律賓目前正尋求增購該型導彈,提升反艦能力。

印度在閱兵式上展示的「皮那卡」火箭炮。印度在閱兵式上展示的「皮那卡」火箭炮。

近期,印度與越南達成價值7億美元的「布拉莫斯」導彈出口意向,預計未來幾個月該協議將正式敲定。越南一旦成功簽署該採購協議,將成第二個海外客戶。此外,印度還在與印尼、阿聯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就「布拉莫斯」導彈的出口進行談判,未來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阿美尼亞也是印度武器的主要出口國之一。阿美尼亞位於南高加索地區,與阿塞拜疆和阿塞拜疆支持的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地區存在長期的領土爭端。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安全環境,使得阿美尼亞需要先進的武器裝備來提升自身的防禦能力,以應對潛在的軍事威脅。近年來阿美尼亞從印度引進了不少武器,包括TC-20卡車炮、「賓拿卡」多管火箭炮、「阿卡殊」防空導彈等,同時阿美尼亞還計劃利用印度技術對現有的蘇-30SM戰鬥機進行升級。另外在2024年,印度與摩洛哥之間達成一項重大軍售協議,印度塔塔集團成功向摩洛哥出口了400輛WhAP 8×8輪式步兵戰車。

「賓拿卡」多管火箭炮是印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大口徑火箭炮,口徑214毫米,採用模塊化設計,最大射程40公里。2002年,印度國防部批準「賓拿卡」Mk1火箭炮列裝印度陸軍炮兵部隊。改進型「賓拿卡」Mk2火箭炮的最大射程提升至75公里,並且將配備製導火箭彈。正在研製的「賓拿卡」Mk3火箭炮的初期目標是達到90公里的最大射程,最終目標是實現120公里的最大射程。根據印度陸軍的遠景發展規劃,到2026年將擁有22個「賓拿卡」火箭炮團。

印度軍工出口的提升與其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有著莫大的關係。在總理莫迪的大力推動下,印度政府通過實施「印度製造」計劃和「國防卓越創新」計劃,鼓勵本土企業從事武器研發和創新,提高國防裝備的國產化率。為提振本土國防製造業,印度政府發佈了兩個本土化清單,規定209項軍工產品不得進口,只能從國內防務公司採購。在過去幾年里,印度政府不僅提高國防預算,還採取措施確保一定比例的國防支出被用於促進本土國防製造生態系統的發展。

在本土國防工業發展的同時,莫迪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推動軍工出口,包括簡化國防工業許可制度,放寬出口管製等。印度還根據外國貿易政策推出具體的刺激舉措,該國外交部也在推動為一些國家提供信貸額度,用於進口印度防務產品,而且印度海外使館的武官也被授權推動國防出口。此次印方表示,成立EPC將有利於進一步簡化印度軍工出口流程,通過優化程序、減少交付延遲、進行端到端在線出口授權等方式促進國防出口業務。

印度積極向東南亞國家推銷LCA戰鬥機。印度積極向東南亞國家推銷LCA戰鬥機。

距離「軍火大賣家」依舊路遠

不過,儘管印度在軍火出口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要真正成為軍火出口大國,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首先,印度國防工業的基礎相對薄弱。儘管印度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國防工業的支持力度,推動了多項自主研發項目,但整體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仍有待提升。與全球領先的軍火出口大國相比,印度在關鍵軍事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導致部分武器裝備的性能和質量尚不能完全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如據阿美尼亞前國防部長透露,從印度採購的部分武器裝備存在性能問題,無法滿足實戰需求。例如,「斯瓦提」雷達在納卡衝突中的表現極差,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不足5小時,探測距離有限,彈道計算也不準確。此外,TC-20卡車炮和「賓拿卡」多管火箭炮等裝備也存在兼容性和射程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阿美尼亞對印度軍火的信任度大減價扣。

在可靠性方面頻出問題也影響了印度武器出口的口碑。以印度出口的「北極星」直升機為例,該直升機是印度史丹航空有限公司根據「先進輕型直升機計劃」(ALH)開發的一款雙發多用途輕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5.8噸,有效載荷1噸。截至2024年1月,印度史丹航空有限公司已經生產了超過400架「北極星」直升機,出口到了馬爾代夫、毛里求斯、尼泊爾、厄瓜多爾、土耳其和秘魯。2009年,厄瓜多爾從印度購買了7架「北極星」直升機,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印度本土國防工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到2015年10月,厄瓜多爾購買的7架「北極星」直升機中有4架墜毀,停飛後厄瓜多爾最終將其決定退休。2016年,厄瓜多爾政府以直升機安全問題為由單方面終止了與印度史丹航空有限公司的合約。今年1月5日,一架隸屬於印度海岸警衛隊的「北極星」直升機在古吉拉特邦波班達爾墜毀,墜機事件導致機上3名機組人員死亡。最新的墜機事故是4個多月內發生的第三起事故,再次引發了印度國內對這款自主研發直升機的質疑,特別是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印度軍火出口的市場定位存在局限性。目前,印度的軍火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這些地區的國防預算有限,對武器裝備的性價比要求較高。然而,印度在高端武器裝備領域的競爭力較弱,難以滿足一些國家對先進軍事裝備的需求。同時,印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有限,難以與美、俄等傳統軍火出口大國相抗衡。

「北極星」直升機頻繁墜毀,可靠性問題困擾著該機的出口。「北極星」直升機頻繁墜毀,可靠性問題困擾著該機的出口。

同時,印度在軍火出口方面面臨的外交和政策挑戰也不容忽視。印度在國際軍事合作方面採取了較為謹慎的態度,尤其是在與美國、俄羅斯等主要軍事強國的關繫上。這種謹慎的外交政策限制了印度軍火出口的多元化和規模化發展。此外,印度在軍火出口審批程序上較為繁瑣,有時因官僚主義或腐敗而導致延誤或失敗,這也影響了印度軍火出口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而且印度軍火出口還面臨著國際政治和安全環境的複雜影響。一些國家對印度軍火出口持謹慎態度,擔心印度可能通過軍火出口加劇地區緊張局勢或影響國際安全格局。這種擔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度軍火出口的市場拓展和國際化進程。

此外,印度軍火出口還面臨著國內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的製約。印度國內對軍事裝備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更新和補充現有庫存上,而非大量出口。這導致印度軍火工業在產能規劃和市場拓展方面存在局限性,難以形成規模化的軍火出口產業鏈。

綜上所述,印度若想要要成為軍火出口大國,還需要在技術創新、市場定位、外交政策、審批程序以及國際政治和安全環境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進和提升,但這一過程將會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能否實現既定目標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