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進軍荷李活,牽出大佬背後的大佬
來源:環球人物

拜登已經準備好
重操「荷李活生意」。
作者:許曄 陳佳莉 董碩
「你一定是在開玩笑!」美國總統特朗普滿臉難以置信地搖著頭說,「他與一家經紀公司簽約了?」
特朗普指的是他的「前任」——喬·拜登。
82歲的拜登卸任美國總統僅兩週,就傳出了「再就業」的消息。據悉,他簽約了美國知名經紀公司創新藝人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簡稱CAA)。美國《紐約郵報》在報導中稱,拜登已經準備好重操「荷李活生意」。
這不是拜登第一次當「藝人」。
2017年,在拜登卸任美國副總統一個月之後,他就曾與CAA簽約。簽約期間,拜登出版了個人回憶錄《答應我,爸爸》,並啟動了為期42天的「美國承諾」巡演,在全美範圍內售出了超過8.5萬張門票。同時,他還在多所大學開展演講活動。

據《紐約郵報》報導,拜登在總統任期內年薪40萬美元,而他在2017年至2019年作為CAA的「藝人」時期,通過演講和出書拿到了至少100萬美元的收入。
這家曾讓拜登賺翻了的經紀公司到底什麼來頭?

「感謝CAA!」
「拜登是美國在國內和全球事務中最受尊敬和最有影響力的聲音之一。」CAA聯合主席李察·洛維特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非常榮幸能再次與他合作。」
美國娛樂週刊《荷李活報導》指出,洛維特以及CAA其他聯合主席是拜登和哈利斯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與政客往來密切,似乎是CAA的一大特色。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稱,除了拜登之外,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及其夫人沙加度均與CAA有過合作,美國前國務卿希拉利也曾與該公司簽約過。
當然,CAA的主要業務還是集中在演藝圈。
「感謝CAA!」每年的荷李活頒獎現場,這句話幾乎成了台上所有嘉賓的口頭禪。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紀公司之一,CAA的簽約藝人遍及演藝圈,包括「荷李活影后」梅麗爾·斯泰利普、「家政女王」瑪莎·史超活,還有歌壇巨星麥當娜、碧昂斯、莎拉·布列文、Justin·比伯以及波比·迪倫等。星光熠熠自不必說,其簽約的導演也都如雷貫耳:史匹堡、金馬倫……

在中國家喻戶曉的一些美劇諸如《Gossip Girl》《尼基塔》《生活大爆炸》等也都是CAA的傑作。
荷李活權威雜誌《首映式消息》稱CAA為「荷李活最有影響力的機構」之一,也有媒體稱之為「荷李活的‘駭客帝國’」,因為CAA的經理人就像電影中戴墨鏡、著黑色套裝的特工一樣,設計並控制著藝人們的演藝生涯。
在體育圈內,CAA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福布斯》從2015年起發佈「年度世界十大體育經紀公司」名單至今,CAA始終遙遙領先,其在足球、籃球、橄欖球、高爾夫等各個領域都有巨星簽約客戶。有業內人士曾稱,「CAA一跺腳,NBA也要抖三抖」。

「棄醫從娛」的創始人
說起CAA的創立,倒是頗具戲劇性。
1975年,彼時的業界龍頭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里,有個還沒混知名堂的年輕經理人,名叫米高·奧維茨。
他對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滿意,厭倦了低薪金和緩慢的晉陞速度——公司里年紀大的高管似乎永遠不會退休。於是,他萌生了創建一個新經紀公司的想法。
他在公司最親密的朋友朗·邁耶以及另外3名經理人,恰好有同樣的想法。5人一拍即合,開始秘密籌劃。

然而新公司還沒準備好,老東家就得知了他們的想法,把他們全部開除了。
沒辦法,幾人只好硬著頭皮先把新公司開起來。他們從銀行貸款2.1萬美元,租了一間小辦公室,裡面擺著各自從家裡帶來的摺疊椅,幾人的妻子輪流到公司當接待員。
剛開始,他們的目標並不遠大,只想把CAA做成一家有別於老東家的中型公司。但在奧維茨的帶領下,CAA在短短幾年後就成長為荷李活第三大經紀公司,年入9000萬美元。
這離不開奧維茨對娛樂業的敏銳嗅覺。
奧維茨1946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親是搞酒類批發的銷售員,原本的人生軌跡和娛樂圈沒什麼關係。他考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的是醫學。
直到他在環球影城找了份兼職。「我接觸到了很多經紀行業的人,意識到娛樂業有很多我感興趣的領域。」
他在那裡看了很多電影和電視節目,讀了當時排名前十的書和能接觸到的所有劇本,還訂閱了幾百本雜誌,瞭解人們想看什麼流行文化。
1968年畢業後,奧維茨決定放棄醫學,去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工作。
對奧維茨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堪稱嚴苛。60%的人會在試用期離開,但奧維茨堅持了下來,並在電視綜藝節目方面表現得尤其出色。
一年後,他選擇離職,去法學院繼續學習,並在畢業後再次敲開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的大門。通常,該公司不會再聘用一個離職的前員工。但為了奧維茨,業界龍頭開了先例。
事實證明,奧維茨的確是「潛力股」。
創辦CAA後,他想方設法將一系列知名導演、編劇、演員變成公司的客戶,找好項目後,就把自己選好的主創陣容和劇本「捆綁打包」一起賣給製片廠。
在他的運作下,CAA的話語權越來越重,他手下的導演、編劇、演員越賺越多。如此一來,更多名人選擇與CAA合作。

1989年,奧維茨邀請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CAA設計新總部大樓。作為東方哲學愛好者,奧維茨喜歡武術,將《孫子兵法》視為自己的聖經。
事業風生水起時,危機潛伏在水面下。
奧維茨「強勢」「鐵腕」的作風引發了許多不滿,人們稱他是「惡霸」「變色龍」,甚至更難聽的稱呼。1995年,他離開了執掌20年的CAA,前往華特迪士尼公司擔任總裁。
多年後,他回憶說:「當年我認為妥協是軟弱的表現……這意味著我們有時會對別人有點粗暴。事後我發現,讓其他人獲得一些勝利,我們也可以發展得和現在一樣大。」

「逆風反勝」的掌舵手
奧維茨離開CAA後,邁耶和另一名合夥人哈伯也相繼離職。1995年的夏天,CAA迎來史上最困難的一段時期。
在此工作了十餘年的李察·洛維特,臨危受命成為CAA總裁。另有四人擔任管理合夥人。
和奧維茨一樣,洛維特也是靠自己在娛樂圈打拚出頭的「狠角色」。
22歲那年,從小在郊區長大的他,隻身前往洛杉磯找工作,借住在一位朋友的公寓里,每天只能睡在地板上。洛維特非常不喜歡那段時光,他形容那時的自己「無所事事,也沒有任何前途」。
好在,沒過多久,他就在CAA的收發室找到了一份工作。「當時,在郵件收發室工作的4個人里有兩個人同一天辭職了,我很幸運地得到了這個機會。」從那時起,洛維特就與CAA結下了不解之緣。

接任總裁後,洛維特經歷了最艱難的6個月。
奧維茨等人離開後,他們對接的數十名重要客戶也紛紛轉向其他經紀公司,其中不乏荷李活知名導演、演員、歌手等。
一時間,公司的士氣一落千丈,從經理人到代客泊車的服務員人人自危。洛維特向所有人保證,「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其實,他也並沒有看起來那麼自信,每天都在暗自擔心公司是否能生存下去。
1996年,管理合夥人莫洛尼因毒品問題被迫離開公司,並於三年後自殺身亡。莫洛尼曾是CAA最耀眼的經理人之一,也是奧維茨的得意門生。他的離開再次給洛維特沉重一擊。
不過,洛維特沒有就此消沉,依舊馬不停蹄地開拓新的客戶,逐漸帶領CAA走出困境。
1998年,他成立CAA營銷部門,專門為品牌和客戶進行合作推廣。成立之初,該部門便為可口可樂、喜達屋酒店等客戶策劃了營銷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果。
2006年,洛維特帶領CAA進軍體育領域,被譽為「奧維茨時代後第一個重大舉措」。據美國娛樂媒體《視相Variety》報導,體育板塊一直是該公司盈利能力第二強的部門。
如今,CAA的業務範圍已經多元化發展。除了經紀業務之外,CAA還涉及影視製作投資、媒體版權分銷、投資銀行、品牌營銷、風險投資等領域,可謂全面開花。
如此看來,拜登選擇CAA合作實屬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