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見普京前,澤連斯基翻「舊賬」
來源:直新聞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近期接受英國媒體人皮雅斯·摩根採訪時提出,如果西方國家不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應該向烏克蘭「歸還核武器」。這一言論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美國、俄羅斯等國紛紛表示反對。烏克蘭當年緣何放棄核武器?澤連斯基要回核武器是否可行?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博弈和考量?
一紙條約並未給烏克蘭帶來安全
蘇聯時期,烏克蘭曾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其境內擁有大量的軍工企業和生產設施。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它繼承了蘇聯時代約35%的軍工產業,以及龐大的軍事資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00枚戰略核彈頭,使烏克蘭成為當時全球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烏克蘭最終選擇放棄了這些核武器。
1994年12月5日,烏克蘭與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烏克蘭同意放棄核武器,以換取美國、英國與俄羅斯對其國家安全及獨立的保證。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烏克蘭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同時也是出於經濟負擔、國際壓力和政治現實等方面的考量。

首先,核武器的維護成本非常高,是烏克蘭的經濟實力所難以承受的。資料顯示,烏克蘭每年用於維護核武器的費用高達300億美元,而那時其GDP最高不超過每年700億美元。
其次,國際環境與外交壓力是迫使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的另一原因。在冷戰結束尤其是蘇聯解體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核武器擴散的擔憂加劇,核不擴散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烏克蘭作為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的國家,被視為核不擴散戰略中的重要一環。美國、英國和俄羅斯聯手向基輔施壓,他們擔心經濟困難的烏克蘭可能會導致核武器擴散的風險,進而影響區域和全球安全。而當時烏克蘭上下都希望融入「西方經濟體系」以發展經濟,為突破封鎖並獲得西方國家的認可,放棄核武器成為必選項。
此外,烏克蘭雖然繼承了大量核武器,但並沒有完全掌握這些核武器的實際控制權。由於與俄羅斯的核指揮系統深度綁定,烏克蘭獨立使用核武器的能力受到限制。
簡而言之,烏克蘭當年通過放棄核武器,希望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支持以及安全保障,從而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但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這一紙保安承諾變得「形同虛設」,引發了烏克蘭對放棄核武器決策的「反思」。

烏克蘭「重回」有核國家,困難重重
如今,烏克蘭要重新成為有核國家面臨諸多困難,技術因素和國際因素都對其構成巨大挑戰。
從技術層面看,烏克蘭目前並不具備重造核武器的能力,具體有三大原因:第一,烏克蘭缺少完整的核工業體系。儘管烏克蘭曾繼承蘇聯的部分核設施,但這些設施大多處於國際監管之下,且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已失去了完整的核武器研發和製造體系,重建這一體系需要巨額資金和漫長的時間,這是深陷戰火的烏克蘭耗不起的。第二,製造核武器需要高濃縮鈾或鈈等特殊核原料,而這些材料的提取對技術要求極高,需要大量離心機和電力支持,目前烏克蘭也難以提供這些條件。第三,儘管烏克蘭曾擁有雄厚的科研和軍工基礎,但30多年來,相關人才已流失到美西方和俄羅斯。
從國際局勢看,目前輿論普遍認為澤連斯基呼籲「歸還核武器」是不切實際且危險的,這一言論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地區安全局勢的擔憂。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的俄烏衝突問題特使凱洛格回應稱,「烏克蘭拿回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說實話,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美政府官員稱,美國會給烏克蘭增派各種常規力量,幫它保衛自身,但絕對不會提供核武器。從美國立場看,烏克蘭一旦有核武器,俄烏衝突乃至歐洲安全格局都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這與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利益相悖,所以美國肯定不會答應烏克蘭的訴求。

歐洲國家擔心,烏克蘭擁有核武器會讓歐洲大陸陷入更大的核陰影之下。亞洲、非洲等地區的國家也紛紛發聲,呼籲各方保持克製,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穩定。
俄羅斯也對此表示堅決反對。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向烏克蘭提供核武器的言論是瘋狂的。」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紮哈囉娃發文稱,「澤連斯基又說想要核武器,這表明他是個把地球當成自己病態幻想對象的瘋狂之徒。」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早已表明態度,稱俄羅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烏克蘭擁有核武器,如果烏克蘭有製造核武器的舉動,俄羅斯肯定會回應,而且俄羅斯有能力發現烏方任何企圖。俄羅斯還警告稱,向烏克蘭提供核武器將導致俄羅斯作出核反擊。

俄方的強烈反應並不難理解。俄羅斯不願烏克蘭加入歐盟、北約,更不用說讓烏克蘭重新擁核了。如果說在蘇聯時期,烏克蘭作為加盟共和國擁核,那是國家的前哨所、排頭兵。但現在烏克蘭作為獨立國家擁核,無異於在俄羅斯家門口埋了顆計時炸彈,隨時可能被引爆,後果將不堪設想。通常來說,若一方擁核,一方無核,那麼核威懾作用會更加明顯;但倘若烏克蘭重回核國家,雙方都擁核,俄羅斯的核威懾力就會遭到削弱。
澤連斯基「要回」核武器,背後有何考量?
得不到盟友的支持,又面臨來自對手的壓力,既然明知不可為,為何澤連斯基還要提出「要回」核武器呢?在筆者看來,能把喜劇中的總統「演成」現實的澤連斯基,肯定有著自己的盤算。
首先,澤連斯基拋出「要回核武器」,反映出烏軍在戰場上的不利局勢,以及美西方援助可能難以為繼的窘況,若不能得到持續有效的軍援,烏克蘭不排除會「鋌而走險」。

其次,澤連斯基的言論也可能是為了安撫國內民眾,展示其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方面的強硬姿態。隨著俄烏戰事僵持不下,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出現了明顯下滑。根據2025年2月的最新民調數據,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僅為49%,這與俄烏衝突爆發初期,澤連斯基一度飆升至90%以上的支持率形成了鮮明對比。澤連斯基可能希望釋放這種強硬信號來穩固自身的地位,同時增強烏克蘭軍民繼續作戰的信心。
此外,隨著特朗普上台,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變得不確定,甚至可能以犧牲烏克蘭的利益來實現俄烏停火。特別是美俄雙方都釋放出正在籌備兩國元首「普特會」的信號時,烏克蘭更加擔心自己會被「出賣」,所以此時拋出涉核言論,澤連斯基是想向各方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同時也為可能到來的和談積累談判籌碼。
然而,澤連斯基此舉可能適得其反。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烏克蘭擁有核武器將對俄羅斯構成不可接受的戰略威脅。因此,這一言論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在談判中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使得俄烏和談的複雜性進一步增加。
作者丨王祺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