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實施對等關稅,誰最受傷?
來源: 時代週報
據新華社報導,當地時間2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要求相關部門確定與每個外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
「為了公平起見,我決定徵收對等關稅,這意味著無論其他國家向美國徵收多少關稅,我們也將向他們徵收相同的關稅,不多不少」。特朗普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備忘錄時如此說道。
這份備忘錄顯示,美國的政策是要「減少龐大且持續的商品貿易逆差」,並解決與外國貿易夥伴之間「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貿易問題」。但該備忘錄並未就「對等關稅」的徵收時間等進行具體說明。
在此之前,特朗普已於2月10日簽署文件,宣佈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並聲稱將對芯片、汽車、藥品等產品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

截至目前,加拿大、德國、日本等美國盟友均對此表示反對,認為上述關稅措施將打破全球貿易規則,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甚至點燃一場全球貿易戰。
面對「特朗普2.0」的到來,全球貿易體系是否會迎來一次重大沖擊?
為什麼提出對等關稅?
特朗普明確表示,他的最終目標是迫使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
「如果你在美國生產產品,那就沒有關稅。」特朗普說。
據報導,過去幾十年來,美國一直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貿易機構的談判來設定關稅水平。
一位白宮官員透露,過去,美國官員一直相信自由貿易的好處。他們認為,降低關稅能讓美國為消費者提供進口廉價產品,為工廠進口原材料,從而推動美國經濟。
特朗普的觀點則不同。他認為,美國對外國徵收同等的關稅對恢復美國製造業至關重要,而且提高關稅將減少貿易逆差。
基於此,特朗普政府決定設定新的關稅標準,不完全遵循現有的國際貿易體系,而是希望完全由美國官員根據自己的標準來決定新關稅。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大都高於美國。其中,印度為12%,南韓為8.4%,巴西為6.7%,越南為5.1%,歐盟國家為2.7%,均高於美國的2.2%。
對此,特朗普認為,這些國家都在佔美國的便宜。
目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涉及三方面。一是國家層面的「對等關稅」,例如,某國對美國商品徵收100%的關稅,美國將對該國商品徵收100%的關稅;二是各國在產品層面的「對等關稅」,例如,歐盟對美國汽車徵收10%的關稅,美國也對其進口汽車徵收10%關稅;三則是非關稅壁壘等層面的「對等關稅」,比如增值稅等內容。
不過一些經濟學家不同意這種說法,在他們看來,國際貿易是雙邊的,彙率變動幾乎可以抵消掉對貿易逆差的任何影響。
而且,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顯然違反世貿組織的規則。
尼斯彼德臣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查德說,「單方面決定逐個產品、逐個國家提高美國進口關稅,這個決定將是特朗普總統迄今對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的最大打擊。」
分析擔心,如果其他國家選擇提高自己的關稅作為報復,結果可能會引發多方面的貿易戰。
印度、日本和歐盟或最受影響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可以說是無差別對待所有國家或地區了。
德國媒體認為,這可能對部分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打擊,尤其是印度、巴西、越南及其他東南亞與非洲國家。另外,中國、日本、南韓及歐盟也會受到影響。
有當地媒體則表示,幾乎每個國家都會受到影響,不過,印度、日本和歐盟的影響可能尤為重大。
截至目前,特朗普的聲明也向各個國家或地區釋出談判空間。
英國媒體引述白宮官員說法稱,若其他國家或地區調降關稅,特朗普也樂意跟進。「新的關稅措施將避免採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徵收更多‘客製化’稅額,但不排除實施全球統一關稅。」
「特朗普未必是想僅僅徵收更高關稅,而是要將對等關稅作為談判籌碼,迫使其他國家或地區與其進行新的貿易談判,以改寫貿易規則。」SPI資產管理公司交易和市場策略負責人史提芬說。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這些關稅措施最早可於4月1日前製定好,他將與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和其他顧問一起負責該計劃。
在此之前,一些與美國貿易有密切聯繫的國家或地區,可能會借此展開激烈的談判。
「美國人應做好承受短期痛苦的準備」
即便是美國人,也可能會因此而面臨一場重大的衝擊。
分析認為,特朗普在啟動對等關稅措施後,必然將導致美國本土物價上升,加速通脹。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前美聯儲副主席艾倫·比連特警告稱,關稅構成了「滯脹衝擊」。「它們是通脹性的,而且是反增長的。」
根據波士頓聯儲經濟學家本月發佈的分析,特朗普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政策可能會使美國核心通脹(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增加0.8個百分點。如果特朗普實施普遍關稅,那麼影響將顯著擴大。
阿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還在最近的一次活動中透露,與他交談過的企業高管預計「100%」會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市場研究機構通脹洞察公司總裁奧馬爾同樣預計,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例如,此前在對大型家用洗衣機徵收20%關稅後,CPI的洗衣設備指數在三個月內上漲了約18%。
彭博經濟美國經濟研究主任大衛示:「我們剛剛經歷了過去40年來最痛苦的通脹。那些自滿情緒帶來的政策,後續造成的風險肯定大得多。」
對此,特朗普回應稱,物價在短期內的確可能會有所上漲,這是因為當商品被徵收的稅率較高時,消費者往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但他認為這種情況將是短暫的,他的計劃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短期內物價可能會上漲,但今後物價也會下跌。」
「美國人應該做好承受短期痛苦的準備,」特朗普說,從長遠來看,這將「為我們的國家帶來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