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歐關係回不去了

【美媒:#美歐關係回不去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2月13日刊登題為《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後,美歐關係回不去了》的文章,作者是史提芬·柯林森。文章摘編如下:

歐洲的「美國世紀」結束了。

12日響起的兩聲地緣政治驚雷,將重塑大西洋兩岸的關係。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通話讓後者不再受到排斥,二人正在醞釀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計劃,並同意互訪。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赫格薩夫前往布魯塞爾,告訴歐洲盟友要「自己承擔歐洲大陸的常規安全責任」。

這個分水嶺彰顯了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意識形態,以及他傾向於將每一個問題或盟友都視為一種利益交換的價值主張。這也表明他擺脫了那些深受西方外交政策神話影響的建製派顧問的束縛,他認為這些顧問對他的第一個任期構成了阻礙。

儘管赫格薩夫重申了對北約的承諾,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已然發生。

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表示,他可能不會保護那些在防務方面投入不足的北約盟國。他回歸了美國建國以來多任總統使用過的理由,「我們之間隔著一個叫做海洋的小東西」。

這種強硬的新態度是對業已改變的政治現實作出的回應。如今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在亞洲,而不是歐洲。所以,特朗普有理由發出質問:為什麼在打敗納粹80年後,歐洲大陸仍然沒有承擔起自我防禦的責任。

一任又一任的美國總統和歐洲領導人都沒有對進入21世紀的北約重新思考。回頭來看,這個跨大西洋聯盟將自己狠狠暴露在19世紀以來最具功利心和民族主義色彩的美國總統面前,成為其針對的目標。

特朗普對待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盟友的態度,以及他要求丹麥交出格陵蘭島的想法,表明他對美國過去的多邊外交政策不屑一顧。

海牙科吉托-普拉克西斯諮詢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尼古拉斯·丹恩根說:「特朗普認為,歐洲安全不該由美國買單。這不是跨大西洋關係的新時代,而是全球大國關係取代刻意構建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的新時代。」

這種美歐關係新現實面臨的第一次考驗將來自烏克蘭問題。

美俄領導人通話,再加上特朗普表示很快將在沙特與普京會晤,這可能暗示著他不僅要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排除在協議之外,還要將歐洲排除在外。(編譯/胡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