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大刀」,為何握在6個「00後」手中?

來源:環球人物

這場「裁員風波」

演變成「查賬風暴」。

作者:毛予菲 鄒家玉

最近,由馬斯克擔任「部長」的美國政府效率部掀起了巨大風浪,已經有7.5萬名美國聯邦僱員選擇領取8個月的薪金自動離職,還有近1萬名美國聯邦僱員被裁。

如今,這場「裁員風波」已演變成「查賬風暴」。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美國總務管理局、教育部,甚至國防部都被馬斯克「盯」上了。

「人民投票支持政府進行重大改革,這是人民的需要。」馬斯克對記者說。

出人意料的是,在這場被眾多媒體稱為「史詩級大清洗」的背後,揮舞「大刀」的卻是6名初出茅廬的「00後」。

送去100個「智能床墊」

早在當地時間2024年11月12日,贏下大選的特朗普就宣佈,為削減政府支出、精簡官僚機構,將新設政府效率部。特朗普將該機構形容為「可能是這個時代的‘曼哈頓計劃’」,但他同時也表示,該部門將從「政府外部提供建議」。

第二天,政府效率部官方社媒帳號曬出目標——將428個聯邦機構精簡至99個,削減2萬億美元(約合14.6萬億元人民幣)聯邦支出。

11月14日,政府效率部官方社媒帳號發佈了一則招聘啟事:「非常感謝成千上萬有意加入幫助我們的美國人。我們不需要更多的人來兼職想出如何削減成本的辦法,我們需要的是智商超群的小政府革命者,願意每週工作80個小時以上。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請發送簡曆。」

馬斯克隨即在個人帳號補充道:「的確,這將是一項乏味繁瑣的工作,樹敵無數,報酬為零。多麼划算的一筆交易啊!」他還在文末加了個哭笑「表情包」。

·美國政府效率部官方社媒帳號發佈招聘啟事。·美國政府效率部官方社媒帳號發佈招聘啟事。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當天,便迫不及待宣佈正式成立政府效率部。兩週後,美國《連線》雜誌公佈了該部門6名成員名單,並確認了他們的身份——一群平均年齡僅22歲,擁有科技背景,但幾乎沒有任何政府經驗的「小年輕」。

馬斯克發文回應:「必須承認,媒體報導稱政府效率部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軟件工程師,這是事實。」特朗普也在採訪中為「六人組」點讚:「他們非常聰明!」

在一間臨時辦公室里,6個「00後」聚在一起,熱情高漲、幹勁十足,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有人甚至一週無休,24小時不離崗,累了就原地打個盹。

馬斯克無需為此支付薪金,但他不忘貼心地送去了100個「智能床墊」,以供他們「在全天候的高強度工作中小憩」。

「說干就干,無所畏懼」

6個「00後」組成了一支「特工隊」。他們背景各異,分工也各有側重。

其中年齡最大的是25歲的「學霸」加文·克里格。

克里格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Twitter短暫地當過工程師,近5年供職於大數據公司「數據磚塊」(Databricks),任高級軟件工程師。

加入政府效率部後,克里格發佈了一篇飽含深情的「小作文」,標題為《我為何放棄7位數年薪拯救美國》。

 ·克里格。(資料圖) ·克里格。(資料圖)

作為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的「特別顧問」,克里格負責撰寫決策郵件,向馬斯克直接彙報。不久前,美國國際開發署全體員工收到了一封特別的「問候郵件」,除核心領導之外的僱員都將收穫一段「行政假期」。這封郵件就出自克里格之手。

19歲的「富二代」愛德華·克里史甸大學在讀,是6人中最年輕的一位。

網上有說法稱,克里史甸的父親是美國知名金融家查爾斯·克里史甸,旗下擁有一家年收入超1億美元的零食公司。克里史甸曾在家族企業工作,也在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實習過3個月

他在社媒網頁上的個人介紹是:「雖然聽起來俗氣,但我對讓人類進步的工作充滿熱情。」

 ·克里史甸。(資料圖) ·克里史甸。(資料圖)

克里史甸負責執行人員清洗和行政結構重組。他主持了一系列內部會議,強製要求聯邦僱員向其彙報,以證明自己的工作「有價值」。

在面對這樣一個連大學都沒唸完的年青人時,許多老僱員都感到十分震驚。在克里史甸的直接命令下,美國總務管理局裁員超過40%。

阿卡殊·博巴21歲,印度裔美國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讀,曾在橋水基金實習,擅長人工智能和金融建模。他的父親是一位深耕計算機領域的教授。

·博巴。(資料圖)·博巴。(資料圖)

在馬斯克的安排下,博巴被「安插」進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很快取得了對美國財政系統的訪問權限。

博巴的首要任務是分析政府資金流向。他為此開發了一個實時監控系統,「無死角」地監控各部門收支狀態,在無需國會審議的情況下,自動凍結效率低下的財政項目。

「退學狠人」盧基·法里托23歲,內布拉斯加大學肄業生。其履曆中最閃耀的一條是,使用AI破譯樸茨茅夫古捲軸。美國前能源部長稱他為「國寶級人物」。法里托也曾在馬斯克旗下公司實習。

·法里托。(資料圖)·法里托。(資料圖)

在對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數字封鎖」中,法里托親自上陣,清理了該機構內部、網站和社交媒體上的數據,確保它們「徹底消失」。接下來,法里托的「槍口」將瞄準美國醫療保險系統。

伊桑·紹特蘭,22歲的「創業達人」。還在哈佛大學就讀時,他就創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並拿下OpenAI10萬美元的創業資助。

紹特蘭的目標是,用算法取代人力,讓大部分行政審批、預算評估實現自動化,以打造一個「人工智能政府」。

·紹特蘭。(資料圖)·紹特蘭。(資料圖)

24歲的戈蒂耶·基利安曾供職於一家高頻交易(利用算法以極高的速度進行大量證券交易)公司。攻破財政部的安全防線是他的主要任務。

基利安的社媒網頁只關注了一個用戶:埃隆·馬斯克。馬斯克對他也極信任,曾多次公開誇讚他:「政府的財務系統需要這樣的年青人。」

 ·基利安。(資料圖) ·基利安。(資料圖)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認為,「馬斯克之所以選擇6名‘00後’組團,首先考慮的是‘他們沒有任何政府背景’。對於這群年青人,馬斯克給予了充分的信任,提供了‘幾乎不受限制的訪問權限’。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效率部要‘動刀’的一些部門與機構,在美國歷史上一直屬於‘無人敢觸及的領域’。而在特朗普和馬斯克的支持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6個人說干就干、無所畏懼」

「更像一把大鐵錘,

而非手術刀」

「裁員計劃」始於一封電子郵件。

今年1月底,數百萬美國聯邦僱員收到了該電子郵件,裡面寫道:「如果辭職,可獲8個月薪資補償。」

有意思的是,該郵件的標題為「岔路口」(Fork In the Road),這也是2022年馬斯克收購Twitter後提出裁員建議時的主題。

「他甚至懶得改標題,這是故意的,就像在說‘去你的’一樣。」一位收到郵件的聯邦僱員如此對美國《國會山》雜誌記者說。

在428個機構中,首先被「一鍋端」的是美國國際開發署。

美國國際開發署擁有64年歷史,主要負責為全球提供「人道主義救援」,過去5年從政府獲得超過2000億美元撥款。

「六人組」對該機構的調查結果令人咋舌。他們發現,巨額資金被揮霍在毫無意義的項目上,比如花3.2萬美元購買秘魯的跨性別漫畫書,投200萬美元幫助危地馬拉人做變性手術。

2月2日,美國國際開發署的1萬多名員工被裁至不到300人,新任國務卿魯比奧已宣佈接管,並「著眼於可能的重組」。

·美國國際開發署「摘牌」。·美國國際開發署「摘牌」。

成功拿美國國際開發署「開刀」後,馬斯克的團隊目前已接管聯邦航空管理局、財政部等,並在聯邦人事管理局建立了據點。接下來,「六人組」將「入駐」教育部、司法部,甚至美聯儲和國防部。「這將掀起更大的風暴,」呂超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美國國防部年度預算超過8000億美元(約合5.8萬億元人民幣),是美國政府中預算撥款最多但花費最不透明的部門。直到2018年,美國國防部才開始履行接受審計的法律義務,但至今連續7年未通過審計,大量資產下落不明。」呂超說,「美軍腐敗問題早已為美國民眾所熟知,但一直無人願意或者能夠對此徹底曝光。馬斯克對五角大樓下手,挑戰的是軍工利益復合體。」

「通過此次行動,馬斯克似乎要將美國曆屆政府的齷齪事都捅個底朝天,」呂超說,「馬斯克發文稱,美國政府資助了對新冠病毒等生物武器的研發,還資助了‘美國之音’和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這些爆料揭開了腐敗的冰山一角,更映射出美國政治體制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

呂超認為,美國正迎來一次權力洗牌。「洛克菲勒家族等老牌資本或將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馬斯克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新貴。」正如馬斯克所言:「我已經得罪了美國所有有錢有勢的人。」他甚至立下遺囑:「如果我死了,會有人‘繼承’我的任務!」

對於這場「賬本風暴」,許多美國民眾拍手叫好,視馬斯克為「反腐鬥士」。民主黨議員則稱馬斯克為「國家盜賊」,強烈反對其「攫取權力」。還有人對此表示擔憂。

特朗普此前的經濟顧問史提芬·摩亞自里根時代以來就一直在努力縮減政府規模,但他在接受採訪時依然表示了懷疑,「現在更像一把大鐵錘,而非手術刀。憲法賦予總統多大的權力?他是否可以完全獨立地重組政府?這場變革能否持續推進,究竟是好還是壞?仍有待觀察」。

「不過無論如何,這場‘重大改革’已經在美國起到了震懾作用。馬斯克將率6個‘00後’繼續掀起怎樣的風浪,整個世界都拭目以待。」呂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