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正出現戲劇性重大轉折

來源:牛彈琴

五個人,四個小時會談,達成四點共識。

曆時三年的俄烏衝突,正出現戲劇性的重大轉折。

哪五個人?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

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

地點:沙特首都利雅得。

時間:2025年2月18日。

不得不說,俄烏衝突正發生重大而深遠的變化,儘管歐洲強烈反對,烏克蘭出離憤怒,但美國和俄羅斯依然我行我素,歐洲和烏克蘭都沒能出現在談判桌上,俄烏就達成突破性的四點共識。

即:

1,恢復大使館工作。以前美俄相互驅逐外交官,現在要恢復正常了。

2,談判停戰的條件。前綴是「持久且各方都能接受」,但外界看到,提都沒提歐盟和烏克蘭。

3,「開始討論、思考和審視俄烏衝突結束後可能帶來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合作。」

4,五個人將繼續談。

1、2、4點,都好理解,最含糊的是第三點。

我們也沒必要迴避,按照一些西方人的解讀,第三條美俄將深入合作,不排除美國是在拉攏俄羅斯,意圖對付東大。

美國會得逞嗎?俄羅斯會就範嗎?

我們不知道,但相信過去幾年風雲變幻,俄羅斯心頭應該也很清楚,美國和西方的變化無常,4年後特朗普下台,誰知道又會怎樣?

一個不爭的事實,美俄確實撇開了歐盟,更撇開了烏克蘭。

參會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表示,特朗普決心迅速解決烏克蘭問題,他無法接受歐洲發生無休止的戰爭。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則稱,美國希望停止殺戮,特朗普則是世界上唯一能讓俄烏達成一致的領導人。

在談及特朗普上週和普京通話時,布魯斯說:「一次通話加上一次會談,並不足以建立持久的和平。我們必須採取行動,而今天我們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烏克蘭很憤怒,浴血戰鬥三年。按照烏克蘭的說法,這還是在為捍衛西方在流血戰鬥。大批烏克蘭士兵戰死,大片烏克蘭領土丟失,美國卻趁火打劫要一半烏克蘭地下資源,現在更撇開烏克蘭單獨與俄羅斯談判。

公理何在?道義何在?

已經在土耳其,準備馬上動身去沙特的澤連斯基,當即表態,訪問暫緩。

不說取消,只說暫緩,既可見澤連斯基心中的憋屈,但他又不敢表現太過格。

形勢相當嚴峻。澤連斯基承認,不排除美俄會對烏克蘭下最後通牒,但他肯定會拒絕。

他說:「如果(3年前)最困難的時刻,我們都沒接受最後通牒,為什麼我們覺得烏克蘭現在會這樣做呢?」

但聽來,悲壯更悲情。

歐洲很緊張。

過去3年,正是在美國的號召並帶頭下,歐洲積極出錢出槍,有時還出人,全力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哪知道,歐洲還在傻嗬嗬往前衝,突然回頭一看,帶頭大哥卻和普京話家常了,歐洲被撂在了一邊。

連日來,歐洲都在開各種會議,商討下一步對策。除了呼籲警告美國不要撇開歐洲外,歐洲也在探討其他選擇,比如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甚至向烏克蘭派駐軍隊。

英國首相斯塔默宣稱,如果需要,英國將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作為任何和平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法國則提議,派遣一支「保障部隊」,駐紮在烏克蘭未來的停火線後方……

但出錢是一回事,出軍是另一回事。正忙於大選的德國總理朔爾茨斷然拒絕,稱鑒於戰爭仍在進行,討論軍隊部署問題「非常不合適」。

他甚至說,對討論派兵「有點惱火」,因為這是「在錯誤的時間就錯誤的話題進行了一場令人費解的辯論」。

派不派兵,不僅是一個意願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力問題。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承認,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歐洲根本沒辦法派兵。

還有,俄羅斯會讚成嗎?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已明確表態,北約軍隊出現在烏克蘭,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涅邊賈也表態,未來的烏克蘭,必須中立,克里米亞和原烏東四州,已「永遠」成為俄羅斯一部分,「自封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要下台。

當然,俄羅斯也明確,烏克蘭肯定不能加入北約,但有權加入歐盟。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北約已悄悄修改了措辭,將原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表述,改為中性的「烏克蘭衝突」!

事情就是這樣的事情,一場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就在這幾天,發生了戲劇性的重大變化。

最後,怎麼說呢?

還真是太讓人感慨。

我們以前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三十年,三年都不用,棋子的命運,有時真的就是棄子。

借用王毅在慕安會時的一句發言:如果沒有了規矩,昨天在餐桌邊,明天就可能在菜單上。

我之前覺得,說的更像是加拿大,加拿大自認為是美國的鐵杆小兄弟,哪知道突然發現,老大哥不僅要自己的錢,還要自己的身。

現在看來,類似處境的,又何止一個加拿大。有些國家,結果可能比加拿大更慘。

這就是當今的世界,現實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