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震中或達40℃,專業救援人士:登革熱是大麻煩 高溫會影響搜救犬狀態

來源:紅星新聞

當地時間3月28日,緬甸中部曼德勒附近發生強震。據央視新聞報導,根據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新聞信息組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29日晚,緬甸28日的強烈地震已在全國造成1644人死亡、3408人受傷,另有139人失蹤。此次緬甸強震,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目前,包括中國、新加坡在內的多個國家已向緬甸派遣救援隊伍。

▲當地時間3月30日,緬甸曼德勒,人們走過受損的房屋。圖據視覺中國▲當地時間3月30日,緬甸曼德勒,人們走過受損的房屋。圖據視覺中國

據介紹,曼德勒附近一帶目前正處在氣候上的乾熱季,天氣炎熱乾燥。預計今明兩天,曼德勒天氣晴朗,最高氣溫會接近40℃。曾攜搜救犬參與「土耳其大地震」救援的一名專業救援人士告訴紅星新聞,高溫天氣對搜救犬不利。「搜救犬在工作中是靠鼻子嗅認的,天氣炎熱時犬就要張嘴喘氣。此外,搜救犬在高溫下的工作時間不能很長。」該救援人士解釋稱,從這個角度看,此次搜救犬在緬甸地震廢墟現場的搜索效果可能不理想。另外,高溫天氣對施救人員及廢墟下面的被壓人員也是一個考驗。

▲3月29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圖據視覺中國3月29日,緬甸曼德勒,救援現場。圖據視覺中國

曾參與「土耳其大地震」救援行動的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宛嵬告訴紅星新聞,現在緬甸震後救援工作最大困難之一在於當地的醫療問題,「後期的防疫問題非常關鍵。」

宛嵬稱,雖然此次因個人原因沒有參與震後救援工作,但自己一直在密切關注(緬甸)一線的救援情況。「這次緬甸(震後救災工作)的主要區別就在於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當局運轉能力較弱以及氣溫較高。」

宛嵬稱,當時土耳其震區的溫度基本在零攝氏度以下,這種溫度條件對後期的疫情發展有延緩作用。相較而言,高溫天氣(對疫情)就會起到推動作用。

「現在緬甸當地的瘟疫主要分三種:登革熱、瘧疾和霍亂。」宛嵬表示,其中,登革熱是比較難處理的。據央視新聞報導,已經抵達緬甸的中國救援隊全員在飛機上就服用了霍亂疫苗。「相較於霍亂,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登革熱更難預防。」宛嵬解釋稱,高溫天氣下,人們穿的衣服很難起到防護作用,「不少震區災民還是在大街上安置。除了震後疫情,預計後續登革熱的傳染也是件麻煩事。」

宛嵬稱,後續當地可能需要很多防護口罩。他還提到了緬甸震後可能出現的石棉汙染。有報導介紹,除了普通建築或混凝土結構倒塌造成的大量塵屑引發的人體呼吸系統疾病外,緬甸震區的一些建築中還含有石棉材料。過度吸入石棉纖維還可能引發「石棉肺」這種慢性肺病。「緬甸震區的空氣中可能已經有石棉汙染了,這也會對救援人員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宛嵬稱,想要對此進行防護就需要穿戴好防護措施,如佩戴N95口罩、面鏡、護目鏡等,但現場的高溫天氣又會成為另一個問題。

記者 黎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