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盟友終成對手!美的清倉小米套現20億元 白色家電”攻守戰”或打響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3月31日訊(編輯 胡家榮)在上週末,美的集團(000333.HK)公佈2024年業績,其中該公司徹底清倉小米集團,合計套現近20億元,引發市場關注。
截至發稿,美的集團漲3.11%,報79.27港元。

首先來看下,美的集團投資小米的始末。
美的集團對小米集團的投資始於2014年底的戰略入股,以12.73億元成為小米早期重要股東。彼時小米以手機業務為核心,智能家電佈局尚未成型,而美的看中小米的互聯網基因及生態鏈整合潛力,試圖通過資本橋樑探索智能家居的協同可能。2018年小米赴港上市(發行價17港元),雙方仍維持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智能家電產品,形成「生態盟友」關係。
分階段減持路徑:估值峰值下的資本抉擇


2020年,美的首次減持小米股票套現5億元,恰逢小米股價從上市低點反彈至30港元區間。此後三年間,隨著小米家電業務爆髮式增長(2023年空調出貨量突破450萬台,同比+40%),美的於2023年再次拋售5133.1萬元。
2024年,伴隨小米股價攀升至歷史高位59.45港元,較發行價漲幅超200%,美的全年拋售超7億元並徹底清倉,十年累計套現近20億元。這一系列操作精準爭位估值週期,實現財務收益最大化。
為何美的集團清倉小米?
首先是小米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200%,為美的帶來可觀回報。有分析師指出,清倉決策符合財務投資退出機制:一方面,美的認為小米估值已達預期目標價;另一方面,2024年美的赴港募資306億港元,需回籠資金支持全球化及工業互聯網轉型。
再者是2024年小米白電業務呈現「現象級增長」:空調出貨680萬台(同比+50%))、冰箱270萬台(+30%)、洗衣機190萬台(+45%),直接衝擊美的7000萬台空調的護城河。二者競爭從智能生態協同轉向市場份額爭奪。
最後是美的的2024年海外收入佔比超40%,需資金支持越南空調工廠擴建及工業互聯網研發;年報明確「退出非核心股權投資,聚焦智能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