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等關稅」臨近,最焦慮的是美國傳統盟友

▲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活動。圖/新華社▲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活動。圖/新華社

全球貿易即將進入又一個「關鍵時刻」。

據中新社援引法新社報導,白宮新聞秘書卡洛琳·萊維特當地時間4月1日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出台的「對等關稅」政策將在宣佈後「立即生效」。

萊維特稱,「這(4月2日)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他(特朗普)現在正與他的貿易和關稅團隊一起完善它(關稅計劃),以確保這是一項對美國人民和美國工人來說完美的計劃,大約24小時後你們就會看到結果。」 萊維特表示。

此前,特朗普已多次形容4月2日是「解放日」。美國從這天起將徵收「對等關稅」,匹配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保護美國工業免受「不公平」的外國競爭,為聯邦政府籌集資金。特朗普稱,這項政策是「大政策」,將「從所有國家開始」。

另據媒體報導,特朗普團隊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對幾乎所有國家的產品徵收約20%的關稅,而不是針對某些國家或產品。這意味著,包括「最惠國待遇」在內的全球貿易規則以及美加墨新北美自貿協定等區域貿易規則,都將面臨特朗普政府的空前挑戰,迫使世界各國不得不嚴陣以待。

毫無疑問,對全球貿易來說,特朗普政府將實施的「對等關稅」相當於投入了一枚巨大的「核彈」。問題是,美國真的會因此獲得「解放」嗎?

「對等關稅」無平等

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的實施細節仍然是個謎。但大致來說,就是你征我多少進口關稅,我就征你多少進口關稅,所有與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均沒有例外。

其實,美國和其主要貿易夥伴的加權平均關稅水平差別並不大。據世貿組織2023年數據,2023年美國加權平均關稅水平為2.2%,而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為3.4%,第二大貿易夥伴墨西哥為3.9%,歐盟為2.7%,中國為3%,日本為1.9%。與美國加權平均關稅水平差別最大的是印度,為12%。

而如果單靠你征我多少進口關稅,我就征你多少進口關稅,顯然達不到特朗普政府「不讓其他國家和地區佔美國便宜」的目標,美國也得不到「解放」。

所以,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很可能還會把對美貿易差額、貿易夥伴的增值稅水平、彙率政策、勞工政策等因素,也考慮進來。

這樣美國就有了自由裁量權。如針對歐盟,如果加上增值稅率,與美國的稅率差就高達22%,遠高於進口關稅水平差。而貿易逆差、所謂的操縱彙率等,也均可以成為美國隨意揮舞關稅和製裁大棒的理由。

如此一來,根據已知信息,其實大概可以得出美國「對等關稅」的上下限空間。下限是,可能對幾乎所有國家加征20%關稅;上限是,在加征20%關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美貿易順差大、與美有競爭關係的國家和地區根據對美貿易差額、增值稅、彙率政策、勞工政策等再加征一波。上下限之間的彈性空間,或許就是特朗普政府針對貿易夥伴的談判空間。

當然,特朗普政府這麼做問題很大。比如,過去通常做法是針對特定國家和行業徵稅,現在是對幾乎所有國家加征「對等關稅」,那麼,「國家關稅」與「行業關稅」如何區分,重覆徵稅部分要不要扣減?現代供應鏈許多產品需多國合作,如何計算?特朗普政府只提貨物貿易不提美國仍佔有一定優勢的服務貿易顯然不公平。

這就導致「對等關稅」在技術上很難精準操作,更無公平可言。但這種混沌狀態或許正是特朗普政府想保持的。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議會全會上表示,歐盟有強有力的反製計劃,必要時將反擊美國關稅政策。圖/新華社

越是美國傳統盟友越緊張

從2月13日特朗普政府放風要實施「對等關稅」以來,各方就已在紛紛採取對策以應不虞。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就越緊張。

歐盟現在就與美國處於局部關稅戰中。2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後,歐盟委員會已宣佈,將分兩階段對相應的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在特朗普政府要加征「對等關稅」的消息曝光後,歐盟迅速發表了聲明,指責特朗普政府此舉「是朝著錯誤方向邁出的一步」,並表示將對此作出堅決回應。

當然,歐盟也有放軟姿態之舉。比如,對於美國的「汽車稅」威脅,歐盟提出降低對美關稅、增加液化天然氣採購等條件以換取豁免。

加拿大與歐盟的境遇相似。3月4日,美國宣佈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25%關稅後,加拿大也宣佈,對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徵收25%的報復性關稅。

在東亞地區,此前,特朗普已明確表示,對日貿易逆差應從當前的1000億美元降為零。而日本汽車可能首當其衝成為「對等關稅」的犧牲品。美國當前對從日本進口的乘用車徵收的基本關稅為2.5%。一旦日本汽車成為被加征關稅的對象,這一比例將提升至25%。

而南韓則被特朗普點名加征關稅的水平是美國的4倍,擔心成為美國「對等關稅」的重點關注對象。

日本已表示,將「綜合考慮」應對「對等關稅」的措施,南韓則已出台「危機應對方案」保護本國鋼鐵產業。同時出台「2024年跨部門出口擴大戰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數。

值得關注的還有印度。印度是與美國進口關稅水平差最大的國家。為了安撫美國,印度已提議從4月1日起取消對美國科技巨頭Google、Meta、亞馬遜等公司的在線廣告服務徵收6%的均衡稅。但特朗普此前明確表示,印度不會被排除在「對等關稅」措施之外。而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印度對華表態變得相對友善了。

各方有「反製牌」可打

儘管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對等關稅」主導全球貿易規則和商品定價權,但各方並非沒有牌可打。

4月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有「強有力的計劃」抵製美國「對等關稅」。美國佔有優勢的服務出口貿易就很可能成為打擊點。3月20日,歐盟反壟斷機構宣佈對Google和蘋果正採取措施展開反壟斷調查,就是一個信號。

特朗普則威脅對歐盟酒類加征200%關稅。但是,Google在歐盟搜索市場份額超90%,蘋果手機佔歐盟市場份額25%左右,如果雙方打起來,美國企業失血更多。

加拿大總理4月1日表示,加方拒絕一切試圖削弱加拿大的企圖,如果美國對加拿大額外加征關稅,加拿大將對此進行報復。

墨西哥總統稱,將觀察美國政府4月2日出台哪些具體措施。她還表示,其團隊每週會面兩到三次,來整合不同對策。

除了以報復性關稅反製外,各國加強非美合作是另一張牌。在3月30日的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上,三國同意通過合作和對多邊貿易機制的維護,以對衝美國加征「對等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這是日韓兩國近年來難得地明確提出要加強非美合作。

實際上,在特朗普政府準備大打出手的貨物貿易領域,美國製造早已不是不可替代品。2024年美國貨物貿易增速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更低於「全球南方」國家,因此,全球各國發展非美貿易合作大有可為。

現在,基於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嗜好」帶來的不確定性,多數研究機構已調低美國的經濟增長率。

據新華社報導,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對等關稅」實施後,如果其他國家不採取反製措施,美國今年實際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6個百分點;如果其他國家採取反製措施,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下降1個百分點。

這還是經濟領域可以預見的短期效應。在更長時間里,美國的國家信譽度、對其傳統盟友的黏合力也將被削弱。

因此,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這個重大關口,對於全球市場和關稅水平較高的欠發達經濟體固然會造成衝擊,但對於美國來說,也絕對不會是什麼「解放日」。

撰稿 /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 馬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