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對部分國家暫停90天的關稅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4月7日電,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對部分國家暫停90天的關稅。
相關新聞
關稅反噬現場:特朗普抽刀截斷全球貿易流,美本土企業首當其衝(第一財經)
關稅將使全球經濟活動從「關稅前搶購」轉向「關稅前等待」。
從可口可樂到SUV,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波瀾,給貿易流動和企業運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如果葡萄酒運抵美國,我們就會收到承運商的高額賬單。」美國芝加哥葡萄酒品牌商Loci Wine的創始人布殊(Randall Bush)無奈地說。自特朗普政府上月中旬威脅對歐洲進口酒類徵收200%關稅以來,他從意大利和法國訂購的1100箱葡萄酒只能滯留在歐洲酒莊,遲遲無法入境。
全球經濟分析公司BCA Research全球首席策略師貝萊欽(Peter Berez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稅正使全球經濟活動從「關稅前搶購」轉向「關稅前等待」,進口商推遲購買以期關稅降低,造成全球貿易停滯。
「如果你是美國企業,需要進口商品維持生產,但現在你會擔心,如果特朗普政策撤銷,價格可能下跌。因此,企業選擇觀望,遺憾的是,這將導致全球經濟活動停滯。」他補充說,美國在這輪關稅風暴中的敞口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
影響全球貿易流
特朗普政府對全球汽車和卡車徵收的25%關稅已於4月3日正式實施,加劇了貿易混亂。
德國大眾汽車在4月1日的備忘錄中通知經銷商,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對美國銷售的進口車加收「進口費」,同時削減銷售激勵,並暫停墨西哥工廠對美髮貨。其在田納西州生產的Atlas SUV(途昂同款車型)因依賴進口零部件,也可能受關稅波及。
上週,日產汽車因關稅壓力暫停接收美國市場對兩款墨西哥產英菲尼迪SUV的訂單。

英國汽車品牌捷豹路華(Rover)也宣佈自2025年4月起暫停從英國向美國出口車輛。公司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正採取短期措施,如4月暫停運輸,同時製定中長期應對策略。」美國是英國汽車出口的第二大市場,僅次於歐盟。根據英國貿易部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12個月內,英國對美汽車出口額高達83億英鎊(約合780億元人民幣)。
總部位於荷蘭的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擁有吉普、Ram等品牌)汽車集團則宣佈暫停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家工廠的生產,包括安大略省溫莎工廠和墨西哥托盧卡工廠,停產時間從數週至月底不等,導致配套產業鏈上的美國印第安納州和密歇根州約900人面臨裁員。
關稅引發的「搶運潮」也已加劇供應鏈緊張。3月下旬時,汽車運輸監測平台Esgian高級副總裁奧姆利(Stian Omli)說,歐洲至美國的船運顯著增加,東亞貨運激增也即將來臨。本田等公司則嘗試從墨西哥和加拿大提前運貨,以規避關稅負擔。
此外,關稅的衝擊遠不止汽車行業。在最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可口可樂公司對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對其盈利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如果關稅完全生效,玻璃、鋼鐵和鋁等原材料的價格可能會上漲,從而增加瓶裝或罐裝可口可樂及其他飲料的運營成本。」
意大利葡萄酒協會(UVI)主席費爾斯科巴亞迪(Lamberto Frescobaldi)此前警告,受到高額關稅威脅,部分美國進口商已暫停裝船。歐洲葡萄酒公司委員會(CEEV)則估計,運輸暫停每週將造成約1億歐元的損失。
美國進口商的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如烏雲籠罩,美國進口商正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美國華盛頓特區雞尾酒酒吧Allegory的飲品主管鄧尼(Deke Dunne)表示:「如果關稅生效,我們可能得投入近10萬美元囤貨,以鎖定未來六個月的成本。但這是一場豪賭,我最不想做的就是買一堆用不上的庫存。」他還提到,部分歐洲供應商已推出折扣和激勵措施,鼓勵買家囤積葡萄酒。
美國對越南加征的46%「對等關稅」進一步加劇美國貿易商的困境。據報導,NIKE在越南擁有130家供應商工廠,生產其鞋類總量的50%;Adidas39%的鞋類也依賴該國。
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AAF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拉馬爾(Steve Lamar)批評此舉對經濟有害。他稱,即使在新措施出台之前,服裝和鞋類產品的平均關稅就已經比其他美國進口產品高出五倍多。他表示,最新公告只會增加美國家庭和企業的財務壓力,加劇通貨膨脹,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
其他零售、傢俱和電子產品等行業的進口商同樣未能倖免,價格波動與供應鏈不確定性的雙重壓力令他們應接不暇。
全美零售聯合會(NRF)政府關係執行副總裁大衛·弗倫奇(David French)表示,關稅的成本最終將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更多的關稅意味著更多的焦慮和不確定性,這不僅衝擊美國企業,也直接影響消費者,」他強調,「華盛頓的決策者或許對價格上漲無動於衷,但辛勤工作的美國家庭十分在乎。」
美國傢俱製造商協會(AHFA)在提交給美國商務部的評論中警告,正在推進的對木材及其衍生產品(包括傢俱)徵收的232條款(即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關稅將重創國內傢俱行業和廣大民眾。「近年來,住房市場停滯已讓傢俱行業陷入獨特困境。新關稅將推高新房建設和舊房翻新的成本,進一步惡化房主和美國住房行業的處境。」該協會強調。
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首席執行官夏皮羅(Gary Shapiro)則將特朗普的全球性關稅比作「對美國人民的巨額稅收」。他痛批:「這些關稅將助長通脹,摧毀就業,甚至可能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消費者將面臨價格上漲,貿易夥伴的報復也將接踵而至。這不是什麼黃金時代,而是重蹈20世紀30年代《斯穆特-霍利法案》引發的全球經濟災難的覆轍,低收入家庭和辛勤工作的美國人將受到最嚴重的傷害。」
貝萊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關稅衝擊對美國的影響更加嚴重。他指出:「儘管美國是一個大型且相對封閉的經濟體,但因為它在與所有人作戰,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實際上比那些僅與美國交戰的單個經濟體更暴露於貿易戰的損害之中。」
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幻夢
僅觀察部分企業,汽車關稅似乎產生了微弱效果。為了維持生產,日產在今年1月宣佈削減田納西州工廠的運營計劃後,近期決定保持該工廠的兩班生產。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也對關稅的出台表示讚賞,稱這一舉措「標誌著優先考慮建設國家的工人」。
但特朗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是否正在迫使製造業回流美國?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Joel Ruet)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特朗普政府高關稅的長期賭注是促使企業將投資從歐洲轉向美國以規避成本,但這一策略未必成功。
「作為歐洲投資者,我既可以選擇留在歐洲,也可以前往美國。當美國關稅很高,我若在美國設廠生產,仍會從全球採購原材料。這是否更具盈利性?我不確定,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短期來看,這還可能擾亂經濟秩序。」周瑞稱。

美國最大的傢俱製造商和零售商艾殊利傢俱產業公司(Ashley Furniture)首席執行官瓦內克(Todd Wanek)也敦促傢俱行業的高管們,在特朗普政府最近宣佈實施廣泛的全球關稅後,不要採取倉促行動,「關鍵詞是保持冷靜,在瞭解更多情況之前不要改變你的策略」。
對於輕工類製造商來說,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的羅渣斯(Chris Rogers)稱,鞋類供應鏈搬遷需兩年,規劃週期更長達五年。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確克倫(Adam Cochrane)表示,即便墨西哥、巴西等生產地可能可以替代越南,但訂單合約週期意味著變化需18至24個月。
「找到更便宜的地方幾乎不可能。」諮詢公司Kantar的零售業專家馬高特(David Marcotte)認為。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歐洲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副主席法塔斯(Antonio Fatas)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一些無關緊要的邊緣聲明宣佈之外,特朗普將無法吸引製造業投資。美國失業率已很低,容納空間有限。其他經濟體將遠離美國,因為美國已成為一個不可靠的合作夥伴。這是個重大轉變。」
(第一財經記者馮迪凡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