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發聲:「特朗普,白日做夢」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從4月初開始,因為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所謂全球「對等關稅」政策,全球經濟特別是金融市場遭遇巨大震盪。
特朗普首先宣佈對全球多數貿易夥伴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對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此前,特朗普就已宣佈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後又因中國採取反製措施,將針對中國產品的總稅率多次提高。4月9日,特朗普又宣佈對不採取報復行動的國家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停政策。
特朗普聲稱,推出「對等關稅」政策是為了終結其他國家繼續佔美國便宜,促進製造業發展、保護就業、縮小貿易逆差,並吸引投資回流美國。但事實上,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加征關稅非但不能從根本上減少貿易逆差,反而正在成為一把傷害美國自身的「迴旋鏢」:一方面,美國消費者面臨物價飛漲的困境,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使用進口零件製造的產品價格也上漲;另一方面,本國大量農產品和能源產品等因為遭受其他國家對等報復而無法出口,正在造成農民和基礎工業工人大量失業,甚至導致部分農場和工廠倒閉,進而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目前,高盛已將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35%上調至45%。
當地時間4月14日,曾擔任美聯儲主席和美國財政部長的珍妮特·耶倫對媒體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如同「自殘」,讓製造業回歸美國是一場白日夢,不太可能實現。
「過去幾週,金融市場的發展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態勢,表明人們對美國經濟政策的信心有所喪失。」耶倫說,「特朗普就像是掄著一把大錘,不僅猛敲我們的盟友,更是在爆錘美國經濟。」

前景「更悲觀」
特朗普推行的這一輪激進關稅政策,正在讓原本就處於衰退邊緣的美國經濟進一步陷入困境。緊跟著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美聯儲發佈了最新的美國經濟預期報告,稱美國經濟增速已從原本預測的2.1%下調至1.7%,而通貨膨脹的預期則上調至2.7%,這使得美國經濟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美聯儲主席鮑維爾指出,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關稅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正逐步顯現,尤其是推高了物價水平,進而可能抑制經濟增長。
特朗普的全球「對等關稅」政策,特別是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以及歐盟的商品加征關稅,成為美國經濟困境的一個重要推手。雖然這些關稅政策旨在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促進美國製造業回流,減少貿易逆差,事實上卻加劇了美國經濟的內外壓力。其直接後果是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這不可避免地傳導到消費者身上。以鋼鐵和鋁材為例,特朗普曾對這兩類產品加征高達25%和10%的關稅,不僅提高了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也使得原本價格低廉的進口商品大幅漲價。諸如電子產品、衣物、咖啡、酒精等日常消費品的價格上漲,直接削減了美國民眾的購買力。
與此同時,關稅政策不僅加大了企業的負擔,還帶來了貿易夥伴的報復性措施。美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因此受到打壓,尤其是農產品、汽車和化工產品等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不再,需求下降。
美國國內的就業市場,也未能逃避關稅政策的負面影響。美聯儲的最新預測表明,美國的失業率雖然只是從4.3%微調至4.4%,卻反映出美國勞動力市場開始出現疲軟跡象,特別是在製造業和出口導向型行業,新一輪關稅政策所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使得一些企業減少用工需求,從而導致就業萎縮。美國的一些出口企業,尤其是依賴國際市場的製造業和農業部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就業壓力。
此外,儘管特朗普一直強調通過關稅來保護美國製造業,但實際效果卻遠未達到預期。部分製造業企業確實開始回流美國,卻由於生產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並未得到顯著提升。相反,一些高科技行業和依賴進口零部件的產業,反而感受到更大的壓力。特別是嚴重依賴全球供應鏈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半導體和電子產品領域,新一輪關稅政策正在急劇增加這些產業的生產成本,影響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更為重要的是,全球產業鏈的中斷,給美國企業帶來了供應鏈管理上的困難,很多企業不得不調整其生產模式和銷售策略,加劇了經濟的不確定性。

農產品出口之困
特朗普政府對其他國家普征關稅,正在嚴重影響美國的出口,農業首當其衝。從20世紀中期開始,美國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尤其是大豆、玉米、豬肉、小麥等農產品,佔據著重要的國際市場份額。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美國每年向世界各地出口價值約1700億美元的農業產品。農業出口不僅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也直接影響著數百萬農民的生計。美國能長期維持世界農產品第一出口大國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產能強大,還因為通過與多個國家簽署貿易協議和出口條款,能夠讓本國農產品以較低關稅稅率進入國際市場。但是特朗普此番發起的關稅戰引發大範圍反製,對進口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這種情況下,巴西和阿根廷等農業出口大國反倒會受益。
中國一直是美國農產品最重要的出口市場,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總額約為128億美元,約為農業出口總額的15%,位居第一。隨著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方隨即對美國農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在2018年特朗普的對華懲罰性關稅影響美國大豆和豬肉出口中國後,美國大豆協會主席、肯塔基州農場主拉格蘭曾表示:「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我們將有相當數量的農民破產。」如今,這一幕正在重演。
美國的玉米種植業同樣深受打擊。雖然該國的玉米產品只有約2%銷往中國,但「關稅戰」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他們如坐針氈。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主席堅尼斯·赫特曼表示:「這種不確定性存在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越擔心,因為我們的產品需要可靠的市場。」不少玉米種植戶雖然歡迎特朗普暫停對數十個國家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決定,因為這可能減少其他國家對美國農產品的報復,但他們更迫切地希望政府能將重點放在開放市場準入的談判上,以確保他們的農產品有穩定的銷售渠道。
從地域上看,失去中國這個出口市場,對美國許多「紅州」的農業勞動者更是造成了沉重的經濟打擊。這些地區的農民是特朗普贏得2024年總統選舉的重要支持力量,如今卻因「關稅戰」陷入困境。伊利諾伊州共和黨眾議員達林·拉賀特直言:「我們州的農民對關稅戰憂心忡忡,因為他們害怕失去國際市場。」這種焦慮情緒正在蔓延,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投資信心。
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透露,針對農產品出口商的救助方案正在推出。不過,美國農民對此反應複雜。他們內心雖然抗拒政府的施捨,但在當前艱難的處境下,又不得不依賴聯邦救濟來維持生計。身為美國大豆協會主席的拉格蘭說:「我們似乎只是談判工具,隨時都可能成為犧牲品。」
更為糟糕的是,美國農產品出口還面臨其他國家報復性措施的威脅。儘管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聲稱除中國外,「幾乎所有國家都宣佈不會報復」,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歐洲已宣佈了報復性措施,加拿大也對前幾輪關稅進行了報復。這些報復行動進一步縮小了美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空間,使其出口前景更加黯淡。

漲價恐慌
對於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來說,這一輪激進的關稅政策帶來了巨大沖擊,首當其衝的便是物價的飛漲。
以紐約居民李察·梅迪納為例,當他發現自己的iPhone攝像頭出現故障後,第一時間便致電電信公司更換新機。原因無他,梅迪納知道若不趕緊行動,換手機將很快變得極其昂貴。這一舉動背後,反映出美國民眾在關稅陰雲下的緊張與不安。
在家庭日常消費方面,物價上漲的壓力無處不在。從生活必需品到兒童用品,無一倖免。居住在紐約的安娜·Tiger Woods是一位42歲的母親,她對物價可能出現的飆漲憂心忡忡:「我只是覺得,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現在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上漲。」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服裝短期內價格可能飆升超60%,基本藥品價格將上漲約12%,食物價格預計上升2.6%。綜合來看,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因新關稅措施,年度生活成本將增加約4700美元。這對於眾多美國家庭而言,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原本的生活預算被徹底打亂,許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規劃開支,削減不必要的消費。
74歲的基斯蒂娜·蒙度亞是一位退休人員,過去幾個月來一直在囤積罐頭食品和速凍水果。她無奈地說:「以前從來不會帶著緊張的心情去購物,但現在我總覺得,你需要購買大量的東西,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美國消費者觀察網站ConsumerEdge的數據顯示,新一輪關稅政策將要推出的消息公佈後,禾爾瑪與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的銷售量隨即出現明顯增長。消費諮詢機構Placer.ai的數據表明,早在特朗普宣佈推行「對等關稅」政策之前,主要零售商的訪客人數就已明顯上升,大量美國居民在囤貨,以應對物價上漲。
美國眾多小企業主也因這一輪激進關稅政策陷入困境。36歲的艾麗卡·金寶是一家天主教商品公司「Be a Heart」的老闆,公司以銷售中國進口商品為主,每年的銷售額在200萬美元左右。雖然在這一輪「關稅戰」開打前她就預訂了超出原計劃數倍的商品,但仍然無法避免隨之而來的巨大壓力。金寶表示,她的客戶多為普通家庭,他們已經在應對日用品和汽油價格的上升,她不忍心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只能自己來消化和承受增加的成本。
像金寶這樣的企業主不在少數,《紐約時報》採訪的近100家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公司,涵蓋生產賀卡、棋盤遊戲、戶外鞋履等各類企業。這些企業主們均表示,他們承擔了關稅成本,且未來將不得不提價以抵消成本。銷售高端絲綢睡衣的Julianna Rae公司,所有產品都在中國製造,10%的關稅已讓其不堪重負,何況特朗普後續還宣佈加征更多關稅。
玩具行業同樣深受其害。美國芝加哥地區專門銷售益智玩具的學習資源公司,已在中國投產40年之久。特朗普宣佈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後,公司總裁禾爾登伯格直言感覺像「世界末日」。美國玩具製造商MGA娛樂公司總裁賴賴恩也表示,目前「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沒有企業可以扛住這種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將美國進口商品的總體平均有效關稅稅率推升至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不少企業提前做準備,囤積了部分商品,所以關稅對在售商品帶來的直接影響有限,但業界普遍預期,未來幾個月內,關稅將導致價格全面上漲,尤其是服裝、皮革製品、電子產品、玩具等商品。屆時,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將進一步增加,生活質量也將隨之下降。宏觀層面,許多經濟學家預計,美國民眾會因物價上漲選擇價格較低的替代品、延後購物甚至放棄消費,這將對依靠消費支出驅動的美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首次重大讓步
裁員潮的蔓延,也已經成為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的顯著後果之一。根據穆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讚迪的預測,特朗普的這一輪激進關稅政策將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消費市場大幅萎縮的雙重不利影響,進而引發大規模裁員潮。美國企業無法承受持續上升的生產成本,許多企業不得不削減人員開支,以應對日益嚴重的財務壓力。
這種裁員潮已經在多個行業中初現端倪,尤其是在農業、零售和製造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以農業為例,農產品出口受到高關稅的抑制,很多農場失去了重要的市場並訴諸裁員。在製造業和零售行業,企業由於生產成本的增加和市場需求的萎縮,也不得不裁員以降低運營開支。
實際上,特朗普為了避免進一步提高用工成本,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讓步。在4月10日的內閣會議中,特朗普表示政府可能允許農場主為特定的無證工人提供臨時的居留證,並在離境後通過合法程序返回。特朗普的這一決定本質上是為了避免因人力成本上升而進一步推高物價,並緩解因勞動力短缺導致的薪金上漲壓力,尤其是在農業和服務業等低薪行業中。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也開始意識到高關稅政策對美國電子產業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智能手機、計算機等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特朗普最終決定對這些產品豁免關稅,承認美國在這些關鍵技術產品上對外國製造的嚴重依賴。根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的公告,智能手機、電腦及其他部分電子設備將不再受到新一輪關稅加征政策的影響。
這無疑是特朗普政府推出「對等關稅」政策後做出的首次重大讓步。原賓特朗普政府堅持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但遭到科技行業的強烈反對後,政府決定豁免電子產品,緩解產業鏈上遊企業的壓力。這一豁免不僅有助於避免智能手機等關鍵消費品價格大幅上漲,也體現了美國對外國製造依賴的現實。最為典型的是電子產品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依賴於全球供應鏈,單純通過關稅壁壘來保護美國市場的做法,已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無論是裁員潮的蔓延,還是物價上漲對消費者的衝擊,都表明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已經進入了難以持續的階段。這一輪「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理由是促進美國製造業回流,減少貿易逆差,但從現實角度來看,後果卻會適得其反。
美國知名保險公司、互惠保險首席經濟學家博斯特·詹西奇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增長率將僅為0.5%,失業率可能升至5%,摩根大通等機構甚至預測美國經濟將陷入全面衰退,後果最終也將由普通美國民眾來買單。從這個意義上說,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經濟效果,反而會加劇美國社會的不穩定。
作者:朱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