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記得夢境正常嗎?

#夜讀#【#醒來記得夢境正常嗎#?】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5月7日報導,夜間記住多個夢境可能意味著睡眠質量不佳。西班牙著名神經生理學家愛德華·埃斯蒂維利博士解釋說,這種現象與睡眠週期中斷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發生在這一階段的生動夢境最多。

這位專家表示,「當一個人在一個晚上記住多個夢境時,很可能是睡眠中斷所致」,這表明其休息既不深沉也不充分。

多項研究顯示,記住夢境非但不代表睡得好,反而暗示相反情況。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指出,人們之所以能保留夢境記憶,往往是由於出現了未被察覺的短暫清醒時刻,即「微覺醒」,這類中斷多發生在佔整體睡眠25%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經歷此類中斷者睡眠質量下降,表現為醒後感到疲倦。

衰老也會顯著影響夢境記憶。埃斯蒂維利指出,睡眠模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老年人的睡眠會變得較淺且片段化。這解釋了為何他們更易記住夢境,實際上這可能是睡眠深度下降的警報。「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逐漸變得不穩定。」埃斯蒂維利強調,這種現像是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

情緒環境是影響睡眠的另一核心因素。壓力和焦慮不僅會導致頻繁夜醒,還與較生動的夢境甚至噩夢高度相關。

行為睡眠醫學專家謝爾比·哈利斯表示:「人們在焦慮或抑鬱時更容易記住夢境,可能因為他們醒得更頻繁。」此外,某些藥物(尤其是抗抑鬱類藥物)會幹擾快速眼動睡眠的時長和質量。這凸顯了心理健康與休息之間的複雜關聯。

不良睡眠環境和生活習慣同樣會增加睡眠中斷的風險。專家強調,光線過強、噪音、不當室溫或不舒適床墊都可能引發頻繁「微覺醒」,阻礙身體完成生理和情緒修復所需的深度睡眠週期。睡前攝入咖啡因、酒精或油膩食物也會對睡眠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記得夢境可能反映睡眠缺陷,但並非所有夜間醒來都值得警惕。澳州昆士蘭大學夢境心理學家西蒙·史密夫教授表示:「夜間偶爾醒來或短暫失眠是完全正常的。」

但如果這些情況頻繁發生,則建議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改善睡眠狀況,如作息規律、優化睡眠環境及睡前減壓。

科學界同時強調了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對於記憶鞏固和情緒處理的重要性。行為科學家溫迪·特羅克塞爾指出,該階段可能對「撫平」負面體驗至關重要。研究顯示,「較長的快速眼動睡眠時間與幾天后對負面事件的情緒反應減弱相關」,這可以證明該階段在心理層面上的恢復作用。

埃斯蒂維利等專家建議那些希望降低夢境記憶頻率(即減少睡眠中斷)的人採取具體措施。保持規律作息、營造黑暗安靜的環境、睡前避免接觸電子屏幕以及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等可以產生顯著效果。如果這些改變沒有奏效,則需諮詢睡眠專家,以排除睡眠呼吸暫停或慢性失眠等潛在問題。(編譯/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