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三年第三次大選:「三分天下」已定,「歐洲例外」不再
5月18日,葡萄牙舉行三年來第三次議會選舉。官方統計結果顯示:中右翼執政黨民主聯盟(由社會民主黨主導)獲得議會230席中最多的89席,但不足以單獨組建多數政府;中左翼社會黨與極右翼「夠了」黨此消彼長、一憂一喜,都獲得58席——待到海外選區4個議席歸屬確定,後者甚至可能反超前者,成為議會第二大黨。
本次提前大選源於3月11日葡總理路斯·蒙特迪尼高因家族控股企業「利益衝突」醜聞輸掉議會信任投票,但倒閣成功的社會黨不僅沒能取而代之,反而以歷史性慘敗成全「夠了」黨的歷史性突破。如果去年提前大選預示著兩黨製搖搖欲墜,那麼今年再次提前大選的結果,標誌著該國民主化50年來持續的兩黨製已經終結。
對於堅持排斥極右翼的社民黨和社會黨來說,選後如何組閣、產生一個不再提前崩潰的穩定政府,自然是當務之急。而傳統兩大黨更嚴峻、更深遠的挑戰,在於能否適應「三足鼎立」的政壇新格局,抵禦登上主流的「夠了」黨。極右翼成為最大贏家,葡萄牙不再是「歐洲例外」,如此結果亦是令歐洲再次警覺的風向標。
真的「夠了」:極右翼終結50年兩黨製
今年議會選舉是葡萄牙自2022年以來的第三場大選,也是繼去年3月10日後連續第二次提前選舉,由此可見該國近期的議會碎片化和政壇波動程度。2022年大選產生了十年來唯一的多數政府,但一年後因腐敗等醜聞纏身,社會黨政府數名內閣成員辭職並遭葡檢察機構調查,迫使時任總理安東尼奧·哥斯達辭職、政府解散,2024年提前大選。
彼時大選極為激烈,直到最後時刻才見分曉:民主聯盟80席、社會黨78席、「夠了」黨第一次震撼主流政壇——「在距離推翻50年獨裁統治的‘康乃馨革命’50週年紀念日不到50天之際……50名新當選的極右翼議員進入議會」(英國《衛報》特約記者若阿娜·拉米羅語)。隨後社民黨主席蒙特迪尼高單獨組建少數政府,該黨時隔九年重返執政。
僅憑剛過三分之一的議席執政,新政府註定不能一帆風順。先是因為執政黨和社會黨在減稅問題上的分歧,一度引發2025政府預算危機。今年2月,葡《晨郵報》曝光蒙特迪尼高的家族控股企業Spinumviva參與地產業務且涉嫌「利益衝突」,儘管他矢口否認,稱自己在三年前就把股份轉讓給妻子,但事件持續發酵,反對黨紛紛發難。為「避免制度惡化和影響政治穩定」,蒙特迪尼高提出進行議會信任投票,結果以87票信任、137票不信任而失敗,政府解散、再度提前大選。
兩次提前選舉先後由中左、中右老牌兩大黨的政府醜聞所觸發,這似乎預示了誰會是今年大選的最大獲益者。果然5月18日投票結束後,根據葡內政部對本土20個選區、累計99.23%的計票結果,「夠了」黨得票率22.56%、獲得58個議席,分別比上次增加了4.5%和8席,明顯超出了選前民調的預期。更重要的是,由於僅0.82%的得票率微弱劣勢,該黨的本土選區議席數量跟社會黨持平。
同時兩個海外選區4個議席的計票結果還需幾日才可確定,假如與去年一致(「夠了」黨獲得2席,民主聯盟和社會黨各1席),那就意味著「夠了」黨將正式反超社會黨、歷史性地成為議會第二大黨,完全顛覆葡開啟民主選舉50年來的兩黨主導格局。不論是「夠了」黨主席安達·雲杜拿,還是葡資深政治學者阿德利諾·馬爾特斯,都直言葡萄牙兩黨製時代已經結束,終結者正是這個迅速壯大的極右翼政黨。


更能印證這一點的,是「夠了」黨對社會黨傳統選區的蠶食。如果說上次大選崛起還可歸因於有利於小黨的選舉制度——比例代表製下的最高均數選舉方法,而全國各選區的最大贏家幾乎被兩大黨瓜分,那麼今年大選國內20個選區從「南左北右」變成「北右南極右」——民主聯盟在北部和中部擴大原有優勢,「夠了」黨成為南部幾乎所有選區贏家,社會黨僅在埃武拉區保住了領先優勢。
去年大選,在葡民主轉型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左翼力量已經遭遇潰敗,被雲杜拿定義選舉為「最大的勝利」,結果一年後葡共與「左翼集團」(BE)再創歷史新低,左翼各政黨累計議席還不到右翼各政黨的一半(69席對157席)。左翼傳統深厚的葡萄牙繼續加速「右轉」,該國亦不再是免於極右翼颶風的「歐洲例外」。

名副其實的突破性成就,印證了葡政治學者維辛迪·華倫廷的解讀:「夠了」黨的支持基礎不只是選民對現狀不滿的「抗議投票」。事實上,如今票投「夠了」黨的選民早就認同該黨反移民、反墮胎、反性少數權利、反建製派等理念。與其說是該黨擴大其選民基礎、改變了更多選民的觀念,倒不如說是認同該黨的選民意識到自己並非「異類」,從之前放棄投票變為勇敢站出來把票投給「夠了」黨。
相比於過往只有約半數選民投票,最近兩次大選的投票率猛增至65%左右,與「夠了」黨擴大選票的步伐幾乎一致,足以印證葡政壇版圖改變的必然性。今年的競選主軸並無新意——住房危機、物價高企、移民問題、公共服務落後、政府脆弱、腐敗難解——但個個都是選民的主要關切,而「夠了」黨用民粹與反建製敘事、社交網絡轟炸式宣傳、稅收改革與強化(針對移民的)執法等具體政綱,成功地吸引了那些「被拋棄」的選民。
「夠了」黨創黨僅六年,創始人雲杜拿曾是17年的社民黨黨員。當他辭去市議員、離開社民黨並自立門戶時,「夠了」一詞尚未觸及葡主流社會的心態。現如今該黨黨員高達8.2萬,是黨員數量第二大黨(僅次於社民黨、是社會黨的兩倍)、議會三大黨之一,連民調預測都跟不上其壯大的速度,恰恰印證了殘酷的事實:對於長期以來的現狀,葡民眾真覺得「夠了」。
傳統大黨的困境不止於組閣
此次大選距離葡民主化時代首次選舉(1975年製憲議會選舉)正好50年,極右翼兩年兩次拋下震撼彈,讓已經習慣了半個世紀固有政治生態的傳統兩黨——社民黨和社會黨都再難高枕無憂。組建穩定政府是當務之急,而如何領導國家、回應選民關心的問題和挑戰,確保國家在健康軌道上發展,是該國所有檯面上政治人物的挑戰。
表面上看,社民黨領導的民主聯盟似乎是勝選方:守住並擴大了在葡北部和中部選區的優勢,得票率提升近4%、議席增加9席。雖然蒙特迪尼高輸掉了議會的信任投票,但通過了選民的信任投票、擴大了單一政黨領先優勢,如無意外他將保住總理職位,組建並繼續領導政府。特別是投票結果證明,葡選民對反對黨迫使政府解散的做法存在爭議,更想要一個穩定、有為的政府。
對於社民黨來說,眼下的問題就是組建什麼樣的政府、怎樣運轉政府。蒙特迪尼高選後已再次表態,不會與極右翼的「夠了」黨合作組閣,也做好了組建又一個少數政府的預期。這話表明他對當前的議會形勢有清晰的判斷:與極右翼合作也無法吸納後者的選票,反而進一步幫助極右翼「正常化」、「主流化」;與光譜接近的政黨(比如親商業的自由事業黨)合作組閣,也不夠議會多數……
反觀執政九年、然後一年內跌入歷史最低谷的社會黨,無疑是本次大選的最大輸家。去年大選該黨最後時刻才以微弱劣勢惜敗社民黨,支持率幾乎不相上下,然而阻撓預算、炒作總理「利益衝突」成了昏招,兩黨的支持率差距就此拉開。特別是3月迫使政府解散後,社會黨的支持率繼續走低,選舉得票率甚至低於選前預計的26%、議席銳減20席,塞圖巴爾、貝雅、波塔萊格雷等左翼基礎深厚地區竟輸給「夠了」黨……
選前葡萄牙天主教大學的民調就顯示,三分之一的選民認為總理的家族企業醜聞及其司法後果與選舉無關,而最終結果表明多數選民不認可社會黨扳倒政府、藉機取代的策略,給了後者沉重的懲罰。
計票結果出爐後,社會黨總書記柏度·紐奴·山度士已宣佈辭職,而即將改選新領導的社會黨則要面對內部難題:該黨的支持率已隨著魅力型領導人、前總理哥斯達的告別(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而難以挽回地流失;加之貪腐醜聞、選民厭倦、黨員流失的重創,重塑公眾信任、避免「小黨化」是更艱巨的挑戰。
儘管包括馬爾特斯在內的專家呼籲社民黨與社會黨效仿德國組建「大聯合政府」,但預計可能性不大。兩大黨如此合作的先例,只有1983年至1985年的「中央集團」政府——當時是為了排除具有類似威脅的葡共,但因為缺乏政策共識、內外多重困境而迅速解散。現在來看,最可行的是社民黨單獨組建少數政府或與自由事業黨合作,具體問題「一事一議」、與其它政黨協商,而政府預算等重大議案爭取社會黨以投棄權票的方式保送過關。
如此一來,蒙特迪尼高新政府大概會和之前一樣如履薄冰、關關難過,當然多了9個議席還是稍許增強了穩定性。更關鍵的挑戰,在於新政府和議會其它政黨如何回應選民在本次大選中最在意的難題。無論哪個黨執政,這些問題都無法迴避、也不能再拖。
以密切關聯的住房和通貨膨脹問題為例,2012年為了挽救被歐債危機重創的經濟,葡政府推出「黃金簽證」、開放投資移民的快捷通道,結果刺激經濟的效果有限,絕大多數選擇買房投資的人迅速帶動房價飛漲。2015年至2023年,葡房價漲幅高達106%,而在幾乎同期推出類似政策的西班牙漲幅為48%。結果年青人、工薪階層無法負擔住房成本(尤其在里斯本和法烏圖),高企的房租成本更迫使不少小微企業關張,並與烏克蘭危機共同加劇食品、能源漲價,推動生活成本高企。
2023年2月,時任總理哥斯達不得不叫停「黃金簽證」。然而另一方面,哥斯達政府之所以能留下豐厚的政府財政盈餘,離不開「黃金簽證」的收益。該項目停止後,2024年葡政府財政盈餘比2023年暴跌95%。替代財源從何而來,以支持減稅、改善公共服務、緩解住房危機,無疑是艱難考驗。
與此類似的兩難困境,就是移民問題。「黃金簽證」、治安問題、固有的種族偏見等多重因素疊加,加劇了葡社會對移民不滿的情緒,以致於涉嫌歧視羅姆人(吉普賽人)的「夠了」黨選情反而更好。近期一份報告指出,67%的受訪葡萄牙人認為外國人的存在與犯罪事件增加有關,對移民的負面觀感遠超正面。為迎合民間情緒,葡政府在今年5月初通知4500名移民在20天內離境,此前外國人和邊境服務局(SEF)遭到解散,在葡工作外國人的居留申請政策也被廢除。
與之形成矛盾的是葡萄牙人口現狀。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齡化明顯已經威脅到該國人口的持續性,葡年青人移居海外趨勢更讓情況雪上加霜——15歲至39歲的群體約30%在海外生活,比例冠絕全球。去年12月法烏圖大學一份調查顯示,要維持經濟增長,未來十年該國每年需要增加13.8萬移民。必須留住人、增加人,還不能引發對移民的過度反感,又是政府的老大難。
葡萄牙政壇已踏入新的歷史變局,極右翼的陰影籠罩著整個社會。在政治結構愈發不穩、「歐洲例外」一去不複返的同時,該國卻更需要穩定的治國團隊和治理體系,以及更多時間、耐性、支持,才可能在進退兩難的困境中尋找突破口。正如蒙特迪尼高所說,葡萄牙人不想要更多提前選舉,而是四年的穩定議會和政府。
(胡毓堃,國際政治專欄作家、中國翻譯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