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美國後,他狂砸1.4億當上「特朗普榜一大哥」

來源:環球人物雜誌

孫宇晨身上有很多標籤,

其中被叫得最多的是

「投機分子」。

作者:尹潔 王喆寧 嶽雙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傢俱樂部里,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私人晚宴。

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受邀參與宴會的賓客,都是「特朗普幣」的持有者。而其中持有量最大的,就是加密貨幣圈子一直以來的話題人物——孫宇晨。

晚宴召開兩天前,孫宇晨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很榮幸能夠支持美國總統,感謝‘特朗普幣’官方邀請我以頭號粉絲的身份出席特朗普總統的晚宴。」

對此,網民們紛紛開啟了嘲諷模式:

「頭號粉絲?是花錢保平安吧?」

「你從中國跑到美國,成特朗普的‘榜一大哥’了?」

「這個投機分子,每次都能混過去!」

孫宇晨目前的身份是全球加密貨幣社區「波場」(TRON)創始人,但在很多網民眼中,他是「金錢至上」的狂熱信徒。

炒作不能停

「特朗普幣」的來曆,要從今年1月說起。

在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前,特朗普和妻子梅拉尼婭先後推出了個人迷因幣。

迷因幣是一種以幽默、輕鬆為主題的加密貨幣,通常以人物、動物、藝術品或其他任何東西命名。與比特幣等傳統加密貨幣不同,迷因幣沒有任何嚴肅的財務或技術用途‌,一般是通過互聯網社區的支持、資本炒作等方式推動交易價格上漲。

據美國媒體報導,「特朗普幣」推出後,市場價格一度達到75美元(1美元約合7.2元人民幣)的峰值,但在此後幾個月裡迅速下跌,到4月初,其價格已跌至8美元以下。

4月下旬,「特朗普幣」的官方網站突然宣佈:特朗普將於當地時間5月22日,在美國維珍尼亞州的高爾夫球會舉行一場晚宴。

為了獲得參加晚宴的資格,「特朗普幣」的持有者必須在一個在線排行榜上註冊,而排行榜會追蹤他們三週內的平均持倉量。排名前220位的持有者將受邀參加晚宴,排名前25位的持有者還能額外參加一場特別招待會。

自從宣佈了這個消息,「特朗普幣」的價格開始重新上漲。

有數據公司估算,為了參加特朗普晚宴,買家們共花費了超過1.4億美元購買「特朗普幣」。而其中最下本錢的,是一個叫「Sun」的用戶。

此人持有超過143萬個「特朗普幣」,總價值約1900萬美元(約合1.36億元人民幣),穩居榜首。

 ·「特朗普幣」官方網站公佈的持幣量排行榜,「Sun」排第一。 ·「特朗普幣」官方網站公佈的持幣量排行榜,「Sun」排第一。

一時間,加密貨幣圈紛紛猜測「Sun」的真實身份,普遍認為此人大概率就是熱衷於製造話題、活躍於各類熱點場合的孫宇晨。

果然,晚宴召開前夕,孫宇晨證實了外界猜測。

事實上,這並非他首次與特朗普陣營產生交集。據媒體披露,早在去年底,孫宇晨就向特朗普家族運營的一個加密貨幣項目投入了7500萬美元,還在該項目中謀得了顧問一職。

在外界看來,孫宇晨此次大舉買入「特朗普幣」,是為了幫「波場幣」在美國複雜多變的政策環境中爭取更多的利益。

炒作不能停

這不是孫宇晨第一次利用熱點話題進行營銷。事實上,從他的學生時期開始,投機和炒作就沒有停過。

1990年,孫宇晨出生於青海省西寧市。高中時期,他成績平平,於是另闢蹊徑,想通過參加「新概唸作文大賽」得獎的方式,獲得進入名牌大學的機會。

為此,他連續參加了三屆大賽,都以失敗告終。直到高三上學期,孫宇晨通過總結經驗,分析出大賽的獲獎規律,以「叛逆文學」的風格,獲得了第九屆新概唸作文大賽一等獎。

之後,他獲得了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並通過降分錄取政策考入北大中文系。 

入學不久,孫宇晨感覺中文系競爭激烈,自己難以拔尖,於是果斷轉到了歷史系,後來成績躍至第一,並一直保持到畢業。

他還說過其中的「訣竅」:「歷史系的課,論文是大頭。跟老師多交流,關係熟了,正式交論文之前先讓老師看一下,提點兒建議,我再改改。分數能差嗎?」

在北大讀書期間,他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經常發表一些抨擊學校制度的文章和言論。他給自己塑造的「反體制」人設,在後來申請赴美留學時也起到了作用。

2013年,孫宇晨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碩士期間,第一次接觸到比特幣,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種有市場潛力的商品。

 ·在北大讀書時的孫宇晨。 ·在北大讀書時的孫宇晨。

與此同時,他繼續嘗試各種出人頭地的機會:辦雜誌,結果被舉報抄襲,雜誌黃了;註冊公司,製作媒體節目,沒什麼浪花;申請到金融機構實習,全部被拒……最後,孫宇晨抱著「認識一些美國有錢人,借點兒錢」的心態,加入了賓大投資協會。

他先用自己的學費做投資,後來開始炒比特幣。有媒體披露,比特幣投資使他獲得了20倍以上的收益,成了他創業的第一桶金。

孫宇晨曾經說過:「一定要當第一,如果在一個領域當不了第一,馬上換下一個。」

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孫宇晨放棄了在美國讀博士的計劃。他在2014年回到中國,開始嘗試一個又一個創業項目。

那段時間,他通過各種方式炒作自己,甚至曾聯合一名女性創業者,在互聯網上發起「婚禮眾籌」,而參與眾籌的網民們,最終並沒有見到婚禮。

2017年7月,孫宇晨高調宣佈自己創立了「波場」,並發佈了一份白皮書,結果又引發了群嘲。不少人指責「波場」代碼抄襲,而白皮書則抄襲了其他加密貨幣社區的框架。

 ·孫宇晨。(資料圖) ·孫宇晨。(資料圖)

同年9月,相關部門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在公告發佈的前一天,孫宇晨踩著紅線完成了「波場幣」的發售,並在一週後出境,經南韓仁川國際機場跑到了美國。

同時,他將「波場幣」轉到海外交易所上市。通過幾次拉升操作,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將「波場幣」價格從一兩分錢拉升到兩元錢,暴漲了一兩百倍。隨後,孫宇晨套現了3億美元。

2018年底,OFO小黃車押金危機全面爆發,用戶要求退押金的聲浪高漲。孫宇晨捕捉到大眾情緒,在微博鼓吹自己要幫1萬名用戶退押金。當天,「波場」市值猛漲10%。

2019年,孫宇晨豪擲3000多萬元人民幣,拍下了「巴菲特午餐」。在微博上,他連續多天高調營銷,霸榜熱搜,之後卻以「突發腎結石」為由取消了午餐會。

前路未卜

在美國賺了幾年錢後,孫宇晨被美國政府盯上了。

2023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孫宇晨,指控其通過虛假交易操縱「波場幣」市場,涉及60萬次洗售交易,並涉嫌欺詐、洗錢等多項罪名。

調查顯示,孫宇晨控制的交易所Poloniex通過自動化系統繞過身份審核,為非法資金流動提供便利,甚至被指與恐怖組織有關聯。

此外,雖然沒有信息顯示孫宇晨退出中國國籍,但他為了規避監管,先後獲得馬耳他等國家的公民身份,後來又不知通過什麼手段,成為加勒比島國格連納達駐WTO大使,試圖利用外交豁免權逃避法律製裁。

2024年底,在一場當代藝術拍賣會上,孫宇晨又豪擲4500萬人民幣,拍下《喜劇演員》——一根由膠帶粘在牆上的香蕉,8天后自己吃了

 ·孫宇晨和他拍下的香蕉合照。 ·孫宇晨和他拍下的香蕉合照。

今年4月,《華爾街日報》披露,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根據美國司法部的認罪協議,提供了孫宇晨的犯罪證據。當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政府要「收割」孫宇晨的信號。

不久後,孫宇晨便成了「特朗普幣」的「榜一大哥」。

一名瞭解幣圈的投資人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孫宇晨的商業手段一直備受質疑,被指控涉嫌非法銷售證券、欺詐和操控市場等。他深諳流量的重要性,給自己貼上諸多標籤,不放過任何製造話題的機會,幾乎每一次都將流量轉化為商業利益,可以說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和投機分子。」

在中國政府對金融行為進行嚴管的時候,孫宇晨跑到了美國,這是挑戰監管。他這次無疑是想為自己花錢買平安,但能不能買到平安,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