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二題:提升旅客在羅湖過關的效率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順潮議員的提問和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深圳市政府近日表示,正規劃重建羅湖口岸,並希望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將港鐵東鐵線引入羅湖境內,在羅湖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每年旅客於羅湖口岸出入境的平均所需時間為何;
 
(二)鑑於政府於本年四月十日回覆本人的質詢時指出,政府在規劃重建現有口岸及未來建設新口岸時,會積極開發創新出入境清關模式,提升旅客過關效率,包括在新的陸路口岸建設項目使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政府會否與有關內地當局商討,在重建的羅湖口岸實施該模式,以提升旅客過關的效率;
 
(三)有否預計,在羅湖口岸完成重建後,旅客於該口岸出入境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及
 
(四)鑑於據報,《羅湖區建設具有全球資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深港共同在過境土地B1地塊打造合作示範園區,而該地塊緊鄰羅湖口岸,政府有否估計,把東鐵線引入羅湖境內,可為該地塊的發展帶來的效益?
 
答覆:
 
主席:

就林順潮議員的提問,經諮詢運輸及物流局,現答覆如下:
 
(一)除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暫停服務期間外,羅湖管制站於過去三年(二○二一、二○二二及二○二三年)均能夠在15分鐘內為香港居民辦妥出入境手續,及在30分鐘內為訪客辦妥出入境檢查手續。
 
(二)至(四)羅湖口岸歷史悠久,自一九○○年代已連通港深兩地,一直是香港往來深圳之間其中一個最繁忙及出入境旅客流量最高的陸路口岸,在二○二三年的日均出入境總計近138 000人次。港深雙方在羅湖口岸的旅檢大樓於深圳河兩旁各自的邊境範圍內建設,並由行人橋相連,讓兩地旅客可以於其中一方辦妥出境手續後,經行人橋抵達另一方的旅檢大樓辦理入境手續。由於該口岸連接深圳中部,於港深兩方亦有鐵路連接,交通便利,因此一向深受兩地旅客歡迎。
 
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從深圳方面了解,深圳有關部門即將為深圳側的羅湖口岸實施改造工作。深方的羅湖口岸改造工程主要以「消除安全隱患、完善口岸功能、升級查驗設施」為核心,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保障能力和城市門戶形象,服務旅客便利化通關,其改造範圍只限於深圳側,並無將東鐵綫引入羅湖境內。
       
由於深方的改造工程不會涉及港方羅湖管制站的運作,因此預計工程完成後,港方羅湖管制站辦理出入境檢查手續的時間不受影響。
 
特區政府在規劃重建現有口岸以及未來建設新口岸時,會積極開發創新出入境清關模式,提升旅客過關效率,包括在新的陸路口岸建設項目使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由於改變現有口岸的查驗模式所牽涉問題較新口岸大為複雜,當中要建基於不影響該口岸現有運作的大前提下進行,所以特區政府及內地有關當局必須要仔細規劃,確保於口岸設計、邊界安排、設施布局、客流規劃等配套上都能夠配合才可考慮。
       
雖然深方即將為其口岸進行改造工程,但羅湖口岸的整體設施布局及旅客通關走線不會因而改變(即港深雙方在深圳河邊界兩旁各自的範圍設置口岸旅檢大樓,並由行人橋相連),所以在深方口岸改造後,會繼續沿用目前的清關模式,而不會使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此外,特區政府得悉深圳方面並無計劃將港鐵東鐵綫引入深圳羅湖區。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