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成劏房戶贊成立法規管劣質劏房 6成擔心取締後租金上升

調查顯示劏房戶認為居住面積、通風、採光設施、衛生環境及結構安全,都是界定劣質劏房的重要標準。(實習記者林曉儀攝)
調查顯示劏房戶認為居住面積、通風、採光設施、衛生環境及結構安全,都是界定劣質劏房的重要標準。(實習記者林曉儀攝)

有調查發現,7成受訪劏房戶贊成政府立法規管劣質劏房,但同時有超過6成受訪者擔心政府取締劣質劏房後,劏房的租金上升,找不到市區可負擔租金的單位。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間,訪問了231個基層劏房戶,近7成受訪者表示,單位沒有足夠的伸展空間,近3成室內沒有自然光,分別近兩成半及1成4受訪者的單位內沒有通風設施及可打開的窗戶。有兩成多受訪者說,有天花石屎剝落及牆身滲漏嚴重的情況,近兩成屋內有嚴重的鼠患、木蝨等問題,有近一半受訪者認為所住單位是劣質劏房,當中以需要共用廚房或廁所的劏房戶佔大多數。

團體透過焦點小組做調查,結果顯示劏房戶認為居住面積、通風、採光設施、衛生環境及結構安全,都是界定劣質劏房的重要標準。而在訂立劏房標準最低面積時,需考慮是否有足夠空間可設獨立廁所、煮食空間及放置生活基本設備。

另外,團體又指出,單身非長者劏房戶因經濟能力問題,只能選擇租金較平及細小的劏房單位,但申請公屋政策對非長者單身人士採用計分制度,令他們輪候多年都未必編配到單位,建議當局制訂劣質劏房戶的同時,應改善單身人士公屋輪候的制度,並為單身劏房戶提供支援,長遠要加快公屋供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