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訪丨西華師大珙桐研究團隊負責人解讀:珙桐為什麼成為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的“主角”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陳娟娟

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成都閉幕上,“主角”鴿子花引人注目,這種枝葉繁茂、花開潔白如鴿的植物珙桐,被總導演甲丁寄予“向世界傳遞和平希冀”的重望,出現在演出的多個重要環節。8月15日,封面新聞對話西華師大珙桐研究團隊負責人胥曉教授,為大家解讀“植物界的大熊貓”“植物活化石”。

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的“主角”——鴿子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上的“主角”——鴿子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Part01.

瀕危物種,40年風雨兼程研究碩果纍纍

胥曉介紹,1984年,我國劃定首批瀕危物種時,珙桐與金花茶、銀杉、桫欏、水杉、人參、望天樹、禿杉是入圍的8種植物。這一年,國內第一篇有關珙桐生態學研究的中文論文發表,老一輩植物生態學家鍾章成和南充師範學院(西華師大前身)秦自生教授等在《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上詳細介紹了四川臥龍地區珙桐的群落特徵。

40年來,就像研究大熊貓一樣,西華師大的專家學者對珙桐等珍稀植物的研究從未停歇。國內目前檢索到的近500篇有關珙桐研究的中文文獻中有61篇論文均是西華師大的研究成果。現有團隊以胥曉教授領銜,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全部都是博士。團隊首次揭示了珙桐對高溫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以及褪黑激素在珙桐適應乾旱環境的作用,為珙桐的科學保護提供了重要參考。

珙桐樹鴿子花

Part02.

珙桐為什麼是“植物界的大熊貓”?

鴿子花,又名珙桐。這一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何會出現在成都大運會閉幕式現場?它與四川有著怎樣的故事?胥曉介紹,它是第四紀冰川時期的“倖存者”,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到來之際,寒冷的氣候殘酷地考驗著地球上的生物,大量野生動植物就此滅絕。

靠著西南地區,特別是橫斷山區特殊的地形地貌,珙桐等一批中國特有物種保留了下來。近親都沒有熬過劇烈的氣候變化,倖存的珙桐成了單種屬植物。作為為數不多挺過第四紀冰川時期的植物,珙桐也被稱之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植物活化石”。

珙桐之所以珍稀,不單是它熬過了天寒地凍的歲月,還在於它對於生存環境的極端挑剔。科學研究證明,珙桐喜歡潮濕陰涼的氣候,能夠經受零下1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但卻不耐高溫乾旱。當連續五天氣溫高達39攝氏度且乾旱時,珙桐的葉片枯焦率可達40%。異常高溫能讓珙桐全身“燒傷”、逐漸枯死。

珙桐樹

Part03.

珙桐為什麼和四川特別有緣?

“從目前在我國的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邊緣及周邊省份,珙桐和四川特別有緣。”胥曉介紹,四川北有秦嶺阻隔西伯利亞冷空氣、西有川西高原攔住水汽的四川盆地周邊山地,是能夠保證氣溫相對溫和且雨水較多的地方。珙桐從每年四月初開花,接近一個月的花期,色彩多變,異彩紛呈,人們稱讚它為“一樹奇花”。

“真還奇怪,珙桐就像大熊貓一樣,和四川特別有緣!”胥曉介紹,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寶興轉了一圈,見到了兩個轟動世界的物種:大熊貓和珙桐。從此,世界上只要提到珙桐就不得不提四川。

從數量上來看,四川省共有上億株珙桐,穩居全國第一,且分佈於全省50餘個縣(市、區)。主要集中在雅安市寶興縣、滎經縣,瀘州市古藺縣,廣元市青川縣,樂山市馬邊縣、峨邊縣,宜賓市珙縣、筠連縣,眉山市洪雅縣,阿壩州汶川縣、鬆潘縣和涼山州雷波縣。國內僅有的10萬畝以上珙桐野生種群集中連片分佈區,分別位於樂山峨邊縣和雅安滎經縣。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雅安寶興縣還是珙桐科學發現地和標本模式產地。所謂標本模式產地,就是最佳適生區域之一。

胥曉介紹,從外形上看,珙桐花極像“鴿子”,白色苞片並非花瓣,苞片內包裹的球狀部分才是珙桐真正的花。眾所周知,鴿子是和平、友情、團結、聖潔的象徵。這個形象更能代表熱情、包容、堅韌的川人性格,也更能展現四川人頑強拚搏、進取向上的姿態。如此正能量且與四川氣質契合的外形,在植物界並不好找。

胥曉(左三)和他的團隊考察珙桐

Part04.

珙桐為什麼讓科學家如此癡迷?

珙桐屬落葉喬木,高15-20米,稀達25米。為什麼適宜生長在1500-2200米的高山峽穀,這麼壯觀的樹種能不能移植到各個城市中,好看的“鴿子花”花期能不能再長一點?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世人看個夠?野生珙桐種群中幼苗為什麼存活率低?這些都是胥曉和他的團隊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成都大運會結束後,西華師大的珙桐研究團隊興奮了很久,擬定新的研究目標繼續下去。胥曉向封面新聞記者展示他們在野外拍攝到的珙桐幼苗圖片,“為什麼都是獨根獨苗,到底是什麼抑製了幼苗側根的生長髮育?”團隊還發現,珙桐與其伴生樹種之間存在非常複雜的營養輸送關係,還有諸多鮮為人知的內在機制。

成年的珙桐樹高十多米,“鴿子花”又這麼好看,如果能在城市園林植物中廣泛應用,那會是一道什麼樣的風景?試驗地先後都栽種過珙桐幼苗,但存活率低,尤其是在夏季的高溫環境中容易死亡。胥曉介紹,他們準備和馬邊縣大風頂國家自然保護區進行長遠合作,建設珙桐繁育基地,深入研究珙桐的適應能力和挖掘園林應用價值,爭取讓“鴿子花”飛進尋常百姓家。

培育珙桐幼苗

Part05.

珙桐為什麼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成都大運會閉幕式之前,珙桐已有為四川“代言”的經曆。2008年底,17棵珙桐樹苗與“四川籍”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一起啟程,前往中國台灣。而這17棵珙桐,來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損嚴重的綿陽北川縣。

珙桐最為人稱道的是,它本身就具備世界性語言。150多年前,阿爾芒·戴維在寶興的發現震撼了世界。為了紀念阿爾芒·戴維,1871年,法國學者拜倫用阿爾芒·戴維命名珙桐屬。1888年,《戴維植物誌》出版,書中唯一的彩圖就是珙桐花的縱剖圖。戴維帶回去的圖片和標本,引起了歐洲人的引種熱情。

1899年,英國植物學家亨利·威爾遜到中國尋找珙桐樹。他先後5次來到寶興,蒐集珙桐種子1萬多枚。1911年,他帶回英國的種子首次開花。1913年,威爾遜在《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1929年再版時更名為《中國——園林之母》)中,讚美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成都平原是“中國西部花園”。

隨後的時間里,原產於中國的珙桐,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風景樹。截至目前,珙桐已被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引種,廣泛種植於宮殿、教堂、公園等重要場所。1954年,出席日內瓦會議的周恩來總理,在日內瓦湖畔欣喜地看到了引種自中國的珙桐樹。由於種植廣泛,珙桐也被稱為“世界十大觀賞植物之一”“北半球最漂亮的樹木”,享有世界性聲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