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來機電11連板!“新質生產力”主題行情能比肩曆史上的“碳中和”嗎?三維度分析

近日,“新質生產力”龍頭股克來機電股價漲幅驚人,實現11天11連板,累計上漲185%。

資料顯示,該公司系工業機器人系統應用供應商,2023年業績預增,不過持續漲停後,市盈率估值高達上百倍,公司也持續提示風險。(來源:wind,不作為個股推薦)

龍頭被熱炒的同時,“新質生產力”作為熱詞被頻頻提起。相關行業主題ETF人工智能AIETF(515070)、雲計算50ETF(516630)、數據ETF(516000)、機器人ETF(562500)等近期表現亮眼。

重要會議在即,“新質生產力”會迎來更大的產業扶持力度嗎?其主題行情空間和時間,與2019-2021年波瀾壯闊的“碳中和”行情能相提並論?

  1. 什麼是“新質生產力”?

早在2023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

  1. 從含義上看,

相較於傳統生產力,其“新”體現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其“質”體現在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系列概念緊密相連,意在孕育發展新動能。(來源:中信建投證券研究)

  1. 從實現路徑上,

覆蓋了上、下遊的傳導應用,新、老產業鏈,以及供應鏈國產化等多個維度。

1)及時應用科技創新成果

2)產業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3)科學佈局製造強國、質量全國、網絡全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

4)發展數字經濟

(來源:中國政府網)

二、跟標“碳中和”,有什麼相似和不同?

如果從題材視角來看,“新質生產力”可以說集合了諸多屬性於一身:政策高度、事件熱度、海外映射、科技創新想像空間,同時還有現實需求支撐……上一次出現這樣的復合型題材,還是“碳中和”,其對應的新能源行情持續了長達三年,億緯鋰能等龍頭股最高漲幅達十倍(不作為個股推薦)。

圖表:中證新能源指數2012年-2024年走勢

來源:wind,截至2024.02.22收盤,指數曆史走勢不代表未來業績

“新質生產力”對標“碳中和”,有諸多相似之處:

1)級別都高,都由最高領導重要講話引出;

2)提出的宏觀背景,都是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有結構優化轉型的需要;

3)主題行情發動的時機,都是在市場經曆一輪大跌,相關板塊都經曆了較大幅度調整。

但也有不同:

1)“新質生產力”還處在理念主張階段,唯一能關聯上的是“2035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或有逐漸清晰明確的目標綱領、施政節奏;

“碳中和”更具象,目標關係到碳排放,202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

圖:新質生產力與其他既有概念的關係

來源:中信建投,新華社,中國政府網

2)“新質生產力”國產自主的需求更迫切,在大國脫鉤的特殊背景下,海外GPT和Sora等突破性新技術迭出,已大幅拉開了與我國的人工智能差距,而我國在AI芯片供應方面還受到外部較大牽製,

而“碳中和”目標提出時,我國新能源產業已經蓬勃發展,2019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全球和中國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7.87%、45.77%,在全世界範圍比較領先了;

圖:2018-2022年中國市場與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出貨量

來源:招商證券,wind,億歐汽車

3)“新質生產力”更強調發揮中央企業“鏈長”作用,

國務院國資委2月21日消息,“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近日召開,10家中央企業簽訂倡議書,表示將主動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會議認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後的交易日,國資雲相關概念股走強。

適逢央國企開始推行“市值管理”業績考核體系,央國企尤其是雲計算、通信、智能製造、能源、材料等科技創新領域的“中字頭”,有望率先受益。此外,從傳統行業改造升級、產業自主可控的角度來說,央國企也將在“新質生產力”的建設中發揮“鏈長”角色。

三、如何判斷持續熱度和高度?

2021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如今又逢重要會議窗口,“新質生產力”能否也迎來新的政策催化,從而演繹為新一輪超級大賽道?

“新質生產力”目前沒有聚焦的行業,像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創新醫藥這幾個資金青睞的熱門賽道,都符合“新”和“質”的定位。

2024年1月29日, 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到了“未來產業”涉及“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

相比“碳中和”聚焦新能源,細分方向包含了光伏、風電、鋰電池,還有下遊新能源車,更多依賴上遊鋰礦開發,且週期性較強,近兩年深受產能過剩的影響;

“新質生產力”的生命力或更持久,光是人工智能AI產業鏈,就涉及半導體芯片、通信傳輸、AI大模型開發、數據存儲、算力租賃IDC、機器人製造等。輪動空間更大,題材想像力和資金的參與度也很高。

目前“新質生產力”相關連板股累積漲幅較大,個人投資者博弈難度較高,越來越多的個股投資者,開始借道行業主題ETF參與。

由於行業主題ETF被動跟蹤指數,接近滿倉,當題材風口來臨時,其市場表現彈性較大。在震盪市,不僅能分散個股風險,同時參與門檻更低,資金效率更高。另外,對於沒有創業板參與權限的投資者來說,還解決了可投資性的難題。

相關ETF:人工智能AIETF(515070)、雲計算50ETF(516630)、數據ETF(516000)、機器人ETF(562500)、央企改革ETF(51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