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劇院祭掃梅蘭芳、梅葆玖、梅葆玥及程硯秋墓地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4月11日、12日,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週年、程硯秋先生誕辰120週年,北京京劇院先後在香山梅蘭芳先生、梅葆玖先生、梅葆玥先生墓地,八寶山革命公墓程硯秋先生墓地舉行祭掃活動,以此追憶、緬懷、祭奠前輩大師,傳承弘揚大師藝術精神。

全體人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梅蘭芳先生墓碑、梅葆玖先生墓碑、梅葆玥先生墓碑三鞠躬,並敬獻鮮花。北京京劇院供圖全體人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梅蘭芳先生墓碑、梅葆玖先生墓碑、梅葆玥先生墓碑三鞠躬,並敬獻鮮花。北京京劇院供圖

4月11日上午十時,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週年祭掃儀式正式開始。北京京劇院黨委書記楊洪義,副院長朱甲、遲小秋、馬勝民,劇院藝委會秘書長周鐵林,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葉派小生名家李宏圖、青年奚派名家張建峰、青年楊派名家楊少彭、青年梅派名家張馨月、青年程派名家郭瑋、著名琴師舒健等劇院藝術家代表,北京京劇院梅派傳人李紅豔、鄭瀟、譚茗心、路潔、馬娜、張曉妹、李璐璐、孫思雨、楊馨怡、尤雅瑩,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梅派傳人劉亞新、陳晨、畢特爾、趙家玉以及院直各部門、各演出團、中心主要負責同誌參加。儀式由北京京劇院副院長馬勝民主持。

祭掃儀式上,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朱甲代表梅蘭芳京劇團首正選言。他表示,梅蘭芳先生是享譽國內外的藝術大師,梅蘭芳京劇團是全國唯一以藝術家之名命名的國家級表演藝術團體,也是北京京劇院的金字招牌。1949年,梅蘭芳京劇團成立,梅蘭芳先生任首任團長,梅葆玖先生任重建後的繼任團長。可以說,梅蘭芳先生創立的梅派藝術,在北京京劇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藝術脈絡。當今,北京京劇院梅派藝術根深葉茂,梅派劇目完整豐富,梅派弟子代際相傳。「2024年,是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也是梅葆玖先生誕辰90週年,今天,我作為現任梅蘭芳京劇團團長和各位領導、業務骨幹、梅派弟子來到這裏,懷著一顆至誠至敬的心,來祭奠我們的前輩大師,一是感懷梅蘭芳大師、梅葆玖老師、梅葆玥老師為京劇的發展、繁榮做出的卓越貢獻;二是代表梅蘭芳京劇團和全體梅派弟子,挽敬先賢以明誌,梅派弟子定不負韶華,在新時代譜寫梅派藝術新篇章;三是以實際行動告慰大師,2024年,北京京劇院隆重舉辦‘紀梅’系列活動,目前已落實全國巡演66場、全國戲裝巡展及高端論壇三個板塊的內容,也是向海內外展示梅派藝術在當代的纍纍碩果與勃勃生機。」

隨後,北京京劇院黨委書記楊洪義致祭文。他表示,梅蘭芳先生是京劇藝術大師、卓越的戲曲藝術家。他開創了梅派藝術,歷經百年、熠熠生輝;他身體力行,將京劇藝術傳播至世界各地,讓中華文化亮相於世界舞台;他更是將國粹事業推上史無前例的藝術高度,讓京劇藝術成為戲曲文化、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藝術的嫡系傳承人,是享有盛譽的藝術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梅葆玖先生曾任梅蘭芳京劇團團長,積極致力於傳道授業、展現藝術、傳播薪火。劇院此次隆重舉行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週年祭掃活動,既要懷著追思的情感,重溫和學習前輩大師深厚的藝術修養、崇高的品行涵養;還要帶著前輩的囑託,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從業從藝的初心、前赴後繼的信心;更要牢記傳承的使命,接續傳承前輩大師的藝術精神、將前輩大師的事業推向前進。北京京劇院全體演職員作為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國粹事業的傳承人,將不忘初心、勇擔大任,承梅派之誌、傳京劇之神、彰國粹之魂。

最後,全體人員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梅蘭芳先生墓碑、梅葆玖先生墓碑、梅葆玥先生墓碑三鞠躬,並敬獻鮮花。

4月12日上午十時,北京京劇院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程硯秋先生墓地舉行紀念程硯秋先生誕辰120週年祭掃儀式。北京京劇院黨委書記楊洪義,院長秦豔,副院長朱甲、遲小秋、馬勝民,北京京劇院程派傳人郭瑋、盧楊、沙霏、張梓溪、李林曉、白思然,以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誌參加。儀式由北京京劇院副院長馬勝民主持。

祭掃儀式上,北京京劇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著名程派表演藝術家遲小秋首正選言。她表示,「2024年是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誕辰120週年,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裡,我們秉承著對程硯秋大師的緬懷之情,以及對程派藝術的傳承弘揚之心,齊聚在程硯秋先生墓前,隆重舉行祭掃活動。程硯秋大師是傑出的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教育家。程先生創作、塑造了百餘個精彩的舞台藝術形象,並形成了使無數觀眾為之傾倒的京劇程派藝術體系;程先生創辦學校,開中國現代戲曲教育之先河;怹勤於思考,著書立說,留下了數十萬字藝術論著,直到今天,其中很多理論和見地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程先生更致力於教學和舞台藝術的傳授,為程派藝術的傳揚,開枝散葉!」

程硯秋先生祭掃儀式上,北京京劇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著名程派表演藝術家遲小秋發言。北京京劇院供圖程硯秋先生祭掃儀式上,北京京劇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著名程派表演藝術家遲小秋發言。北京京劇院供圖

作為一名卓越的藝術家,程先生在生活中,更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仁人誌士,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北平淪陷期間,程先生拒絕登台演出,並到西郊青龍橋種田務農,展現了一位藝術家的民族氣節。新中國成立後,程先生對黨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和熱愛,1957年,由周恩來同誌和賀龍同誌介紹,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遲小秋表示,「程硯秋大師的一生,為人正直,對京劇藝術有著不朽的貢獻,是德藝雙馨、享譽中外的京劇藝術大師。是我國戲曲界的傑出代表,是戲曲工作者學習的楷模。京劇程派藝術,歷經百年,根植於民,深受觀眾戲迷愛戴,作為國粹藝術的使者、程派藝術傳承人,我們要扛好程派藝術這杆大旗,擔負起身上這份責任及使命,為程派藝術在新時代傳承發展、不斷奮進、砥礪前行,我們不光要將程派藝術發揚光大,更要把程大師的藝術精髓、人文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隨後,北京京劇院院長秦豔發表祭文。她表示,程硯秋先生是傑出的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戲曲教育家,作為京劇程派藝術的創始人,他在舞台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輝和濃墨重彩的篇章。他作為北京京劇院的奠基人之一,在為劇院留下寶貴藝術與精神財富的同時,也成為劇院藝術傳承發展道路上鮮明的旗幟、淵源的界碑。劇院此次隆重舉行紀念程硯秋先生誕辰120週年祭掃活動,既要學習他對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深情與執著、熱愛與堅守,更要學習他的品行涵養、責任擔當,特別是他作為民族藝術家的高尚氣節與堅貞風骨。程硯秋先生所開創的程派表演藝術與程式唱腔,不僅在形式上創新突破,更在內涵上賦予了京劇旦角嶄新的時代理解與生命詮釋。劇院全體演職員要積極擔負起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應盡之責,在事業上不斷傳承接續、守正創新,讓京劇藝術與時俱進、煥發青春,讓民族文化熠熠生輝。

最後,全體人員懷著敬仰的心情手捧菊花靜立在墓碑前鞠躬致敬,並依次向程硯秋先生墓碑獻花,表達深切緬懷之情。

編輯 佟娜

校對 劉軍